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徐向前传 | 上页 下页


  好奇心,使他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新鲜事儿,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听大人们说,官家要女人放脚、男人剪辫子,他觉得新奇好玩,就让母亲给剪辫子,母亲不允。他要母亲给姐妹放脚,又遭到训斥。一天,他跟着大人去赶集,突然人群骚动,官家派的“剪辫子队”来了。他们拿着锋利的剪刀,看见男人的辫子抓过来便剪。有人用双手护着辫子,把手指头都剪破了。人们议论说:世道变了。这又在他脑子里划了个问号:怎么变呀?

  许多男人的辫子剪去了,老皇帝打倒了,又出来了袁世凯之类的新皇帝和军阀,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在中国不断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依然如故。徐向前继续读私塾。3年多私塾生活,“五经”中读了一点《诗经》,《书经》、《易经》、《礼经》、《春秋》还没来得及读,就有了不读“五经”的新学校。1914年,他被送到东冶镇沱阳高等小学校去读书。

  沱阳学校始建于1907年5月,是五台县第一座地区性学校。校址开始在东冶镇南街,第二年移至十字街真武庙。徐向前来这里读书时,校址已迁到西梢门灵应寺,校名由“沱阳学堂”改称“沱阳高等小学校”。当时有3个班,两个高小班,一个初小班,师生员工百余人。徐向前在高小班读书。这所学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新气象,学校的新风气,起了普及新学的示范作用。但也反映了反封建制度的不彻底,学校只收男性不收女子。课程设置和私塾有很大不同,不学四书五经,学国文、算术、修身、历史、地理、格致,每日有体操,每周末有一次“学生军”大操典。徐向前来到这里后,学校加强了军事体育训练内容,经常有军官学校的学生教他们爬杆、耍木枪,唱军校的一些歌曲,他感到很新鲜。

  沱阳高小以师资质量高、学风好、成绩优而著称,培养了数代英才。他们培养的“学生军”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作用。初期,教师中的同盟会员曾酝酿用学生军发动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学生军组成了保安队,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保卫新政权。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里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徐向前很爱这个学校。那些新的课程吸引着他,每门课都向他展示了一个新的领域,有的还向他打开了认识另一部分世界的窗口。这些新的东西刺激着他的求知欲。

  沱阳学校学生可以在学校住宿。徐向前家离东冶镇只有五六里路,不住宿也是可以的,但他不愿意把时间消耗在路上,同时,也很向往那种愉快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们在一起,可以谈论自己喜欢谈论的事情,又可以从别人那里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于是,就向父母亲提出住校的请求。

  母亲开始不大愿意。她从特有的心理出发,觉得孩子小,在家里有个头疼脑热有人管,在那谁管呀。父亲倒是从有利于儿子长进着想的,答应了儿子。他认为学生住在学校里,能在老师的督促下温习功课。母亲顺从了父亲。

  徐向前在学校住宿,有时家里拿不出菜金,母亲就给他带上腌芥菜疙瘩、芥菜缨子、咸萝卜,主食除按学校要求,每月必须带一升小米外,还经常带一些玉米面拌青菜蒸的馍。徐向前不管吃什么都不在乎。他学习很用功,尤其注重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等课程。第一年的算术成绩不够理想,第二年他下了很大功夫,把算术赶了上去。

  父亲很关心儿子的进步,每次从外地回来,都要考察一下儿子的学习情况,但他只注意他所熟悉的八股文,不注意算术等新课程。父亲常夸徐向前哥哥的作文好,认为他的文体恪守旧章,不出常格。一次,父亲从外地回来,照例要看儿子的作文。看着看着,眉头皱了起来。徐向前看得出这是不满意的表示。

  父亲说话了,而且是出乎徐向前预料的话。他说:“你的文章越来越差了。看来不能再叫你到东冶上学了,在那里再学下去,作文成法都忘光了。”

  父亲是用考秀才的老例要求他的。徐向前一听急了,恳求父亲说:“我以后用心练习作文就是了。还让我到东冶去念书吧。”

