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回忆录 > 岁月随想 | 上页 下页
九二


  ※答记者二

  问:很多人都认为,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是吃“青春饭”的,你怎么看,你是否感到压力来自这里?

  答:其实,你忽略了一点,按照这个提法,我也曾是吃“青春”饭的一员,我参加工作时,只有18岁。如今,在全国各电视台都不可能找一个刚满18岁的播音员,顶起新闻、文艺、专题等各类节目的播出,也不会把这样一个大孩子当成骨干使用。

  现今,纵观从中央电视台到各级电视台的播音员与主持人,他们开始从业的年龄,比我当年大了五六岁。他们跟我今天的状况相比,太年轻了,但跟我当时的年岁相比,又大了好多。这说明,经过这么一个历史阶段,我们的队伍的起点不是更稚嫩,而是更成熟了。

  说起吃“青春”饭,我想这个看法与问题的提出。针对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这门艺术来讲,是不准确的。幸好,我们的队伍本身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就我从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接触的情况来看,很少有人把自己的年龄当作成功的资本,大家都希望趁着年轻,努力进取,将来做一名成熟的、有影响、有威望、受观众信赖的从业人员。

  从客观情况来看,我们国家这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百业兴旺,电视事业更能体现这一点。各项事业在大发展的时期,第一问题就是需要相当多的人从事各项工作。人员的扩充,首当其冲,挑选的就是年轻人。因此,一大批年轻人走上了电视播音与主持人岗位。这是一件好事,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但不应该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年轻才是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唯一条件。

  也毋庸讳言,可能会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离开这个岗位,又会有一些年轻人补充这支队伍。但离开这个岗位的人,并不因为不再年轻,很可能是在竟争中另谋出路,有竞争,就会有淘汰,有筛选。但也会有很多人,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而且日益得心应手地工作,成为行家里手。这支队伍必然会形成老、中、青搭配,各展风采的格局。

  现在各地的电视从业人员老资格的不多,那是因为当初没这么大的基数,中央电视台最早也只有三名播音员。我记得当时还经常有一个人下乡去搞“四清”、社会调查,实际只有两个人工作。那时,我们拳打脚踢什么都干,什么少儿节目、体育节目、科技节目、新闻节目、文化节目及现场解说、实况转播,也就是演播方面的十八般武艺都要掌握。这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使得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适应多种节目,了解多种门类,以及有机会在多种领域进行实践、探索。由于努力,我们没有被淘汰,沈力退休仍不时主持节目,我也还正在工作,而且也还干得过得去。

  当然,如果说我没有压力这是假话,但我的压力并不来自我日益年老,而主要来自在当前的新形势面前,我深感自己学识、技能的不足,这未免使我有“少壮欠努力,老大徒伤悲”之感。所说欠努力比不努力强一点,但“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不能更得心应手地主持好节目,完全归咎于年轻时没能更自觉地苦心读书,认真积累。老虽老矣,但我不会放弃努力,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的职业使我深深爱上“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诗句。因此,我说我并不因不再年轻而有什么压力,反而我庆幸我超越过一个多元化消费娱乐的阶段。当年,我之所以能苦练基本功与多看了一点书,原因之一是没有今天那么多的诱惑,如果我年轻而处在现今的消费娱乐之中,可能卡拉0K、舞厅、游乐中心会使我迷恋,那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所以,今天的年轻人能刻苦读书,努力提高业务修养,这要比我当年可贵得多。我高兴地看到,我们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在努力进取,而且势头很好。

  关于吃“青春”饭的提法的出现,很有议论之必要,我不是指体育、舞蹈等确实需要奉献青春的事业。我想,很多服务行业,一定要年轻的女孩子去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

  国外航空公司的空中乘务员中,有很多40多岁的服务人员。今年我乘芬航时,机上乘务员有两位是年过五旬的老妈妈,慈善长者,服务到位,令人可亲可敬。我不是希望中国飞机上女孩子都不要,专门挑老太太上飞机,而是说人家是从年轻时做起,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

  国外一些餐饮业,服务员大多是有点年纪的人。男服务员有的派头十足,温文尔雅,绅士风度;女服务员严如一位店主,对顾客和蔼可亲。而我记得小时候,偶尔上小饭馆,跑堂的也都是八面玲戏、口若悬河的成年男子。听说咱们有些饭店规定过了二十几岁就不要了,清一色水灵灵的漂亮姑娘,以此招徕顾客。不知客人是吃饭还是看景,不知老板什么心理,也不知这个现象是令人喜还是令人忧。

  在服务业,吃“青春饭”,多少有点以姿色侍人的嫌疑。从业人员怎么可能在本职业、本行业中摸索出门道,有一种敬业的事业心呢?必然会“晓镜但愁云鬓改”干一天算一天。“短命”的业务,还有什么可钻研呢?

  如果这是各业发展中的暂时现象,那不奇怪,如果形成一条规矩,养成一种民族畸型的文化心态,这就令人担优。

  我个人并不是靠原来的年轻和现在的尽量靠拢年轻来寻找成功之路的。我认为自己才不出众,貌不惊人,所以我尽量以文化来填充自己,并且我不敢说自己做得如何精彩,但我敢说,我已尽了力。不论任何节目,我从不把所播出的节目分三、六、九等。即使各类节目有它们的主次与轻重之分,然而,我只要接到一个节目,即使只有几句话,我也要认真对待。“人莫踱于巅,而踬于任”。不要小看可能收视率不高的节目,你在这栏节目中稍一松懈,出了洋相,可能人家会记你很长时间,很可能栽个一蹶不振的跟斗。我能干到今天,一靠学习,二靠认真。比我更刻苦、更认真的人当然就会取得比我更大的成绩。

  只凭小聪明,或凭外包装,甚至学点新潮,那是不可取的,是不可能有出息的。

  中国受高等教育或具有高文化水平的人的比例不高,这是事实。然而,8亿观众当中高水平人的绝对数字是惊人的。一个传播文化信息的主持人,在这样一批高水准的观众的审视下工作,不提高自己,不适应观众的欣赏口味,怎么能长久于下去呢,怎么能指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呢?

  青春年少是个令人羡慕的优势,但把它当成资本,能维持多久呢?

  问;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竟争中不被淘汰呢?你认为主持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