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林伯渠传 | 上页 下页
六七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很快就被粉碎了。在这一斗争中,虽然国民党侵占边区五座县城,但三五九旅在绥德专区却消灭了何绍南的保安队,迫使何绍南逃离绥德,解放了五十万人民,取消了“统战区”,在绥德、米脂、葭县、吴堡、清涧五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使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解放区联成一片。林伯渠在这一斗争中,坚持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斗争,有力地配合八路军的自卫反击,对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边区、发展人民的进步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输送干部,转运物资〗

  抗日战争的开展,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林伯渠领导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运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巨大威力,为中共八路军、新四军运送革命同志,招收进步青年,领取、购置和转运抗战物资和生活物品等,做了大量工作。

  他到西安任驻陕党代表后不久,即营救了一千余红军失散人员返回了自己的部队。那是一九三七年底,青海省的马步芳,准备将俘虏我西路军一千五百余人编成的“新兵团”,拨交河南国民党卫立煌部。当时,中共驻兰州的代表谢觉哉得知这一消息后,一面派人与国民党军方交涉放人,一面派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处长彭加伦等到“新兵团”驻地,找他们谈话,要他们坚定信心,随时准备回到革命队伍。不料国民党军方佯称要请示军令部批准,暗地里却命令这个团偷偷地提前开拔了。谢觉哉立即将此事电告了林伯渠。林伯渠马上与办事处的同志研究,准备向有关方面交涉,并作好一切准备。当“新兵团”一到西安时,伍云甫处长便前往驻地看望他们,并向他们发表了讲话,这些红军失散人员心情十分激动,纷纷要求归队。后来,经过林伯渠等同志的多方努力,这一千余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队伍,开到三原县安吴堡,分别编入了八路军各部队

  --------
  《谢觉哉传》,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8—119页。

  西安办事处既肩负着招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的任务,又担负着将延安的干部转送到全国各地的任务。仅据一九三八年五月至八月的统计,办事处为延安输送的青年就有二千二百八十八人。一九三九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民党说共产党、八路军活动得太厉害,提出了“以组织对组织,以宣传对宣传,以行动对行动”的口号。中共在陕西有什么学校,他们也成立什么学校。双方开展了对青年的争夺战。如中共有个抗大分校,他们就搞个中央军校第七分校;中共有个陕北公学,他们就有战时干部训练第四团;中共有安吴堡青训班,他们就搞西北青年劳动营。林伯渠十分重视青年工作,他说:“青年是我们时代最优秀的力量,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然而在目前全世界已卷入了第二次大战残酷的屠杀浪潮里的时候,青年是首先感受痛苦遭到迫害的一群。”他号召:“中国的青年应当更紧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配合着全世界的弟兄,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与人类幸福的将来,支持着艰苦英勇的斗争!”

  --------
  林伯渠:《全世界青年团结起来》,《新华日报》,1939年9月7日。

  他在八路军办事处,亲切地接待过许多来访的青年,根据不同的情况,安排他们的去向,指导他们的工作。广东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方少逸等,热心救亡,曾募集药品给八路军,他们辗转来到西安后,林伯渠介绍他们去延安参观,并嘱延安有关部门好好招待。牺盟总会常委兼牺盟会宣传部长黄玠然,由于阎锡山反共,他跑到西安找林伯渠要求去延安,林伯渠得知他曾是周恩来派去山西的,经与周商量后,安排他去重庆工作。一九三九年,林伯渠派党的地下工作人员王超北(庞智),去香港采购电台、医药、通讯器材及二十多辆汽车,并把华侨、港澳同胞、国际友人赠送给八路军的物资和救护车运回来。当王超北经过许多艰辛,取道越南、广西、贵阳、重庆将这些车辆和物资运抵宝鸡,到西安找林伯渠时,林伯渠一方面称赞他胜利完成了任务,同时又指示他暂时留在宝鸡,利用香港灿华公司代表的公开身份,掩护和处理这批车辆和物资,了解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不久这批车辆和物资终于运到了西安“八办”和延安。后来,王超北的父亲死了,留下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他拟交给党作活动经费。林伯渠说他继母尚在,不便处理,但必要时可移作他的秘密活动经费。随后,王超北便利用这笔钱兴建了地下室,继续进行秘密工作,向党中央提供了大量有关国民党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为党和革命作出了许多贡献。翁世武从山西到西安,要求去延安抗大学习,林伯渠得知他与国民党孔祥熙处有关系后,指示他运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国民党统治区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不久,翁世武与在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非常时期服务团做赈济工作的丁毅忱,一道去见林伯渠,林开导丁毅忱说:“单纯救济工作是消极的,还要做政治宣传,作社会调查,做群众工作”

  --------
  张协和;《回忆宋绮云同志与难民服务团》(未刊搞)

  在此期间,林伯渠还安排过一个欧洲记者去延安。那是一九三八年五月,瑞士《新苏黎世报》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为了去了解那时青年人十分向往的延安的真实情况,他特意结识了美国人艾格妮斯·史沫特莱,通过她见到了在汉口的周恩来,周恩来介绍他去见林伯渠。林伯渠在与延安联系以后,派了一名十八岁的战士为他作向导和警卫,前往延安。博斯哈德在延安访问了许多地方,专访了毛泽东,回国后写了许多报道,成了第一个报道延安情况的欧洲记者。抗战期间,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巴苏、马海德等去延安,林伯渠也都给予许多帮助。

  --------
  李逵元摘译:《第一次出现在欧洲记者笔下的延安》,《新观察》,1983年第20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