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醉蓬莱 | 上页 下页
一四


  原来五台山的和尚,分为青衣僧及黄衣僧两种。黄衣僧即是喇嘛,大喇嘛名札萨克,驻锡喇嘛十大寺之首的菩萨顶。熊一潇恍然有悟,世祖出家之处若非喇嘛寺,那时孝庄太后决不会允许,亲贵王公亦必竭力进谏。

  “世祖如果出家,虽在方外,毕竟总也要有个人伺候,这个人挑定的是掌权的太监吴良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在悯忠寺祝发,世祖还亲自去观礼,其实那时候,世祖已经违和了。”

  接下来李天馥追叙当时世祖驾崩的经过。正月初四,六部九卿大臣进宫问安,朝士方知圣躬不豫,但不知是何病症。初五日,宫殿各门所悬门神、对联尽皆撤去,显示病势不轻。初六有旨,释放狱囚。初七传谕民间勿点灯、勿泼水、勿炒豆子。大家才知道世祖是出痘,就在这天晚上亥时龙驭上宾。

  “初六那天,世祖就自知不起。”李天馥说道,“如今的王相国,那时是翰林学士,奉召至养心殿草拟遗诏。但是布告天下的遗诏,不是世祖驾崩前钦定的遗诏。”

  “世祖遗诏,是孝庄太后与诸王贝勒改过的,此为尽人皆知之事。不过,”熊一潇问道,“改掉的是什么呢?”

  “这就是太皇太后崩逝,皇上为此哀毁逾恒的缘故。遗诏中说,国赖长君,要传位给一位亲王,一说是安亲王岳乐,他是太祖第七子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子,为世祖堂兄。但这一点,诸王贝勒都不同意,决定还是传子。世祖八子,长子牛钮早夭,居长的是皇二子,裕亲王福全;皇三子即是今上。论序当立皇二子,可是孝庄太后决定立今上。”

  “为什么?”

  “是孝庄太后的教父,德国天主教士汤若望的献议。汤若望说:‘三阿哥出过痘,二阿哥还没有出。立三阿哥万无一失。’”

  “天佑皇清。”熊一潇说,“裕亲王是贤王,但论天纵圣明,万万不如今上。倘或是裕亲王继位,保不定如今是吴三桂的天下。”

  “是啊!今上平三藩,多亏太皇太后支持。若非太皇太后也主张大义灭亲,今上就不敢诛吴应熊。”

  吴应熊是吴三桂之子,亦是额驸,尚太宗第十四女建宁长公主。康熙十三年吴三桂谋反,吴应熊密谋内应。王熙建言杀吴应熊以示与吴三桂决不妥协,兼绝后患。当今皇帝接纳建议,面奏太皇太后,连公主所生之子吴世霖一并处决。

  建宁长公主虽为庶妃所出。但最小偏怜,素为孝庄太后所钟爱,养在深宫,到二十岁尚未出嫁。顺治十年下嫁吴应熊,亦是孝庄太后做的主,多少有些笼络吴三桂的意味在内。到头来又因吴三桂之故,丈夫及亲生之子,并皆伏法。金枝玉叶,无端而逢此奇惨的遭遇,真是“不幸生在帝王家”。但太皇太后及当今皇帝,做此迫不得已的杀吴应熊父子的决定,内心又何尝不是痛苦万分?末路帝皇如明思宗于李自成破京之日,手刃长平公主,断臂不死,固为人间至惨。但盛世帝后,一样也有骨肉伦常之间,啮心的隐痛。由此看来,世祖何以欲弃万乘而逃禅,其故实在也是不难索解的。

  ***

  太皇太后梓宫发引,暂厝于朝阳门外殡宫,以待孝陵的暂安奉殿移建完成。诸王大臣及国子监太学生五百余人,先后奏劝,持服仍请以日易月;裕亲王福全亦以此相劝,皇帝不便固执,降谕勉从所请。但他在宫中服三年“心丧”,是臣民无法置喙之事。

  二十七日丧服已满的第二天,正月二十三日,皇帝着一件青布棉袍,御乾清门听政既毕。康亲王杰书面奏:“皇上天颜清减,臣下不安。如今丧事已经过去,请皇上移驻瀛台,稍遣圣怀。”

  “不!”皇帝答说,“我在宫中尽孝,心里反而好过些。你们不必劝我,我自行心之所安。”

  这天也是皇帝从太皇太后病重以来,第一次到南书房,宣召徐乾学、高士奇入见。屏退御前侍卫及首领太监,有密谕下达。

  “自经太皇太后大事以后,我常觉得精神恍惚、记性极坏,刚刚说过的话,转眼忘记;有时候半夜里突然想起,发觉处置不妥,但已难以补救。从前我自觉精力过人,事理看得极其明白。所以索额图、明珠做什么事都瞒不过我。当初撤藩,大家都不赞成,只有极少的几个人,跟我的想法相同,明珠是其一。我就因为这个缘故,对他种种容忍姑息,尽管他党羽众多,反正大事有我做主,可以及时纠正。但如今精力不济,对明珠就不能放心了。”

  “党羽众多”四字,在徐乾学听来有些刺心,当即回奏:“臣职司风宪,为皇上耳目所寄。明珠之子虽从臣受学,明珠对臣亦颇礼遇,但臣读圣贤书,臣弟兄三人皆蒙天高地厚之恩,断断不敢徇私辜恩。明珠如胆敢欺罔,臣必据实弹劾。”

  “嗯、嗯。”皇帝停了一下说,“我看郭琇倒是个有风骨的。”

  “是。郭琇是忠诚鲠直之臣。”

  “他比陈紫芝呢?”皇帝问说。

  “论忠诚,有过之无不及。”

  “我是说他的胆量。”

  “亦是不畏权贵的。”

  “那,”皇帝暗示,“他应该见贤思齐啊!”

  “是。”徐乾学答说,“臣当传谕郭琇。”

  “不!不必作为我的意思。”

  “是!”徐乾学完全明白了,“臣当谨慎料理,请释圣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