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醉蓬莱 | 上页 下页
三八


  高力士到坛,是“奉太上皇帝之命,谨送青词到此”。斋醮祷告之文,用青藤纸以朱笔书写,谓之青词。唐明皇的这首青词的内容,自然是由杨通幽口中唱出来,大致是期待如汉武帝之召李夫人,能致杨贵妃芳魂一见。杨通幽焚符作法,召神将,传法旨:“速召贵妃杨氏阴魂到坛。”神将下场,久未复命;二次焚符催召,神将到坛复命,遍觅人间,杨氏阴魂无从召取。

  下面便是从“能以精诚致魂魄”这句诗上生发出情节。道家有“元神出窍”之说,杨通幽告诉高力士说:“公公且去覆旨,待贫道就在坛中,飞出元神。不论上天入地,好歹寻着娘娘。不出三日,定有消息回报。”洪升用的是宫中自明朝沿用至顺治年间的称呼,太监称“公公”,妃嫔称“娘娘”。

  这时台上放下大幔,遮住法坛,杨通幽暗下,另用一人扮杨通幽元神,从坛后绕至坛前,先“大索黄泉”,与判官打交道,查遍名册,“怎没有杨太真名字其中现”,地府既无,自然上穷碧落。

  天宫不比地府,容不得杨通幽的元神乱闯。所以洪升对这一段过场戏,又是另一样写法。前一场“大索黄泉”不妨先到酆都城,再召判官来问话;这一场只有碰运气,看天上的神仙遇到谁便是谁,不能想见谁便见谁。这样,便须先上神仙,后上元神。

  上哪个神仙呢?自然是穿针引线的天孙织女。这应该呼应前文,洪升便细检三十八出以前的原稿,其中天孙织女上场两次,第一次是三十三出的《神诉》,为天孙织女的正戏,贴旦扮天孙织女在云路中见一道怨气,直冲霄汉,一问才知是经过马嵬坡,便召当方土地来问。

  听说是杨玉环的怨魂,天孙织女想起来了,道白是:“原来就是杨玉环,记得天宝十载渡河之夕,见她与唐天子在长生殿上,誓愿世为夫妇,如今已成怨鬼,甚是可怜。土地,你将死时光景,说与我听。”

  土地细诉当时情形,将杨贵妃说成“为国捐躯”,又说她近来“痛悔前愆”。天孙织女大为同情,决定“保奏天庭”,使杨玉环得以“复归仙位”。但是天孙织女对“李三郎”——唐明皇却颇为不满,认为“以天下之主,不能庇一妇人,长生殿中之誓安在?李三郎好薄情。”

  检阅到此,洪升知道该怎么写了。杨通幽在这场戏中,应该如马嵬坡的土地,为李三郎说好话,博取天孙织女的好感,才会助成他跟杨玉环的重圆。因此,开头需要有个小小的转折,当杨通幽走遇天孙织女,说“小道奉大唐太上皇帝之命,寻访玉环杨氏之魂,适从地府求之不得,特来天上找寻,谁知天上亦无。”天孙织女不肯明白指点,只说:“那玉环之魂,原不在地下,也不在天上。”又说:“杨妃既无觅处,你径自去覆旨便了。”这样才逼出杨通幽的一番难处。

  难的是杨通幽夸下海口,如今一无结果,空言如何搪塞?天孙织女还怪他:“谁教你弄嘴来?”杨通幽分辩,不是他好事,“单只为老君王钟情生死坚,旧盟不弃捐。”既然如此,何以任令马嵬坡“碎玉揉香”,于是杨通幽唱一阕长调为唐明皇辩护。这一阕长调,是商调中的“后庭花让”,洪升用迭句衬字作形容,“乱纷纷,翻滚滚,恶狠狠,焰腾腾,闹吵吵,昏惨惨,扑喇喇,格支支,娇怯怯,哭哀哀,恨茫茫,泪漫漫”,抑扬激越,如疾风骤雨,洪升自己试唱一遍,觉得确能表现当时马嵬坡前一片肃杀的戾气,唐明皇万般无奈、束手闭眼的心情,自觉颇能传神。

  洪升寻思,只要杨通幽辩解,天孙织女自会指点“海外仙山”。不过前面要有伏笔,此时两相呼应,才不显得突兀。于是他又想到,应该先写一出好事之人,思量促成他们重新团圆的戏,列出如何而后可的条件,作为织女改变态度的原因,布局始称严密。

  既有织女,自应有牵牛,好事之人,舍此莫属。但伏笔复有伏笔,洪升检阅稿本,翻到第二十出《密誓》。这出戏先上织女,用的是性质闲冷的“越调”;及至唐明皇与杨贵妃拜告双星,愿生生世世永为夫妇,洪升用吴梅村“携手思太息,乐极生微哀。千秋终寂寞,此日谁追陪”诗意,已改写过一次,中有杨贵妃凄然下泪的描写,所以用的是性质凄凉的“盲调”,及至生旦唱“尾声”同下,上小生所扮牵牛,与织女相会,仍用越调,唱一支“山桃红”,相约保护“唐天子与杨玉环”;接着便唱下场诗结束了这一出《密誓》。

  细细看完,伏笔不难,只在“山桃红”中间,加两句对白,织女说:“只是他两人劫难将至,免不得生离死别,若后来不背今盟,决当为之绾合。”牵牛答说:“言之有理。你看夜色将阑,且回斗牛宫去。”如今要加的这一出,布景自以斗牛宫为宜。

  这出戏,洪升选用的宫调是“南吕宫”。十七宫调的性质,南北曲不同。照明朝宁献王朱权所著的《太和正音谱》,感叹伤悲用南吕宫,但传奇虽也有“南北合套”,毕竟以南为主,而南曲中可悲可喜的情节,每用南吕宫,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决无伤悲之理,但念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感慨自所不免,正宜于用南吕宫。洪升将出目想好了 ,叫作《怂合》。

  《怂合》本来应该是过场戏,不用引子。但专为牛郎织女写的戏,只有这一出,而鹊桥相会的故事,艳传已家喻户晓,为了调剂观众的兴趣,他决定将它写成一出“大过场”,也谓之“小主场”,小生、贴旦都可用引子出场了。

  先上扮牵牛的小生,后上贴旦所扮的织女,对拜见礼,同唱两句加衬字的“懒画眉”,变成两句七言诗:“相逢一笑深深拜,隔岁离情各自知。”然后携手同入斗牛宫,细叙年来相思。

  神仙眷属,地久天长;安得人世夫妻,也永远成双作对。话题自然而然地落到“长生殿里人一对”,牵牛问织女,可记得“李三郎与杨玉环之事?”织女答说自然记得,追叙为杨玉环归位蓬莱的经过。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