  父亲认定儿子在沱阳学校是学不好作文的,只有在私塾里跟着老先生才有长进。就这样,徐向前被迫退出了沱阳高小,又回到本村读“四书”、“五经”。

  他从沱阳高小回到本村私塾学堂,两相比较,感到一切都是那么旧。书是旧的,方法是旧的,同学们谈论的事是旧的,看到老先生那副神态就更感到旧。村里还是奉行老规矩,男人留辫子,女人缠足。从此他对父亲的看法也有所改变,感到他的思想太旧,不合潮流。对私塾产生了更多的反感。念书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不管理解不理解,背诵如流就是好学生。背书写字,不合老师的要求,就打板子、罚跪。徐向前很怀念在沱阳学校的学习生活,怀念那为他认识新事物所敞开的一个个窗口。有时他想找机会回到学校去,看看老师,看看同学,听听只有生活在那个环境里才能听到的趣闻。可是,他回不去了。

  他在本村又读了不足一年。这段时间,他的精神不像以前那么专一。除读“经”外,还自学沱阳学校的课本。同时,也经常找一些别的书看。即使这样,学业也没有坚持下去。他们家里生活越来越困难,没有力量供两个学生。父亲在他和哥哥之间择一人留在学校里,最后决定让哥哥继续读书,他走出了学校的大门。

  徐向前结束了少年时期的学校生活。

  §学 徒

  失学的时候,徐向前不满15岁。

  他是不愿意离开学校的。但他理解家庭的处境,也理解父母亲为什么不让他而让哥哥继续读书。他体谅母亲,也体谅父亲,有怨不怨,有怨而不能怨。家里有许多事要他做。他经常做一些家务琐事,挑水,割草,挖野菜,拾粪,背炭,清扫庭院,什么家务活都干。有的活很累,挑一担水要走2里路,背炭要到窑上去,20多里路,一上午回不来。因为路远,背少了不上算,每次他都尽量多背,虽然很累,他也咬牙坚持着。秋末冬初时,就到地里去刨高粱茬、谷茬,背回来晒干当柴烧。

  生活使他像野马似地到处奔跑。他喜欢到野外去,有时到滹沱河去凫水,有时到田野或山上去挖野菜或割草什么的;有时同几个要好的伙伴出去玩,走到哪玩到哪。

  母亲总是不放心他到离家远的地方去,说有狼,有蛇,还有那说不清楚的吓人的东西。徐向前没见到狼,更没有看见那吓人的东西,只见到过蛇。有一回,他把打死的蛇的皮剥下来,套在鞭杆上,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眼神不好,先是没看清儿子给他看的是什么,用手接过来一瞧,吓了一跳,赶忙扔掉了。徐向前一看母亲吓成那个样子急忙说:“那不是长虫,是长虫皮。”母亲听说是蛇皮,才定下神来,用手拍了一下儿子的头,说:“你这个鬼东西,胆子越来越大了。”

  徐向前很想读书,经常找一些旧书看。有一次,东冶的同学告诉他,镇里书店来了好书。想要去买,可是没有钱。母亲手里也不会有,要等过年时父亲带回来。怎么办呢?他趁母亲不在家时,在家里东翻西找,终于在一个小盒里找到一双耳环和一对手镯。他拿着去了当铺。当铺掌柜收了东西,付了钱以后,觉得不对头,徐家怎么会让孩子来当首饰呢,其中必有缘故。到家里一问,母亲并不知道这件事。一看首饰,认得是女儿的。就这样,徐向前的书没买成,还差点挨一顿打。

  父亲从外地回家来,听说这件事,并没有多生气,觉得孩子要读书,是好事。可是手头紧,家境贫寒,哪有钱买书呢!一天,父亲同母亲商量:不能让他闲在家里了,得给他找点事做。

  找什么事呢?最现成的是种地当农民。但父亲不甘心,认为务农“耪大地”是最低等的,没出息。母亲提出一个想法,说:“叫银存学木匠吧。打个箱箱柜柜的,不用请人了,盖房子也行。”但这不太合父亲的意。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