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华兹华斯 | 上页 下页
三二


  新古典主义特别擅长“委婉词汇”,用词具有抽象性,诗的语言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平常语言绝对不能入诗。譬如,“开枪”一词是日常语言,不是诗的语言,就不能入诗。如果诗歌里要表达这个意思,不能用这个词,只能采取“委婉词汇”来替代,因而诗歌就要写成“将枪举起用眼瞄准”。又如“跳舞”,也需迂回地使用代用语,说成“赋予你脚步的灵魂”,将“镜子”称为“风韵的顾问”等。新古典主义如此追求“高雅”,自然离现实的活生生的语言愈走愈远。

  华兹华斯针锋相对地使用平常语言写诗,甚至用引人反感的乡巴佬的语言写诗,真是石破天惊!华兹华斯将“散文语言”与“韵文语言”混合起来,模糊了它们之间的界限;同时也废掉了诗的高雅语言,使用日常用语,这些都扩大了诗歌语言的范围,活生生的生活语言给英国诗歌注入了活力,摒弃了语言上的矫饰与繁琐,使人的情感真实而生动,给英国诗坛吹进了一股清风。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提出的又一个新的主张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对于英国18世纪诗坛上盛行的古典主义又是一个极端的立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那里,自然与情感是受到推崇的。然而18世纪诗坛上的古典主义使这一传统断裂。18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代表蒲柏与蒲柏派诗作的另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干巴巴的理性。古典主义反对情感,以崇尚理性著称。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大师布瓦洛说过“诗人永远应该爱理性”。

  古典主义的诗歌重模仿、重理性。华兹华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情感是不掺杂理性成份的,自然也是“真挚的”。所以,“真挚性”往往成为华兹华斯评诗的一个重要标准。

  华兹华斯之所以特别偏爱田园生活,正是因为这种生活纯朴率真,具有“真挚性”。而且乡村中的人,由于没受教育或很少受教育,远离文明,远离教化,在他们身上混沌多于“理性”。所以诗人极喜欢以他们作为自己诗歌描写的对象,不去表现他们理性的崇高,而是赤裸裸地呈现他们平凡的一面。那些失去常态的疯子、痴儿,村夫、愚妇作为华兹华斯作品中的主人公自然是没有什么理性可言的,“低能的孩童”、“疯狂的母亲”、“流浪的妇女”,确实是对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的尖锐对抗,尽管它们开始不为时人接受,甚至得到的只是讥讽与谩骂,但事实上,它是极具震撼力的,它们足够颠覆古典主义的崇高的理性原则。华兹华斯的诗都依感情而作,他尽管一时不敌古典主义的风尚,不为时人接受,但他终究将崛起,事实上他也最终独领风骚。华兹华斯的感性诗、情感诗大获成功之日,正是崇拜理性的古典主义寿终正寝之时。可以说,是华兹华斯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埋葬了古典主义,将古典主义送进了坟墓。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指的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因此,与“情感流露”相伴随,诗人“自我“的地位在华兹华斯那里也被提到了君临一切的高度。

  华兹华斯认为诗不是源自外界,而是源自诗人自身。

  诗歌不是写别人的行动,而是写自己的体验。华兹华斯的自传体长诗长达8500行,诗人自己也承认这是“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桩事:一个人居然关于自身大谈特谈”。除《序曲》外,像《丁登寺》等很多诗都是诗人回忆自己童年生活,回忆自己心灵的成长,抒写自己对大自然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的。华兹华斯还在许多描写乡民生活的诗中写进了自己。华兹华斯的抒情诗,以抒发诗人自我的情感为根本。

  华兹华斯是一位浪漫主义先驱诗人。浪漫主义诗人都是重主观的抒情诗人,抒情诗在传统观念中是文学中较为不重要的一种,而在华兹华斯及其他浪漫主义诗人那里,它变成了一种主要的体裁,而且大多都是第一人称的抒情诗。华兹华斯将文学看成是一种冲动,不顾形式、格律等外在因素,自然流露诗人自己的感情。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那么文学也就获得了一种宣泄作用。但华兹华斯并不认为这种宣泄是任意的,不受约束的。相反诗人对诗的态度异常严肃。

  他认为一个诗人的天职既是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人师。

  诗歌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驾驭人类的感情,为了人精神的健康与道德的幸福。诗人认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必须陶冶人的性情,予人以新的感情成份,使其感情变得更加健全、纯洁而恒久。总之,更合本性,即更合永久的本性,以及万物伟大的原动力”。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