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沙场斗兽-隆美尔 | 上页 下页
五七


  意大利方面希望隆美尔能在利埃边境地带坚守,希特勒也同样如此。在去利比亚边境的途中,隆美尔与副官伯尔恩德意外相遇。伯尔恩德曾于11月4日晚晋见过希特勒。他带来了希特勒的重要指示:唯一要做的事是在非洲某个地方重新建立新战线,而且要选择在不太重要的地方。元首答应让装甲集团军恢复元气,将向隆美尔提供最近生产的主要新式武器,其中包括具有大杀伤力的88毫米高射炮及41型高射炮,还有新出厂的10余辆巨型坦克,新式4型坦克和虎式坦克,每辆均有60吨重。

  伯尔恩德的一番话对隆美尔来说虽不免有些望梅止渴,但还是使他多少受到一点鼓舞。可来自北非西端的爆炸性消息立刻使隆美尔完全泄了气。他从战地指挥官威斯特法尔处获悉,一支庞大的拥有10万之师的美军部队已于11月8日晨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成功。原来自美国于1941年底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两国的领导人就在考虑进行战争的总体计划。为了协调共同作战行动,建立了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联合参谋部。英国三军参谋部的常驻代表参加了这一机构;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主持,定下了总体作战计划:战争的主要目的是先打败两个欧洲轴心国。

  美国人打算使投入对日作战的兵力,够首先阻止日军推进,尔后为彻底打败日本而夺取有利的出发阵地即可。理由是美英苏三个盟国的武装力量只能共同对德意作战。假如美国集中力量对付日本,就会使苏联和英国在单独对德意作战中不是被打败,也会大大延缓胜利的到来。美国人最初的计划是在法国某海岸登陆,后在英国人的坚决要求下改为在北非登陆。目的是制止轴心国把法属北非部分用作潜艇和空军基地,改善马耳他岛的处境,与英第8集团军协同,迅速夺取北非沿岸。

  1942年11月5日“火炬”行动指挥官美国将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到达他在直布罗陀的临时指挥所时,由110艘运输船和200多艘军舰组成的船队已从美国和英国港口启航数天。这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一次战役,就其规模而言已远远超过德军在挪威的登陆规模。11月8日晨,在美军两个师所属部队实施登陆的阿尔及尔两侧,维希法国的部队几乎没有进行抵抗。8时,一个重要机场便落入美国人手中。大批美英部队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的海滩登陆成功,使德意部队面临着被东西夹击的危险,也使北非的局势空前复杂化了。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指挥参谋副参谋长瓦利蒙特写道:“希特勒不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失败,也不是4个月后在突尼斯受挫时,才失掉战略主动权的,而是早在11月这个德国现代史上决定德国命运的日子里,在西线和东线敌人的打击下就已失去了。”瓦利蒙特列举了德国在11月2日至21日所遭受的三次重大打击:第一次是隆美尔兵败阿拉曼;第二次是盟军登陆成功;第三次是此后不久即11月19日至21日德第6集团军被围于斯大林格勒城下。瓦利蒙特写道,这三次重大失败,“每次都使德国大本营惊慌失措”。

  隆美尔敏锐地意识到,由于美英生力军从另一个方向向他逼来,而他的部队却没有轴心国其他部队的屏护,他已不可能再在北非建立一个立足点了,必须尽快撤出非洲。隆美尔立即发电要凯塞林和卡瓦利诺亲临战场商谈局势,可是两人谁也没来。于是他只好派刚返回北非的伯尔恩德再次火速乘飞机晋见希特勒,把隆美尔的新计划——不是扎下脚跟,而是守住海岸,让装甲集团军撤离非洲——面呈希特勒。伯尔恩德在自己的日记里概括了隆美尔的见解:“罗马显然相信能够守住托卜鲁克。照总司令看来,敌军将从内陆向我们包抄,几天之内残余的部队势必被围歼。总司令坚定地认为,靠我们剩余部队和为数不多的武器是不可能守住昔兰尼加的。我们必须立刻着手从昔兰尼加撤退。贾扎拉防线于我们毫无帮助,因为不可能把所剩无几的部队调到那里去,再者,我军很快就会遭到夹击包围。我们从一开始就该后撤到卜雷加一线,在那条防线的后方或许能有喘息的机会……部队若不能大规模地休整,不能设置一条防线阻止从西面向我们前进的敌军,总司令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撤至昔兰尼加的群山之中,形成守势,然后再用潜艇、小船、飞机在夜间尽量把大批训练有素的士兵运回欧洲投入其他战场。”

  隆美尔专心致志地组织部队继续撤退。他令新上任的装甲集团军工兵指挥官贝劳威斯少将抓紧时间埋设地雷炸毁公路,迟滞英军的前进。在这时局转换之时,隆美尔陷入极度悲观之中。眼睛一味地向后看。隆美尔的悲观心理是由于过分自信和自以为分析能力出众而造成的。当他进攻时,他的出众分析能力加上所掌握的战术主动,使他打起仗来得心应手。但当他处于防御地位时,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来自敌方,英军在追着他打,他已失去了作战主动权。二是来自己方,随着北非局势的复杂化,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他的干预愈来愈多。隆美尔显然缺乏应付这种复杂局面的思想准备。但是希特勒还在考虑更大的政治和战略蓝图。采取隆美尔抛弃非洲的建议将导致墨索里尼垮台;一个反法西斯的意大利必然对德国产生严重后果。

  希特勒当初派隆美尔去非洲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上述局面。现在他仍要极力阻止出现这种局面。11月10日,希特勒把轴心国部队空投到突尼斯,建立起一个新的桥头堡,由隆美尔以前的部下尼林将军统辖。当伯尔恩德11月12日在慕尼黑见到希特勒时,希特勒让他转告隆美尔:“你不用再考虑突尼斯。佯作我们要向突尼斯推进。这样一来,你固守昔兰尼加或是从那里撤退都可能得到保障。元首的大本营将借道的黎波里不遗余力地提供给你所需要的一切。”希特勒还向伯尔恩德口授道:“那里的军事指挥无可非议。我曾劝诫自己,只有在阿拉曼防线的北部地段完全落入敌军手中时,才考虑把装甲集团军撤至富卡防线。”当伯尔恩德将这番话转告隆美尔时,后者自然听出了希特勒的弦外之音,顿感心都凉了半截。11月13日那天,隆美尔对副官阿尔布鲁斯特愤然说道:“但愿我是柏林的报社老板,这样我就可以安然入睡,毋庸承担眼下的责任。”

  隆美尔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希特勒唯命是从了。在元首的命令和隆美尔眼里的现实之间,他更乐意选择后者。他甚至不发一枪一弹就丢弃了哈勒法亚隘道乃至托卜鲁克要塞,理由是他的情况跟英军不同。他既没有部队用以坚守这座要塞,也不能像英军那样用船只、飞机为要塞提供给养。意大利人深恐隆美尔不想在阿盖拉立足,那是卜雷加一线最好的海岸防御阵地之一。11月15日,驻罗马的德国空军联络官里特·冯·波尔将军来到北非。这一天是隆美尔的51岁生日。波尔带来了凯塞林的祝贺和一块大蛋糕,还有露西的信和他最喜欢吃的巧克力杏仁饼干。同时,波尔还带来了卡瓦利诺的指示:“墨索里尼通知你,庞大的增援部队已飞往突尼斯和的黎波里。他们可能还有一些时候才能赶到前线。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