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共往事钩沉·浪底真金 | 上页 下页
四五


  陈云说:“没有他,‘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

  彭真说:“他不那样做,就跟我一样进秦城监狱了。他是委曲求全,处境困难。”

  周恩来的苦衷,从另一件事也可看出来。“文革”中,某省有一个干部,共产党员,贴大字报批评周恩来“别人怎么说你也跟着怎么说”。当地对这个人进行了批判,并且要进一步“审查”他。省委办公厅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就叫身边工作人员给省委打电话:“不要进行批判,不要施以压力。”

  长期在周恩来身边作秘书工作的顾明说过一段话,十分透彻地讲了周恩来当时的处境和态度:

  现在有人提出来说周总理当时为什么不劝阻毛主席搞“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不批评毛主席?我个人认为在那个时间如果周总理批评毛主席,反对发动“文化大革命”,其结果是导致党的分裂,所以周总理不会批评毛主席,而且在“文革”初期周总理也没有意识到会发展成后来的那个样子。同时我认为周总理有个信心,就是他相信毛主席会自己意识到“文化大革命”是个错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毛主席是逐步认识到了,如对王、关、戚,对陈伯达,“九一三”事件批判林彪,一直到批评“四人帮”。周总理做事就是要维护党的团结,避免分裂。如果那时批评毛主席,当时情况下的很多群众就要起来反对,所以我认为在“文革”中的不幸之大幸,就是党没有分裂,而且保证了基本的生产。

  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回国后对总统尼克松说,他同周恩来谈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周恩来几乎无法隐藏他的苦恼。”尼克松认为这是不奇怪的。基辛格对周恩来的评语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常常连续工作十七八小时甚至二十多小时不得休息,有时连吃饭也顾不上。他曾感慨地对医生说:“‘文化大革命’要让我少活十年。”

  有位经常采访周恩来会见外宾的记者说:“十年动乱以前,我从没看见总理有倦容。可在1970年前后,总理的面容显然消瘦下去,头发也白多了。会见客人的时间一长,服务员就送上去一块热毛巾,总理擦把脸,又精神奕奕地谈起来。”

  §26年总理,其间经历了多少辛劳和风雨呀!

  1974年6月1日中午,周恩来在最后环顾凝视了一下自己的办公室后,便告别了曾经工作生活25个春秋的中南海西花厅,前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在医院中度过了自己生命历程中最后的一年零六个月。

  周恩来是在1972年5月间一次常规的检查中发现患有癌症的。这时,“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在党和国家遭受到危难的年代里,周恩来始终处于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和忧虑之中。周恩来不顾病魔缠身,抓住林彪叛国事件后历史出现的转机,毅然举起批判极左思潮这面旗帜,在各个领域里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努力消除“文化大革命”的恶果,尽可能地把党和国家从危难和困境中摆脱出来。为此,他把自己的疾病置之度外,一再要求医务人员要把治病与他的工作统一起来,治疗要适应配合工作,要使工作不受影响和干扰。

  然而不久,周恩来提出的批判极左思潮这一正确主张被否定了。全国的中心工作改为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这一形势,于1973年冬发动了针对周恩来的反对“右倾回潮”运动。周恩来的病情急剧恶化,每日大量便血,有时多达上百CC。但是,江青反革命集团除了在政治上借“批林批孔”运动之机,把矛头公开指向周恩来外,还常常借故打着“商量工作”的幌子,无端干扰周恩来的治疗工作,并且迫使周恩来承担了频繁的迎送外宾的礼节性工作,经常要从城里到首都机场往返数十公里。这对一个已经身患重病的古稀老人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周恩来曾不止一次地向身边的同志吐露过,说自己感到疲乏,想喘息一下。但是,为了不让党和国家的领导权落入江青集团手中,为了遏止当时来势凶猛的“批林批孔”运动再度演变成“文化大革命”初期那种动乱不堪的局面,周恩来强支病休,靠输血坚持工作,不分昼夜地抱病操劳。直到1974年4、5月间连续四次发生缺氧症状后,才同意住院动手术,但仍坚持妥善办完最后一件公务。这时周恩来的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随时可能发生休克,但他仍然坚持按原定计划于5月29日与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就两国建交问题举行正式会谈。医生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带着医疗器材守候在门外,随时准备抢救。31日,他又同拉扎克分别代表本国政府签署了中马建交公报。之后,他才交待了工作,向秘书口授“6月1日后对送批文件的处理意见”后,才住进了医院。

  1974年6月1日,周恩来作了第一次手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医生们对此抱有充分的信心。但是,8月间,周恩来的病情又出现反复,为此不得不又进行第二次手术。当周恩来住院这一消息在报纸上披露后,人们的心头无不笼罩上一层阴影。在“文化大革命”这场悲剧性的历史灾难中,人民从周恩来砥柱中流、力挽狂澜、呕心沥血的努力中,认识到他是人民意志和愿望的体现者,因而更加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寄托在他的身上。

  1974年9月30日晚,周恩来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抱病举行盛大招待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当他步入宴会大厅时,出现了令人十分激动的场面:全场沸腾起来,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坐在前面的中外来宾一拥而上,紧紧地围簇在他的身边,争相向他问候致意。不少坐在后面的同志,纷纷站在椅子上,遥望祝愿。周恩来短短数分钟的祝酒词,竟被全场热烈的掌声打断了十余次之多。它充分显示了当时的党心、军心、民心所向。

  国庆节过后,毛泽东提出了筹备四届人大、酝酿国家机构人事安排的意见,并亲自提议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江青反革命集团认为夺权时机已到。10月17日,江青利用“风庆轮问题”带头发难,大闹政治局,有预谋地围攻邓小平,意在闹掉邓小平出任第一副总理的提议。邓小平坚决顶了他们。江青集团经过密谋后,派王洪文紧急赶到长沙向毛泽东诬告周恩来、邓小平,诡称“北京现在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说周恩来“虽然有重病,但昼夜都忙着找人谈话,经常去总理家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

  在医院的周恩来得知“风庆轮事件”后,10月19日,在找了邓小平等同志了解了事情经过后,把当时毛泽东的联络员找到医院,向他们明确指出:“风庆轮事件”并不像江青他们所说的那样,而是他们预先策划好了要整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已经忍耐很久了。他还表示要继续做工作,慢慢解决这一问题。10月20日,毛泽东在听取了“风庆轮事件”的汇报后,愤愤地表示总理还是总理,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由总理主持安排,并再次提议邓小平为第一副总理、党的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