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东北抗联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四七


  赵尚志带着队伍连夜向山里行进,走了几里后,后面坐着马爬犁追他们的敌人便接近了3军的后卫部队——6师73团。我部战士抢先开枪,战斗立即打响了,73团的战士们在团副杨宏杰的指挥下,很快就将敌人打了下去。

  当杨宏杰兴致勃勃地向赵尚志汇报时,赵尚志立即意识到,日本人不会白吃这个亏,肯定还会再来的。于是,他传下令去:全队火速前进,甩掉敌人!

  赵尚志的命令传下去后,3军的战士们立刻加快了脚步。但是,没走多一会,他们又接到了赵尚志让他们停止前进,班长以上的干部立即去开会的命令。战士们一时都弄不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

  原来,赵尚志在带着部队一边向前快走的同时,心里却一直在想,像这样自己在前面靠两条腿走,人家在后边坐马爬犁追,迟早会追上来,所以走不是最好的办法,只有找个地方打他们一下子才是上策。这样,他在走的同时就一刻不停地留心着周围的地形情况。当他来到一个名叫冰趟子的地方时,他的眼睛突然一亮:眼前有4座伐木工人住的大木营,每个木营都很大,足可以容纳200—300人。在木营附近,有一眼常年流水不止的山泉,由于此时正是冬季,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时,便在所流经的地方留下了一道道高低不平的冰层,故称为“冰趟子”。

  赵尚志仔细地察看了冰趟子附近的地形后,对大家说:大家都看见了吧,这4个大木营挺坚固,可以固守;沟两边是山林,可以埋下伏兵;你们看见那沟口了吧,那里很窄,我们在那里既可以断敌退路,又可以阻敌增援。总之,这里是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好地方,咱们就在这等着小日本鬼子们,好好打他一顿吧!

  对于接下来所发生的事,当年在赵尚志身边亲历了这次战斗的3军6师师长张光迪回忆说:

  “按他的指挥,我们设了伏击圈。……下午,敌人来了,都是伪军,他们进沟进了一半,发现有埋伏,赶紧仓皇撤退。我们开了枪,打死了一个伪军中队长,其余的连滚带爬地跑了。

  “这边刚打完,冰趟子方向就响了几枪,赵尚志立刻带领我们去支援6师。到了那里,敌人已经跑了。听哨兵说:他们二人正坐在荒草丛里放哨,二十多张爬犁拉着一百多鬼子来了,直到很近才发现。他俩站起来连开数枪,因为太突然,把鬼子吓了一跳,征来拉爬犁的马没受过训练,受惊之后扭头就跑,只捡到了日军的几件衣物和军毯。

  “赵尚志听完说:‘那边的伪军刚让咱们给打跑了,今天不敢再来,这边的鬼子一会还要来报复,咱们在这里打他一家伙!’……

  “傍晚,鬼子来了,大概有二百多,他们老远就跳下爬犁,跑步向马架子冲来,我们把司令部的两挺机枪和5师、6师的四挺机枪集中在一起,架在围墙上猛烈射击。鬼子被我们打倒一片,其余的趴在地上拚命还击,并屡次发起冲击,但都被我们打退了。看来,鬼子要和我们决一死战了。

  “天渐渐黑了,也越来越冷,刺骨的寒风吹得我们隔一会儿就得到马架子里暖和暖和,不然食指就没法打弯抠扳机。趴在冰上的鬼子不断得到增援,一爬犁一爬犁的鬼子从远处奔来了。但我们有六挺机枪居高临下扫射,他们怎么也冲不过来。日本鬼子很恼火,指挥官几次挥舞战刀督战都没成功,但他们坚决不肯撤退,企图冲过来和我们拚刺刀。我们抗联战士的步枪上没有刺刀,因此,是决不能让这些鬼子冲过来的。

