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大故事 | 上页 下页
状元的故事(1)


  一、金殿射策

  状元或称状头,这个名称起于唐朝武则天做皇帝时,但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已无可考。

  本篇所谈的是清朝状元的故事。清朝自顺治三年丙戌开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末科止,正科恩科共计一百一十二科。恩科为前朝所无,起于康熙五十二年圣祖六十万寿时;此后遇皇帝、皇太后整寿,以及其他庆期,皆开恩科。

  状元是怎么产生的呢?我将最后一个过程作一简单介绍。

  清朝的考试,共分三级:县、省、京师。“童生”入学为“生员”,俗称秀才,每年都有机会;省的考试称为“乡试”,得中者即为“举人”,除恩科外,三年一举,逄子、午、卯、酉年分的八月间举行,故称“秋闱”。京师的考试集合各省举人,称为“会试”,亦是三年一举,逢辰、戌、丑、末年分,亦就是乡试的第二年三月举行,故称“春闱”;又以由礼部主持试务,故亦称“礼闱”。会试取中,实际上已是“进士”,但理论上称为“贡士”。

  会试通常在四月中旬发榜,尚须经过一次覆试,于四月廿一日殿试。其规制与乡、会试不同,主要各点如下。

  第一、殿试只试“策问”,即所谓“金殿射策”。策问题大多与时务有关,先一日由“读卷大臣”拟“标目”,或四字或二字,共计八条,御笔圈定四条后,由读卷大臣再拟策题,连夜写就发刻、印好题纸;第二天一早发题,每人一纸。

  第二、殿试照例在“三大殿”最后的保和殿。自备试桌、用光面细布蒙于薄板,下加四根活络的铁条,携入殿内,找明亮之处支起来便是一张小桌;坐具则是代替“考篮”的小藤箱。

  第三、乡、会试皆是三场,殿试只是一天,例不给烛,如果写得太慢,就要看监试的王公大臣,是宽是严了。大抵严的多,一到暮色初合,不管你是否写完,一律收缴,于未写完之处,钤一印章为证,其名谓之抢卷。但遇到平和忠厚的,不但不抢卷,甚至拿吸水烟的纸煤,为人照明,这是惜士怜才,不算助人作弊。

  第四、殿试卷糊名而不易书,事实上书法亦是考试的一部分;因为如此,军机章京参加殿试,往往占尽便宜,其故无他,读卷大臣每由军机大臣派充,而军机章京的笔迹,是他们所熟悉的,徇情提携,人之常情。

  第五、殿试的考官,既不像乡试称为“主考”;亦不像会试称为“总裁”,而名之为“读卷大臣”。因为就理论上说,天子临轩策士,是唯一的主考,所以状元有“天子门生”之号。

  读卷大臣例定八员,殿试前一日宣示后,实时入宫拟策题,奉钦定后,至内阁大堂写题,封前后门发刻,往往终夜不能合眼,及至殿试之日,方能休息,在文华殿住宿。

  殿试的第二天,齐集文华殿,每人一张小桌,由收卷官分卷,按官阶高低、依次分布,一人一卷,周而复始,分尽为止,每人大约分到三十卷。

  详阅试卷,共分五等,记号是“〇”、“△”、“、”、“︱”、“×”;读为“圈”、“尖”、“点”、“直”、“叉”。

  每人看完所分到的全部卷子后,留置原处,再至第二桌看另一人所分到的卷子,这样一桌一桌看过去,看完全部试卷,名为“转桌”。

  “转桌”需要两天的工夫,然后公推在科名中资望最高者一人,主持评定前十本;这十本卷子是要进呈钦定的,名次大致不动,在御前拆弥封后,前三名为三鼎甲;第四名至第十名,为二甲第一至第七名。但例外的情形,亦复不少;升沈决于皇帝一念之间,此在乾隆朝,尤为常见, 《状元的故事》便不妨从“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赵翼谈起。

  二、得而复失

  谈赵翼以前,先要谈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正科的状元毕沅,此人字湘蘅,别号秋帆,江苏镇洋人,乾隆十八年中举人以后,捐了个内阁中书,在京当差;迷恋名伶李桂官,债台高筑,正业俱废,后为李桂官所知,大为感动,尽其力之所及,助毕秋帆上进。及至毕秋帆大魁天下,李桂官亦因而名满天下。袁子才曾赋长歌咏此一段佳话,内有句云:“若教内助论勋阀,合使夫人让诰封”李桂官遂为人称作“状元夫人”。

  毕秋帆不善书法,他之能中状元,颇出人意外。原来他在乾隆二十二年考取军机章京,同事中有诸重光、童凤三,亦皆是举人,而且一起在庚辰科的会试中了进士;到得殿试前一天,原该诸重光在军机处值宿;诸重光对毕秋帆说:“今晚上应该你代我值夜。”同僚互相换班是常事,但何以说是“应该”呢?诸重光指着童凤三说:“我们俩的书法都很拿得出去,有鼎甲之望,今天应该早点回去,养精蓄锐,一跃龙门;像你老兄的一笔字,我想你自己也不会作非分之想吧!”

  原来如此!毕秋帆性情宽和慷慨,一诺无辞。到了傍晚,发下一件“交议”的奏折,是陕甘总督黄庭桂所上,以准噶尔、回部之乱平定,应如何在新疆兴办屯田事宜,以期一劳永逸。入夜枯坐无事,他将黄庭桂的奏折细看了几遍,对于新疆屯田是怎么回事,大致已了然于胸。

  及至第二天殿试,所发下来的策问题中,正有一题谈屯田,在许多应试者尚不知新疆位在何处的情况下,毕秋帆得心应手,将这一道策问,发挥得淋漓尽致。进呈的前十本中,毕秋帆原列第四,高宗亲手拔置第一;而原为第一的诸重光,被压成第二,到手的状元,拱手让人。童凤三亦在十本之内,中了二甲第六名。

  第二年辛巳,皇太后六十万寿开恩科,同为军机章京的赵翼,上年会试铩羽,这年卷土重来,礼闱得意。殿试以前,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刘统勋及左都御史刘纶,已内定派为读卷大臣,私下计议,去年状元、榜眼,皆出于军机章京,外间啧有烦言,说军机章京占尽便宜;本年为避嫌疑,进呈的前十本之内,绝不能有赵翼的卷子。

  赵翼字云崧,别号瓯北,文名甚盛,自视亦高,当然亦有抡元之想。及至听说二刘有此约定,怕他们认出字迹,决定变更字体。赵翼初入京时,在刘统勋家当西席;刘统勋之子刘墉字石庵,写颜字有名;赵翼学他的书法,平时偶作正楷,亦写颜字。其实,他本来擅长的是欧阳询的“率更体”;这天殿试的大卷子,以率更体来写。

  及至转桌已毕,九圈的只有一本。不是说读卷大臣共八人吗?何来九圈?其中有个缘故,平定回疆的定边将军兆惠,班师还朝;高宗为示荣宠,特为派他充任读卷大臣。兆惠面陈,身为武夫,不谙文事;高宗跟他说:“不要紧,你看圈多的,也给他圈好了。”其中有一本八圈,兆惠锦上添花,便出了一本九圈的卷子。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