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将帅系列 > 沙场斗兽-隆美尔 | 上页 下页
五六


  阿拉曼会战终于结束了。隆美尔损失了大部分步兵和摩托化步兵,意大利的阿雷艾特装甲师和的里雅斯特装甲师已名存实亡,只有德非洲军的两个装甲师、第90轻装师和第164步兵师的部分部队逃脱被歼的恶运。这样隆美尔所指挥的德意部队便损失了大批人员和绝大部分装备。

  隆美尔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的部队在兵力方面处于劣势。英军几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而意军步兵却因缺少车辆只能徒步作战。英军在坦克和火炮的数质量方面均居优势。英军改进了坦克和炮兵战术。先以轻型坦克发起进攻,吸引德意军的反坦克炮、高射炮和装甲车辆的火力。英军的重型坦克则对德意军已暴露的火炮和装甲目标进行猛烈轰击。英军炮兵部队具有高度机动性,炮兵观测人员乘坐装甲车进抵最前沿,及时准确地向位于后方的炮手们指示目标。位于后方的火炮利用其射程远的优势进行远距离火力支援,以集中而又猛烈的火力摧毁对方的炮兵阵地、坦克和防御工事等。步兵紧随坦克前进,然后突然跃入敌方的堑壕,与敌展开短兵相接的战斗。

  其次,德意空军处于明显的劣势。在10余天的会战中,德意空军共出动飞机260架次,而英军出动2500架次。英军凭着空中优势,破坏了敌方的部队机动、作战指挥和后勤补给。英战略空军自10月初起对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萨沃纳港、西西里岛和北非的德意军机场实施经常性轰炸。轰炸港口的目的是破坏对驻非军队的补给,袭击机场的目的是有计划地消灭其空军。隆美尔装甲集团军漫长的补给线也遭到了不间断的轰炸。德意军的补给品不仅在从意大利经地中海运往北非的途中损失惨重,而且在从北非的港口运往阿拉曼前线时也损失不少。隆美尔寄希望于凯塞林答应的空运。

  大型运输机空运油料既不经济,又易被英战斗机击落。阿拉曼之战是一场消耗战。隆美尔在追记这场互拼消耗的会战时写道:“要想使一支部队顶住会战的压力,首要条件是满足其武器、燃料和弹药供应。实际上,在双方尚未交手前,会战的结果便由双方的军需官们决定了。”他继续辩解道:“再勇敢的人没有枪炮也不能作战,有了枪炮没有充足的弹药,结果还是等于零。而在机动作战中,不仅要有充足的武器弹药,而且要有大批的车辆和足够的燃料,否则还是不能进行机动作战。”

  第三,希特勒的横加干预。在夺取会战胜利已毫无希望的情况下,隆美尔悄悄部署撤退。他在11月2日下午的撤退决定无疑是及时而正确的。果如此,他本来可以拖出更多的部队。可是接到希特勒那“不胜利,毋宁死”的电报后,隆美尔处于遵令还是正视现实的矛盾心态中,将撤退行动推迟了24小时。他痛心地写道:“回顾过去,我在良心上只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本应该提前24小时撤退,而不应该遵守那个‘死守’的命令。”他把抨击的矛头指向最高统帅身边的人,“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德意两国的当局,竟把错误加在战场上的指挥官和部队的头上,而对于补给失败、空中劣势以及死守不退的命令却只字不提。凡是指控我们的人,都是些从未上过前线的将军。德国人有一句谚语:‘离开战场愈远,升官的机会愈多。’”

  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也没有及时发起追击,使隆美尔这只狡兔得以脱逃。隆美尔那公认的善于反击的才能使英军指挥官们疑虑重重,有位军官形象地说:“我们过去常到班加西度圣诞节,然后回埃及过新年。”以往的教训可能使一向谨慎的蒙哥马利愈加小心和按部就班。