  “天黑以后,战斗仍在继续。气温开始急骤下降,呼啸的北风吹得地上的积雪直冒白烟,到了零下四十多度。渐渐地,有些枪支冻得都打不响了。逢这种时候,我们就跑回马架子里烤烤火,再出来打。到了后半夜,鬼子枪声渐渐稀疏下来,可还撑着不撤,我们就组织了几个小分队,轮流从马架子里出击,从侧翼袭击敌人,打几分钟就回来烤火。另外一个小分队再去出击。就这样一直打到拂晓。

  “天渐渐亮了,这一夜敌人被我们打死打伤不少,但具体情况不清楚。赵尚志决定撤退,不再跟敌人纠缠。我们撤到山上,天已大亮,从山上往下看,到处是鬼子的尸体、武器、装备和军毯。鬼子眼睁睁地在山下看着我们撤退,也没来追击,看来,他们已经没有这份力量了……

  “冰趟子战斗,是以我军伤亡七、八个人,鬼子死伤四百多而告结束的。”

  §41 夜袭汤原

  第6军在军长夏云杰的带领下,坚决贯彻落实“珠汤联席会议”精神,于1936年秋开辟出了依兰、桦川游击区。但是就在他返回汤原根据地积极筹备给养、服装准备再次亲自率队远征佛山的时候,却在汤原西部的丁大干屯遭敌伏击,身受重伤。多年后,刘铁石还记得讲述了当时夏云杰受伤后的情景以及后来发生的事情:

  “……太阳落山了,我们策马沿山间大道急驰。前头是做尖兵的少年连李连长和两个战士,中间是夏军长、吴长江副官和我,后面是少年连一百多人。尖兵过去后,埋伏在道两侧的敌人没有开枪。等我们三人顺山一上,敌人枪响了,我眼见夏军长从马上跌下来,我和吴副官赶紧下马去救他,把他扶到一个山窝里让他躺下。夏军长额上流着豆大的汗珠,脸色灰白。他对我说:‘老刘,赶快去告诉队伍往上冲,打退敌人,把我的尸首带回去,不能让敌人得去。’

  “……战斗结束后,我们做了一副马抬担架,把夏军长一气抬到古场沟山里的一间破房子里。尽管这时他已经疼得冷汗直流,却对大家说:‘你们先不要出山,明天一早回去把战场打扫了,把牺牲的同志弄回来埋上’。

  “……我们把夏军长抬到密营后,准备送他去苏联治疗。可夏军长却说:‘路途太远,又难走,我们又没那个本钱,还是先在山里治治吧。’

  “当时我们既无医又无药,疼得受不了时我就用大烟给他止止痛。

  “在他负伤几天后的一个夜晚,他睡醒一小觉后高兴地对我说:‘老刘,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们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说着说着,我看见他的泪水流满了两颊。他又说:‘老刘哇,快把参谋长冯治纲找回来吧,研究研究这个队怎么办,我恐怕是不行了,’……”

  11月26日,夏云杰永远地离开了这支他亲手创立起来的队伍。

  夏云杰牺牲后,戴鸿滨接任第6军军长。根据中共北满省委指示,第6军确定了由军长、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形成的高级会议来解决重大问题的领导体制。随后,又对第6军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将原来的7个团,扩编为4个师。经过整顿后的第6军各师活跃于松花江下游地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其中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夜袭汤原的故事就是在这时发生的。

  1937年5月,第6军主力部队奉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指示远征海伦。汤原境内就只有6军参谋长冯志刚带着100多人的留守团看家了。可就在这时,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却接到了这样一份情报:日寇下了血本,要血洗汤原县,并为此派来了17名日本高级参事官。

  冯治纲从县委开完会后,回到留守团告诉干部们说:“县委决定,去打汤原县城!”

  “打汤原县城?就我们这100多人,行吗?”干部们听了以后,张大嘴巴问。

  “擒贼先擒王,先下手为强”,冯治纲说,“趁敌人刚到,我们来个突然袭击,捣乱这个马蜂窝。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一个顶100个,何况我们人数还不止几百!”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