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林伯渠传 | 上页 下页
二一


  黄爱、庞人铨均毕业于湖南甲种工业学校。“五四”时,黄爱协助周恩来编辑《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及参加京津爱国运动,是天津觉悟社的成员,曾两次被捕,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协助陈独秀做文书校对工作,不久回长沙与庞人铨组织湖南劳工会,有会员六千余人。黄、庞两人在毛泽东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影响下,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领导湖南第一纱厂工人年关索饷斗争,被军阀赵恒惕杀害,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京、津、沪和广州都举行了追悼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还为黄庞被害事件发表《对无产阶级宣言书》,声讨湖南资本家勾结军阀赵恒惕枪杀工人领袖的血腥罪行。广州举行黄、庞等的追悼会引起帝国主义者很大震动。林伯渠后来回忆说:“一九二二年一月,香港工人罢工,湖南省纺织工人罢工及军阀赵恒惕枪杀纺织工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黄爱、庞人铨,均以S·Y(社会主义青年团)名义做了热烈严肃的支援与抗议。因此,香港华文及外文报和上海申新报及《字林西报》均十分注意登载此事,惊惧地恶意地说:不得了啊!布尔什维克过激党在中国也搞起来了”

  --------
  林伯渠:《党成立时期的一些情况》,《一大前后》(2),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2页。

  一九二二年夏天,广州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导致了陈炯明炮击总统府的反革命事变。自一九二一年十月孙中山出师桂林准备北伐起,陈炯明就停发饷械,多方阻挠;同时暗中勾结香港英帝国主义者和直系军阀吴佩孚,伙同湖南军阀赵恒惕等鼓吹“联省自治”。一九二二年三月。陈炯明竟然暗杀了积极支持孙中山北伐的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迫使孙中山不得不回师韶关,改道北伐,并下令免去陈炯明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内务部长职务,但仍留其陆军部长职务,冀其改过自新。

  中共广东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内部,对待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的争执,究竟谁是谁非,看法不一。大多数广东籍的党团员,如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等,都偏袒陈炯明,归责孙中山。这是由于两年前他们回广州创办《广东群报》时,陈炯明曾予经济支持,而且陈炯明以省长名义邀请陈独秀来粤主管教育,并曾从经济等方面积极支持香港海员罢工,因此他们在政治上和陈炯明较为接近,对孙中山则日形疏远。而且,他们对军事北伐,缺乏信心,以为孙陈矛盾主要是孙中山身边的气量狭小的胡汉民挑拨而起的。他们在《广东群报》上,发表了不少为陈炯明“联省自治”制造舆论的文章。这时,正值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准备在广州召开。陈独秀和张国焘于四月底由上海赶到广州,先召集中共广东支部的党员开会,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和中共中央另一代表张太雷也出席了会议。会上陈独秀报告了这次举行全国劳动大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大会的方针和重大意义,还谈到同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的问题。广东支部的党员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等的发言,大都对孙中山颇有微辞,而倾向于支持陈炯明;惟独林伯渠发言坚决主张支持孙中山。他认为孙中山过去组织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继之进行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到护法战争和目前为打倒北洋军阀的专制而北伐,都是进步的,值得钦佩的。国共两党建立合作关系,自应尊重历史,与孙中山合作。至于陈炯明所标榜的“联省自治”,无非是假借人民自治之名,行军阀割据之实,于老百姓绝无利益可言。最后陈独秀提出,对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的矛盾,应观察清楚后再决定我们的态度,目前仍应与国民党所有分子合作,避免卷入他们内部的斗争。驻在广州的远东共和国电讯社记者斯托诺扬维奇等,也把孙中山本人和他的政府描写得一团漆黑,而对陈炯明则表示好感。后来,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下,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终于同意和孙中山合作。六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斯托诺扬维奇在达林的帮助下,也改变了他原来的观点,和达林一道,支持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合作。

  --------
  参见《张国焘回忆录》第1册,第215—216页。《陈独秀评论选编》(下),第105页。
  达林:《中国回忆录》(1921—192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2页。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1),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41页。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后不久,陈炯明即于六月十六日发动反革命政变,炮击观音山(即今越秀山)总统府。孙中山事前闻讯出走,在永丰舰上与叛军作战两个多月后,才前往上海。在陈炯明叛军炮击总统府那天,林伯渠因他和林修梅素来对陈炯明持反对态度,恐遭陈毒手,连夜接回在执信女校寄读的女儿,并带着林修梅的眷属一起乘船赴上海。

  〖国民党一大前后〗

  林伯渠抵沪不久,就要跟随他多年的曾福将女儿和林修梅的眷属送回湖南老家,而独自一人留在上海。这时,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开始酝酿国共合作的时期。他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开始从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工作。

  一九二二年七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正确地分析中国社会状况和世界革命潮流,改变了一大时那种对其他党派“断绝一切联系”,一概采取“攻击、排他的态度”,明确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和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指出党在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八月十二日,马林随苏俄代表越飞回到中国,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建议,中共中央随后又在杭州西湖举行了特别会议。决定在保持党的独立性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以推动国民党改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一大前后》,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17页。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1),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46页。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