  怎样评价这次阿拉曼之战呢?应该承认,这是一场重量级和轻量级拳手之间的搏斗,是明眼人与盲人之间的较量,因此是一次不对等的会战。阿拉曼之战通常被说成和写成是决定性会战,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它在某些方面是决定性的,某些方面又不是决定性的。英国的约翰·斯特劳森将军的下述评价才是公允的:“它在某些方面是决定性。它使隆美尔放弃了占领埃及的努力;消除了对第8集团军的怀疑;使蒙哥马利确信自己是能打胜仗的将军——这对同盟国具有深远影响;它保证了英国所建立的中东基地的完整;恢复了英国人民对英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对他们的指挥官的信任;保住了丘吉尔的政治地位。像这样一些方面它是决定性的。但它在一些方面又不是滑铁卢那样的决定性会战。它不是一个战役的全胜或一场战争的胜利。它没有摧毁或捕捉住隆美尔的装甲部队——那本是丘吉尔给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的主要和首要任务。它只是狠狠打击了隆美尔的部队并把它逐退了。”

  第十四章 千里撤退

  隆美尔从阿拉曼防线撤退后,本拟在富卡建立一道新防线,但他很快改变了计划,相继放弃了马特鲁、萨卢姆、托卜鲁克、班加西、卜雷加等地,直退入突尼斯。隆美尔自1942年8月底至9月初的阿拉姆哈勒法岭会战之后就产生了十分悲观的心理。这种悲观心理由于盟军在北非的登陆成功而有增无减。所以本来可以坚守一段时间的阵地也被他很快放弃。德意最高统帅部、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和意大利非洲总司令巴斯蒂柯极力阻止隆美尔这样做,但他依然我行我素。这样隆美尔与其他高级将领间的关系更加恶化,与希特勒的分歧也逐渐扩大。分歧的关键是:隆美尔已感到德国赢得战争胜利的前途十分渺茫,主张放弃非洲;希特勒则坚持守住北非,至少要保住一个桥头堡,以防意大利人陷于绝望后投入盟国的怀抱。

  隆美尔的部队撤往富卡防线后,并未立足,便继续向西退去。蒙哥马利试图从两翼迂回包抄隆美尔,但由于迂回距离过近,推进速度太慢,每当英军准备封闭隆美尔的后路时,都发现鸟儿已经飞去。11月6日凌晨,隆美尔穿过黑暗,向马特鲁进发。此时的隆美尔疾病缠身,头晕目眩,但仍率领着部队穿过茫茫沙漠西撤。英军3个师没能在富卡以西不远处截住隆美尔,第1装甲师便于6日晨奉命长途跋涉,穿过沙漠,并切断马特鲁港以西的滨海公路。但因缺乏燃料,两度停止前进。第2装甲师停在离滨海公路仅10多公里的地方。下午沿海地带开始下雨,夜间暴雨如注。英军的追击行动被迫全部停止。隆美尔利用两天的时间整顿部队。装甲集团军的战斗力已微乎其微。隆美尔无法给官兵们指出令人鼓舞的前景。他的给养状况岌岌可危。

  此时曾有5000吨汽油运到了班加西港,但离马特鲁尚有1100公里之遥。在埃及土地上已无多余的汽油可资利用。往西近200公里的托卜鲁克虽贮存着7000吨弹药,但在这中间尚隔着萨卢姆和哈勒法亚的高岭险道。7日晚,隆美尔断然从马特鲁港撤退到锡迪巴腊尼,在那里抵抗了一下,接着沿滨海公路通过哈勒法亚隘道撤往利埃边境。一路上车辆拥挤不堪,队伍长达50公里,遭到英轰炸机的频繁袭击。但因交通管制得好,到8日晚上大多数车辆还是通过了隘道。英军把未能将隆美尔阻截在马特鲁地域完全归因于大雨滂沱。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对此持有异议。他指出:“只要分析一下,就看得出,在下雨前英军早已失去了大好机会——这是因为行动距离太近,因为过分谨慎小心,因为时间观念太差,因为不愿夜间行军,因为过分集中注意作战而忘掉乘胜追击的基本要求。如果更深入沙漠追击,到达萨卢姆的陡峭悬崖那样一个更远的封锁点,那就不会因敌军抵抗或因天气缘故而遭到被阻扰的风险——因为在沿海地带下雨可能带来风险,在内陆沙漠却难得下雨。”这番评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