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辜鸿铭传 | 上页 下页
三、婚在东洋(1)


  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

  南洋,马来亚。

  阔别家人十四年后,西装革履、留着中分头、一副洋博士派头的辜鸿铭回到了槟榔屿。

  此时,尼蒙橡胶园家中,对辜鸿铭寄以期望,给他信心的父亲,早已埋骨黄土,再也不能分享他异国的奇遇和成就。只有墓上的荒草在风中摇曳,辜鸿铭只能以自己的成绩告慰九泉之下的辜紫云了。如今掌理着橡胶园、支撑门户的是他的哥哥辜鸿德。

  在家里呆不多久,学得一身本领、精通西方文化的辜鸿铭。被英国殖民地政府委以公职,派往新加坡。

  在新加坡,他的日子倒也过得轻松自在,对他来说这一差事显然是极易对付,整日里西装革履。口叼埃及香烟。风度翩翩,满口英文,时而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语、闽南话,彻彻底底的一个西洋绅士派头。

  辜鸿铭的这种生活会一直过下去——如果不是碰巧遇到游学法国、返国途经新加坡的马建忠,那么,辜鸿铭也许不过是一个成功的殖民地政府官员或者别的什么,而不会是日后名震中外的宣扬中国文化的发言人了。

  这天,辜鸿铭正心不在焉地坐在办公室,整理桌上的文件,一位同事兴冲冲地找来,告诉他:“一位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中国人,到了这里。听说叫马建忠。”

  辜鸿铭也没有经意,只是怀着好奇,想去看看这位不知面目的祖国的官员,即前去看个究竟,不想这一看改变了辜鸿铭日后的生活和命运。

  【马建忠(1845~1900年),出生于江苏丹徒,年轻时即开始研究西学。马氏一门三兄弟,个个不同凡响;大哥马建勋,淮军粮台。中国第一位神学博士。三胞兄马相伯,民国中兴人瑞,早年任徐汇公学校长,后创办复旦大学,曾任北大校长。马氏三兄弟,皆天主教徒,受西学影响极深。】

  马建忠幼年即就读徐汇公学,1876年,清政府派他赴法国留学,并担任使馆译员。回国后,入李鸿章幕,主办洋务,曾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他精通西学,又有深厚的国学功底。著有《适可斋纪言纪行》。精通英语及希腊语、拉丁语、法语,著有语言学专著《马氏文通》,选经、史、子、集中的句子,参照拉丁语法研究古代汉语的结构,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辜鸿铭在法国时,正值马建忠亦在此留学,早闻其名,未曾相识。

  辜鸿铭此时眼中的马建忠,长袍马褂,正宗清朝官服,大顶帽,气宇不凡,俨然正宗的中国学者派头,气象肃穆。后来辜鸿铭曾对这种天朝衣冠大发议论,忘却了“猪尾巴”之辱,与人谈英国人卜兰德对此等衣冠的感慨,这位上海工部局的书记官靠他的《江湖浪游》中称:五十年来,我西洋各国,因与中国通商,耗费许多兵饷,损失无数将士,每战辄胜,及战胜以后,一与交涉,无不一败涂地,是岂中国官员之才智胜我欧人耶?其品行胜我欧人耶?是又不然。若论其才智,大概即使为我欧人看门家丁,恐亦不能胜任;论其品行,亦大半穿窬之不如,此等无才无品之人物,何我欧罗巴之钦使领遇之,便觳觫畏惧,若不能自主,步步退让,莫之奈何!其故安在?余于此事,每以为怪。研究多年,始得其中奥妙,盖中国官之能使我西人一见而觳觫恐惧者,无他谬巧,乃其所服之黼黻为之厉也。鄙人之意以为今日我西洋各国,欲图救交涉之失败,急宜与中国订新约,以后凡外务部及各省与我交涉之大小官员,不准挂朝珠穿黼黻,逼令改用窄袖短衣耸领高帽,如我欧制。如此黼黻即不能为厉于我,则我西人之交涉庶不致失败矣。中国果能遵此新约,我西人即将庚子赔款,全数退还中国,犹觉尚操胜算也。

  马建忠见来访者,一副西洋人的着装,分头、西装革履,一身当地政府职员的行头,遂抱拳拱手,和颜问道:“在下马建忠,阁下尊姓大名?”

  辜鸿铭听到询问,即客气应道:“鄙人辜鸿铭,生长南洋,求学西洋多年,满脑子西洋货,身为炎黄子孙,无缘得识中国文化,亦无机会研习中国文化。今听说先生借道回国,途经此地,特来请教。”

  入座后,马建忠命人奉上一杯清香的中国茶,尔后听辜鸿铭讲他的家世,求学欧洲的经历,学问心得。

  言谈间,马建忠见这位满腹洋学问的青年,思维敏捷,辩才通达,态度恳切,遂老实不客气地给他指点学习中国文化的门径,其要旨在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数干年的文明,洋洋大观,铸就其精髓的,不外儒道两家。首先抓住这两大经络,弄通了之后,就能触类旁通。最切实的方法,还是直接生活在中国人当中,做一名中国百姓,只要化做中华文化中的一滴水,便是中国文化的一分子。

  “中国文化之能傲立于世,垂数千年而不衰,端在于其真正的人文主义精神,只要接受了中国文化的,便是中国文化的一分子,超越了种族地域的差异。在中国文化的世界。虽有地域的差异,却改变不了他们共同的文化信仰,正是这种共同的文化信仰把整个中国文化世界融成一体。汉字使他们在地域、方言、种族之上紧密交流,中国文化信奉的是‘四海之内皆见弟’。

  “在那里,没有高高在上的世袭贵族,他们通过勤劳、智慧获得成功,吸引和发挥了人民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正是这种优秀的制度使中国政府一直能够保持高度的效率,使他不致于步埃及、希腊、罗马的后尘而消亡。

  “为防止官僚的腐化,侵蚀政府机构,中国文化特别强调道德的原则,每个官员必须是道德的典范,他们如果在道德上有失误,就会受到弹劾,这是儒家的精义——礼义廉耻,使中国人能彬彬有礼。

  “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则非常强调闲适和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无不在阐述一种思想——和谐,这是道家的精髓,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相顺应,绝不逆天而行,他们劳作休息、娱乐、谈诗论道、书法、绘画、饮食服饰无不刻意追求,又要达到妙造自然,这一点与法国人特别相似。你是知道的,法国人也生活得相当闲适,他们的烹调和露天咖啡馆,可以和中国人饮食茶馆媲美。中国人总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体悟人生的乐趣,绝不狂妄地设想自己能主宰世界,这与西方人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西方人接受不了儒道思想。

  “然而儒道两家又不是不能相通融的,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儒家的刚强忠义,所谓君子自强不息,生活中又要有道家的和谐闲适。

  “但现在,中国已在显出老相了,它对进步总是冷眼旁观,嗤之以鼻,不过,那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消极行为而已……”

  辜鸿铭听得入迷,马建忠更是说得激动。

  “自鸦片战争后,西欧诸国对中国大肆侵略,仗着先进的兵器为所欲为。我们留洋,就是要看看西洋人凭甚么可以到处横行,从一个新的角度,看看中国人到底甚么地方不行了。然后再设法疗治,使我们的民族老而弥壮,使我们的国家自立于世。

  “似你这等深通西洋学术文物,典章制度的人才,正当国家用人之际,怎好屈居此不中不洋之地,久困于庸庸凡夫之中呢?”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