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传记 > 李志民回忆录 | 上页 下页
第七章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


  一九四三年春,日本侵略军为了改变它在太平洋战场上不利的态势,急欲稳定其“后方”,以便从华北战场抽调更多的兵力、攫取更多的物资以支持它侵略南洋群岛的战争,不断加紧对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和“蚕食”。

  我晋察冀抗日军民在经历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两年的艰苦斗争后,虽然民兵发展到四十万人,但部队却从一九四〇年的十一万人减少到八万三千人,根据地的面积也缩小了。而日本侵略军到一九四三年六月前已增加到九万人,伪军增加到十一万人。他们除了控制城市和交通要道以外,其余兵力都分散配置在各个据点和碉堡里;有的碉堡甚至由三两个日军监视着十多个伪军守备。

  此时虽然敌军数量比我军多,敌强我弱的态势尚未改变,但敌人的精锐部队已陆续抽调到太平洋战场上,新增兵员大多是刚征召入伍不久的新兵,战斗力明显削弱。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同志在一次会议上针对当时敌我斗争的态势曾形象地指出:“敌人就好象一个人把四肢伸开,放在他所占的一切地方,大声地喊着,‘这些都是我的’,这就大大地减少了机动,只好伸开四肢,到处等着挨打。”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根据敌我斗争已经开始进入恢复和再发展的新阶段的情况,发出关于晋察冀边区新纲领问题给晋察冀分局、北方局的指示中,要求我晋察冀军民应以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打破敌之“蚕食”、“扫荡”,达到缩小敌占区,扩大或保护我区的目的。同时强调,要认真执行精兵简政政策,以便渡过黎明前的黑暗,克服困难,准备反攻。

  §反“扫荡”斗争

  一九四三年二月,党中央、军委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为了在相对比较安定的环境下训练和储备干部,准备反攻,也为了减轻晋察冀边区人民的负担,决定把抗大二分校队及所属陆军中学、附设中学调往陕甘宁边区,与抗大总校(绥德)和第七分校(甘肃合水)合并,继续进行训练。

  抗大二分校和附设中学调走后(陆军中学因参加秋季反“扫荡”战斗,直至一九四四年才到达绥德,编入抗大总校第二大队),孙毅校长和我都留在晋察冀军区工作,我被分配到第一分区担任副政治委员。因当时实行军队、地方一元化领导,同时也参加中共第一地委的领导工作。

  当时我因离开部队到抗大工作六年多,时间比较长,对部队和地方工作一方面感到新鲜、生动,一方面也感到有些生疏,所以,一到分区上任就下去了解和熟悉情况,并利用日常参加研究讨论军事工作和地方工作的机会,积极学习,争取尽快适应新的工作。但是,我刚到一分区工作才三四个月,开始熟悉情况的时候,六月间,突然接到晋察冀军区的命令,调我到军区政治部任组织部长,又返回机关工作。晋察冀军区调我到组织部工作,主要是要我具体负责整风班的学习和日常工作。

  一九四二年延安整风开始后,八月到十一月,晋察冀边区的干部也都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先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学习整风文献,一面学习、一面工作、一面检查,形成了一个整风学习的高潮。第一期整风到一九四三年四月告一段落。广大党员和干部通过整风,政治思想有了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大为加强;某些干部中存在的宗派主义、自由主义、平均主义、本位主义现象和干部之间的无原则纠纷都大为减少。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较普遍地增强了全局观念,相互间的团结也加强了。这些进步,都有利于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加强对敌斗争,克服当前困难,增强胜利信心。

  一九四三年五月,边区党组织继续深入开展第二期整风。这一期整风是在第一期整风成果的基础上,以研究实际斗争,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主,所以,晋察冀分局和军区决定分期分批将全区军队和地方的高级干部集中起来,以整风班的形式深入学习整风文件,联系这几年边区斗争的实际,总结经验,研究问题,以提高高级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和军政素质。

  第一批高级干部整风班七月份开始学习。在晋察冀分局和聂荣臻司令员的直接领导下,参加学习的高级干部都很认真读书学习,讨论发言也很热烈,大家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总结几年来对敌斗争的经验,收获较大。可是,正当整风班深入学习的时候,八月八日,敌人出动六千多兵力突然向平北发起进攻,实行所谓“铁壁合围”的战略,企图一举将我平北北山地区彻底“毁灭”。面对着敌人的大规模“扫荡”,而且聂荣臻司令员接到党中央通知,八月下旬即将赴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高级干部整风班即提早结束,学员返回各地区领导反“扫荡”斗争。

  九月十五日,北岳区四周的日、伪军出动一万七千多兵力开始进行所谓“毁灭扫荡”,我军立即迎击和侧击敌人,全面展开了秋季反“扫荡”斗争。九月十八日,冀中九分区的部队为了拖住敌人,在任丘的北曹口村设伏,击毁了敌汽车二辆,缴获日军第六十三师团“扫荡”我一、三分区的命令一份。从敌人这份文件和军区从其他方面得悉的情报分析,大体上掌握了敌人这次“扫荡”总的企图和行动的时间、步骤。针对敌人这次“扫荡”要达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破坏,以断绝边区军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这一罪恶目的和凶残计划,军区决定采取内线同外线结合、主力同民兵结合、军事打击同政治攻势结合、武装斗争同其他各种斗争相结合的全面对敌斗争的方针。

  我根据地的后方和产粮区是敌人“扫荡”的主要目标。沙河、唐河、滹沱河之间地区是边区领导机关的驻地,还设有一些重要的军工厂。敌人分路进入北岳区各根据地之后,总兵力逐渐增加到四万人,其主力就朝着这三条河流之间的重点地区突击。地处这三条河流之间的神仙山,位于阜平城东北约六十里。山区方圆四十里,主峰奶奶尖海拔一千八百米,屹立在群山之间,还有跳马梁、天梯子、九里十八湾、阎王鼻子、金龙洞等天险,日军历次“扫荡”都不敢轻易进入。

  这次,由于开始反“扫荡”时我军采取分散以连为单位带领民兵开展地雷战、麻雀战的办法,忽视相对集中部分兵力形成拳头,重点打击敌人“清剿”部队,敌人未遇到我军主力部队的有力打击,所以才敢于大肆“搜剿”,以主力一部闯入神仙山区,妄图消灭我向神仙山方向转移、隐蔽的指挥机关。幸好,敌人在围攻神仙山的前五天,第六分区就报来紧急情报。

  军区一面通知隐蔽在这里的边区政府、华北联合大学、白求恩卫生学校迅速脱离这个地区,一面命令负责控制神仙山制高区的第四十二团,适当集中兵力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利用有利地形杀伤敌人,保卫神仙山;同时,调第二团和骑兵团由外向里配合守山部队夹击敌人;第六团在西北警戒上寨、下关的敌人,内外结合粉碎敌人的“搜剿”阴谋。

  晋察冀边区政府本拟隐蔽在神仙山地区与敌人周旋。此时,军区见敌人向神仙山合围,边区政府难以在此坚持,遂派出我们几个干部到边区政府机关驻地,把他们编成几个大队,分散进行转移。我带领的这个大队大都是地方政府中财政、生产部门的干部,准备带领他们跳出敌人的合击圈,向五台方向转移。我接受这个任务后,马上就要去带队出发,时间非常匆促,当时我新婚不久的妻子刘平身体有病,不能跟军区机关一起行动,所以,我决定把她留在她大姐刘如琴工作的阜平县城南庄“坚壁”起来,免得她跟在我身边受苦受累,又影响大队的行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