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辜鸿铭传 | 上页 下页
四、仕在北洋·幕府二十年 第八章 南洋公学·哀歌(2)


  此时南方,孙中山于南京组成临时政府,坚持北伐。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但是南京临时政府手中无军队、枪炮,口袋中无金银钞票,最后毕生以革命为主旨的孙中山不得不妥协,南北双方达成协议,清帝宣布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

  清廷接受了退位的《优待条例》,条例中规定:

  一、大清皇帝辞位后,尊号仍然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

  五、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旧留用,唯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七、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八、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1912年1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诏书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东南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

  袁世凯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玩弄手中的枪杆子,鼓动一大批如簧的舌头,欺骗惊魂不定的清廷,欺骗羽翼未丰的革命者,最后终于爬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

  民国,在许多人的欢庆声中成立了。它的成立,令人们随之而流泪。先前一些热心共和的人很快消失了,许多革命者经历了令人难堪的困境。今日英雄、爱国者加身,明日罪犯和叛徒之名就来,不久,也许又被呼为英雄和爱国者。许多人死于暗杀和内战,只有极少数人在日后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荣誉。可怜的醇贤亲王载沣结束了他短暂而倒楣的政治生涯,这位前摄政王不得不去拜倒在皇室祖先的神位前,忏悔他对皇室毁灭所承担的责任。看来这道由皇帝颁布的诏书宣布了共和的确立,适宜地为皇帝的威权的面子蒙上一层神圣的面纱,满清王朝已如日西下,并非总是不称职或不明智的十位皇帝统治了近三百年的这片广大的土地,开始进入黑暗和动荡不宁的夜晚,但白昼的余光似乎还不愿意完全退出紫禁城的宫墙。

  上海,大清皇帝退位的消息传来,辜鸿铭正坐在沈曾植家里,一帮人正在品着美酒,气氛热烈,高谈阔论。

  突然。一位仆人从街上回来,手上拿着一份报纸,高声喊着走进来:“快来看,快来看,特大消息。”

  席上诸人仍高谈阔论,并不理会他的大呼小叫,报纸上不过是一些记者们的危言耸听罢了。仆人见没有人理,即把报纸递到主人沈曾植手中,沈曾植接过,不以为意地扫了一眼,立刻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清帝宣布退位!

  头版头条,太醒目不过了。沈曾植以为看花了,瞪大眼睛再看,没有错,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座中诸人见他脸色不对,不知出了什么事,顿时鸦雀无声地盯着他,静了足足有五分钟,沈曾植才回过神来,两行老泪扑簌簌直往下掉,声音嘶哑地说:“诸位,不好了,不得了,皇帝宣布退位了。”

  座上诸人顿时齐齐站了起来,转而向北跪下,一场热闹的宴会,立时只听得一片伤心痛哭之声,不住地把头向地上叩去。

  辜鸿铭拉着沈曾植说:“灾难临头了。我们怎么办?”

  沈曾植用双手抱住辜鸿铭,流着眼泪,用一种让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声音说:“世受国恩,死生一志。”

  这时,辜鸿铭修订后的《中国的清流运动》出版,在这部为大清帝国悼亡的书中,辜鸿铭一方面伤时忧国,深切怀念故去的张之洞,同时对袁世凯大加挞伐,可能辜鸿铭一生骂得最多,最喜欢骂的就要数袁世凯了。此书中,辜鸿铭大骂出口。称:袁世凯的行为,连盗跖贼徒之廉耻义气且不如。袁世凯奉命出山以扶清室。既出,乃背忠弃义,投降革命党,百般狡计,使其士兵失了忠君之心,然后拥兵自为,成为民国总统。……袁世凯不但毁弃中国民族之忠义观念,并且毁弃中国之政教,即中国之文明。

  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这成了辜鸿铭此后生命的主旨。

  此后,星散于各地主张复辟的遗老遗少暗中纷纷活动,借居租界,思谋借助于帝国主义列强,实现复辟,他们要用忠心在军事专家们的时代获得成功。上海,成了一个复辟活动的中心。这里有广大的租界供他们活动。以江苏阳湖绅士恽祖祁、恽毓昌父子最为积极,和军界张勋、徐宝山、张怀芝、张作霖等均有联系,并与允升、长庆、李经羲、锡良等声气相通。卜居于上海的张之洞手下三大幕僚辜鸿铭、沈曾植、赵凤昌也积极参与,与北京宫廷暗通声气。这些人认为袁世凯难以收买人心,其举措动则自相矛盾,混乱的秩序依然无法恢复,有效的措施不见眉目,陈规陋习仍困扰着人们。大小军阀各行其事,独霸一方,虽系一方土皇帝,其奢华、腐朽就已超过了过去的皇帝。各省常陷入混乱,生灵涂炭。天下人期望于共和者,逐渐失望,共和声誉日下。讴歌前朝者时亦有之,似乎养着一个皇帝,比养千万个土皇帝好受些,两害相权取其轻了。在袁世凯的治下,不出三五年必出现四分五裂的局面,天下民心未忘前朝,届时,拥立宣统登高一呼,统一天下,恢复旧观,诸君岂不皆殿上中兴之臣。

  这一帮子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遗老遗少,毫无根基,不得天下民心尚以不知温饱为恨!却自认为天下人心之代表,躲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卵翼下,做着白日美梦。

  辜鸿铭混迹于一帮拥帝复辟的遗老遗少中,正可以其讥弹妄议,宣之于口。此时的大清,岂不是正如白纸一张,用以复兴上古帝王事业?因为他精通汉洋之学,特别其语言天赋,正可以借助于联络列强,所以受到重视。此时的遗老遗少诸公手中无枪炮巨舰,袋中无金银钞票,只有脑中装着为天下苍生立帝王,免于无君无父的宏愿,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与日本等国频频接触。希望得到支援。而日本人对于当时的复辟活动,持有一定的观望之心。虽深知复辟者们无坚固根底,但认为参与复辟者多是中国国民之中坚——缙绅士大夫,是一股潜势力,焉知其日后前途!因此也有意预为下注,赌他一把。这样,精通日文的辜鸿铭被派往日本东京,游说日本政府,以期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1913年1月初,辜鸿铭肩负复辟者们的愿望,东渡扶桑,踏上日本国土、他的如夫人贞子的国家。这个他早就想一游的国家,早在甲午一战,他就见识了日本人的能干,1887年日本海军少佐松枝新一乘着战舰到长江扬威时,见识了日本人的气度。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