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回忆录 > 岁月随想 | 上页 下页
四五


  这次,好像有点成效,他给了个活口儿,“你的问题,我们研究一下,这样吧,有什么事,你可以去找×××。”×××是台里什么领导我已不清楚了,因为我喂了一年猪,熟悉我那几头猪,对别的事就不太清楚了。“也好”,我表示,这几天承蒙领导对我汇报的听取,也表示,既然你们还要商量,那我就等等。他说好,有了决定会告诉你的。我心想,这叫得令而回,反正我在北京,在家里等了,我也不再找什么人了,是你叫我等的。我给干校发了信,说是领导让我等信儿,因此,我不可能近期返校。于是,我就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吧,你们最好就此把我遗忘。不过,人家可以忘了你,你自己可绝对不能忘了自己,尤其不能迷失自己的本性。知识分子怕别人忘了自己,大抵上是恐无用文之地。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觉得给你分配点工作或让你能发挥一技之长,是让你占了大便宜。那个年月,似乎就是这样。那是一个不给你解释,不和你讲道理的年月,诚所谓“礼不下庶人”也。

  我很年轻,我很开朗,我有那么多的书可读,我有那么多的空闲可以让我悠闲散淡。我可能又被人忘记了,但我不抱怨、因为这是我被遗忘在自己家中,已不是猪圈旁。

  看书是我这个时候的重要日程,幸喜手头有不少藏书,同时,干校的战友们很多是广院老师,我可以向他们借一点书,有了点阅历,读一些过去看过的书,那就与学生时代读书大不一样了,看待周围的事物也就大不一样了。

  “白鹤向天舞,心事已消溶。”这是我已忘却了的自己写的一首诗中的最后两句,那是去动物园中的触景生情之作。

  那时,我还没对“动物世界”有任何研究。动物园,好像是专为家长带小朋友游玩而设立的项目,我去动物园看看,也只是怀着“将谓偷闲学少年”的一种解脱心境。不过,我那天去动物园却真的有点感触,我转来转去,转到了水禽湖畔,一群绿头鸭,与一对对的鸳鸯,在小小的湖面上浮游。蓦地,一声宏亮的鸣叫,声震九霄,那是一对丹顶鹤,张翅奔走,继而在奔走中翩翩起舞,神情极度的潇洒,伸颈展翼,跳动旋转,双颈缠接,婀娜而不失刚健,舒展而造型优雅,那般的超凡脱俗,我心中忽有所悟。

  这对鹤被关闭在这湖水之畔,是一对半失自由的生灵,然而它们直视一切,旁若无人,该怎么起舞就尽情跳,该怎么高兴就大声地叫,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我忽然觉得自己既已成为读书人,就一定自奉以读书为乐事的习惯,我要努力去完整地保持我的尊严与我的习惯。我似乎觉得应该保持鹤的高雅、脱俗,不为世态潮流所左右,我并非呼唤别人毋忘我,而是又找回了自己做一个老老实实知识分子的心态,自己不要忘自己。

  这段回城时间,是我多年来最闲散、几乎无所事事的日子,很轻松,也很无聊。由于一年来,由脑力劳动转为体力劳动,从不适应到基本习惯,所以,当四肢与肌肉甚至神经系统都仰仗劳作而得到调整,连胃口都因极度的劳累消耗而需要大量碳水化合物的填充,一旦又中断了这新的节奏,反而浑身不自在,慵倦、乏力。在田头的喘息休息时,我曾希望今后如果回城,老这么休息该多美妙。其实不然,那短暂的间歇产生的飘然之感,没有在闲散中扩大,在家中也找不到那凉风一吹全身通泰之感。

  记得有一篇国外体育医学的报道,某位科学家经研究发现,肌肉在持续的运动中会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这种物质本身就有上瘾的效应。所以,运动员终止了大运动量的训练,会很不舒服,我中学时曾在业余体校训练过,后来因学业紧张退出,一个时间身体很糟糕,像得了一场大病似的,连心脏部有压迫感,可又查不出任何毛病。

  这回的突然从大田劳动中解脱出来,却又感到吃不香、睡不甜,难以振作精神,何况这次心中觉得憋闷,还有精神方面的因素。我已深深爱上了自己从事的播音工作,可是怎么才能再次投身这项工作,我也不知道,这体力节奏的突变加之心情的不畅,使我时时闷闷不乐。

  我何尝不懂得要学会放宽心,要达观地面对种种不公正的对待。可我做不到,即使我个人能做到,我又将如何向自己的母亲、妻子、亲朋好友解释在我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呢?今天,已是事后了,回想过去,那真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折磨自己。别说把我下放干校变相的惩罚是错误地对待了无辜,即使我有错误或缺点,难道就应该这样捉弄人吗?历史已还回了公正。可是还不回我当时受到摧残的心情,那为什么要那样傻地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何必不豁达大度,轻松地等到云开雾散呢?这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也没必要责备自己。

  不过,我那时的唯一能解脱自己的办法就是看书或闲逛。为了使自己多少有一点解脱,我就托人借到《李太白集》和苏轼的一些文集。我对苏轼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不仅是因他能诗能文能书能画,才高八斗,更因他的豁达,他可以说生就一副不会生气的心肠。无论遭遇何等出人意料的对待,反正不生气。不是装成不生气,而是真的不生气。而李白虽说在自己的诗文中,一再强调自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是,由于他人世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因此,他并没有真正在心灵上豁达超脱。他所采取的人生态度,未免带有强烈愤世嫉俗的色彩,因此,外界对他造成的伤害,他是很敏感而且很不容易承受的。只有苏轼,大概中国也就这么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有这么一种伟大的气概。苏轼几乎从不在诗文中流露出一丝的怨愤,从来不诉苦,这是千古无匹的大丈夫气概。

  谁都愿向他学,可是谁都学不来,学不像。他性格中的乐观源自他的基因,就像有人没有痛感一样,他对外界的打击,就像没有痛感的罕见现象。

  当然,我虽不可及苏学士之万一,但能在消沉与无奈之中略得苏轼文中气韵的感应,也聊解一二苦恼。

  一天,台里来人通知我,干校叫我回去。并说,经研究,你的意见得到重视,这期轮换回台,可是你应该去干校做完鉴定,有个善始善终。

  我其实没指望他们会对我的意见有所触动,但我明白,这个世上,总还应当有申明理由的机会。自己不去申明观点,基本上不会有人吃饱了没事,给一个不相干的人去做于己并无好处的事。

  又一个麦收时节,我独自乘火车返回了中原大地。听到河南的乡音,看到那一片片扬花吐穗的麦田,我孤独的内心,掀起了一阵波澜,毕竟这是我生活过的地方。

  §插队张庄

  当年,干部下放五七干校,知青上山下乡,那是一个无人能抗拒的潮流。下放干校,尽管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基本上还生活在机关集体生活的圈子里。而知青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离开了自小生长的城市,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也离开了他们一向生存的群体,突然来到一个不仅环境泅异之地,人际关系也大不一样的农村。

  他们的精神所面临的巨变,要比干校生活的群体所面临的变化大得多。故此,直到今天,知青题材的小说、戏剧可谓层出不穷。谁见过有过影响大的干校题材作品呢?不过,我所在的干校早已有了到附近村里插队体验生活的规定,只是我过去从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这不是调侃,真的只有被认为是毫无问题的学员才会被派去插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