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周恩来的最后十年 | 上页 下页
一九


  我见到这种情形,自知不便再多问什么“病情”。

  从医学角度看,这样的病人容易造成脊柱损伤,若是脊柱骨折,易致脊髓损伤而使下肢瘫痪。所以,对这样的病人按理是不许可抱着或是背着移动他的身体,那样容易使脊柱弯曲导致脊髓损伤引起截瘫和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且说,病人本应当睡硬板床,可他已经躺卧在软床上。但试想,谁家会有这种知识呢?

  事已至此,我只得为罗部长作检查,并请护士长立刻打电话请外科、骨科及心脏内科专家一起来为病人作全面细致的检查,尽快将他安全地移送到医院去抢救。

  我为罗瑞卿测量了血压、脉博,做了心电图,用手电筒看了一下眼睛的瞳孔,都没有发现特殊情况,但未敢翻动他的身体。

  北京医院的专家很快赶来现场,他们听取了我的简要病情报告,为罗大将作了必要的检查,并给他注射了一针止痛剂后,他们指挥着叫人平稳地将病人托扶上担架,抬上了急救车,由我们护送到北京医院。

  尽管是中午时刻,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他们接到通知后,准备好了病房,放射科医生被叫来待命,并将北京著名的骨科专家都请到了医院。

  我们按照专家们事先商量的意见,急救车直接开到医院放射科门口,将病人抬进去作调光摄片检查,摄片结束后,便送他进了手术室。

  麻醉科医生立刻为罗瑞卿进行麻醉。专家们检查病人各受伤部位时,放射科主任将调光片送到手术室,大家根据病情与调光片结果确定了手术方案。

  罗瑞卿在遭受林彪严重打击和残酷迫害后又无处申辩的情况下,终于出此下策,以死抗命!向林彪示威!

  他在家中跳楼造成双侧多根肋骨骨折及双下肢跟骨粉碎性骨折,使这位驰骋疆场的著名将领日后落下了终身残疾。

  当时,尽管周恩来对北京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一再嘱咐要对外保密,千方百计保护他,也无济于事。

  在那疯狂的年月,凡林彪与“四人帮”直接插手的事情,医院是没有能力保护罗瑞卿的,也绝对保不了密。

  所以,造反派很快便打听到罗瑞卿的“下落”,他们惨无人道地将罗瑞卿放在箩筐里抬到各处召开大会,对他进行批判、游斗和羞辱。这一幕幕惨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令人心颤。

  堂堂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战功赫赫的罗大将竟如此遭际,这不仅是他个人受冤受屈受辱,亦是国家受难、人民不幸。

  令人惋惜的是,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罗瑞卿得到了平反,恢复了名誉。他去德国治疗伤残时,心脏病突然发作,经抢救无效而不幸逝世,实令人痛心疾首。

  1965年12月,“上海会议”结束后,邓小平在上海小住数日后,即飞返北京。

  我出差回京后,补了几天假,在家休息。每天翻阅当天的《北京日报》,发现重要版面上不断刊登以黑体字作标题,关于“海瑞”的大块文章,用的都是些刺人的大字眼,我只看标题未在意内容。我不搞历史,缺乏历史知识,对历史也无多大兴趣。我想一定是文人们在打笔墨官司,故未经意。可我的同事中有一位政治上比较敏感的“老保健”(老资格的保健医生),他见着我便说了话:“张大夫,你注意到最近报纸上的文章了吗?”

  “什么文章?”我不解其意,反问道。

  “哎,不就是‘海瑞罢官’嘛。”他用惊疑的眼光看着我。

  “‘海瑞罢官’?‘海瑞’是什么人?文章里讲些什么东西?”

  “你不是刚从上海回来吗?难道什么都没有听说?”

  “……”

  他见我木然不知,便转身走开了。

  我在好心的“老保健”启发提醒之下,才回家去仔细地翻阅报纸上有关“海瑞罢官”的文章。

  史学界的文章大手笔多,文章长、专业名词多,既难懂也不容易记住,对我这个可称之为“历史盲”的人来说,读来感到枯燥乏味,实在读不下去。

  我看报纸的习惯是偏爱国际新闻,什么美国啦,苏联呀,因为是“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嘛,当然要注意。这也可能同那时报纸上的文章可读性已经开始大为减少有关。所以,类似于我这样的人不大会去注意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姚文元其人,更不晓得他写的什么文章,这并不奇怪。

  后来才知道,姚文元于1965年11月,写了一篇《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在上海《文汇报》上。首都的《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和《解放军报》等大报都迟至12月中旬方才转载姚的文章。

  说实在的,当时按本人的工薪尚舍不得订阅这类大报,我家只有一份《北京晚报》。我手头看的那份《北京日报》也是借邻居家的,在同事指点迷津之下,我去图书馆翻阅大报纸。

  那时的大众传播媒体尚不发达,电视机不普及,故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好长时间并未引起公众注意。像我这样也算是在中央领导人身边工作的人,仍旧政治意识淡薄,显得比较迟钝。

  我在“老保健”提示下,用心去翻看大报纸上刊登的姚文元文章。但横看竖看,就是看不出姚文元的文章有何深刻意义,更看不出这篇文章有何重要背景。我不知道中国有几个人能从姚的文章中能看出点“苗头”来?

  此后不久,姚文元的文章一炮打响,名声大噪,引起轰动!使本来是史学界专家学者间的学术争论问题慢慢演变为针对某些人的尖锐批判了,不是我辈所理解的那种文人间的笔墨官司。自然,姚文元亦随之大红大紫起来,爬到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中央新闻部门的高位、权倾一时的“中央文革小组”的主要成员、再后来便是众所周知的事了……别以为在红墙里工作的人什么都会知道。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