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歌德 | 上页 下页
一八


  女祭司见到他们两人,但不认识她弟弟。经过互认,三人密谋如何欺骗国王托阿斯,以便去海边逃命回国。他们登舟出发,不幸被暴风吹回,都被捕获。幸而雅典娜女神显灵,国王听从女神之命,才释放他们回国。

  歌德改变了靠神的力量解决矛盾的结局。在歌德的剧本里,伊菲革涅亚是人类真善美的化身。她一到岛国,就促使国王废除了恶俗。当国王向她求婚但遭到拒绝,欲恢复恶俗,杀害她弟弟及其朋友时,她向国王讲出事情真相,她同国王辩之以理,一不靠神,二不靠武力,三不靠阴谋诡计,而是以坦诚高贵的人格和纯真的感情感化了这个野蛮的国王,消释了一切疑团,平息了他胸中的怒气。关于她弟弟盗走女神像的事,其实就是指他将自己的姐姐带回希腊去,而他误解为把阿波罗的妹妹带回去。国王于是说:“好,去吧!”“祝你们安好!”

  其次,歌德完成了悲剧《哀格蒙特》。这个剧本早在1775年在家乡就写了好几场,去魏玛之后,既无时间,也无心思写作,似致时写时停,一直拖了12年,到1787年6月至8月在罗马才定稿。他激动地给朋友写信说:“今天我可以说,《哀格蒙特》已经完成了……我经过苏黎世寄走它,因为我希望凯泽能给过场戏和此外必须有音乐的地方谱曲(1787年9月1日)”。他甚至把完成它的这一天称作自己的“节日”。

  哀格蒙特(1522—1568)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是尼德兰(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一部分)的一个贵族。当时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皇帝已退位,将领土分给他的兄弟和儿子。他的儿子腓力普二世统治尼德兰和西班牙。但他是一个暴君。他的同父异母姊姊玛加丽特·封·帕尔玛在尼德兰当摄政。他宠信的红衣主教格兰维拉独揽总督大权。在这样残暴的专制统治下,尼德兰人民为了争取宗教信仰自由,发生了暴动和起义。其中1566年8月的人民起义声势最浩大。暴君闻讯,派阿尔巴公爵率大军前往尼德兰镇压,将同情和支持人民起义的哀格蒙特伯爵和霍恩海军上将在布鲁塞尔市场上处斩。

  歌德搜集和阅读了历史资料,但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根据创作的需要,精心构思,大胆地改编,“尽可能直接掌握它,试图使这一切栩栩如生地显现在我的面前。①”剧作者甚至改变了哀格蒙特的年龄,虚构了克莱尔辛和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歌德还改变了哀格蒙特的性格,将他从一个动摇不定、曾帮助统治者镇压人民的贵族变成一个心怀坦荡、豪侠尚义、武艺精通,深受人民爱戴的抗暴民族英雄。哀格蒙特的悲剧在于:他过分相信统治者,以为“查理的儿子,不可能做卑劣的事情”。这种幻想导致这位自由战士的悲剧。临死前,他高呼:“我要为自由而死,我曾经为自由活过,战斗过,现在我要忍痛为自由牺牲。”

  ①《诗与真》第20卷。

  哀格蒙特壮烈牺牲的结局表明歌德在完成这部剧作时没有改变12年前构思的初衷。它仍然充满了“狂飙突进”时代的叛逆精神。因此,它可以算作《葛兹》的姊妹篇,它被收集在《歌德著作集》第五卷,于1788年复活节出版。

  斗转星移。“狂飙突进”运动已成过去。这个五幕悲剧的演出没有引起多大反响。歌德的剧本适合阅读,不大适宜演出,这固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时代不同了。直到1814年德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德国人民起来要赶走拿破仑侵略军,这个反映争取民族自由斗争的剧本加上乐圣贝多芬配的10首插曲,才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演出大获成功。歌德其他创作计划有了新的变化。剧本《塔索》,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创作计划都推倒重来。

  歌德1787年2月21日的日记写道:《塔索》“写好的必须完全毁掉。这份稿子搁得太久了。无论人物,还是计划,还是基调,都同我现在的看法毫无相似之处。”过了一年,他在罗马发的一封信里说:“《塔索》必须改写。已写成的没有用了。我不能这样收场,也不能全部废弃。”(1788年2月1日)

  “《威廉·迈斯特》的旧稿子,”歌德写信说,“应该丢掉”。(1787年7月5日)

  至于《浮士德》,歌德在意大利写了《魔女之厨》、《林窟》等场后,很有风趣地写信给卡尔公爵:“《塔索》过了新年就来了。《浮士德》将穿上信使的大衣报告我的到来。”(1787年8月11日)

  歌德于1788年3月17日收到了赫尔德尔催他返国的信。他犹豫了一下,便决定回国,开始做各种准备。他对罗马这座古城恋恋不舍。临行前他种了3棵树作纪念。过了若干年后还托人打听过他种的树是否还在。

  他自己订的行期是4月25日。他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途。别了,罗马!他泪水盈眶。他再次想起青年时代读过的《变形记》的作者奥维德,他的心境与奥维德不无相似之处。他想到这里,不禁吟诵出奥维德被逐出罗马时写的一首哀歌《忆那夜》,颇为哀怨凄凉。诗曰:

  从那夜我心里感到悲伤,
  这是我在罗马最后晚上。
  留下了那么多贵重物品,
  一说起那一夜泪珠盈眶。
  人无声狗不吠夜静悄悄,
  月当空引诱我驾车奔逃。
  望卢娜去广场看着寺庙,
  家神哟离庙近也是徒劳。

  歌德痛苦地离开了罗马,带着他在这期间画的近一千幅画。他精心搜集的古董文物早已装船启运。他不虚此行。他完成了两个剧本。更重要的收获是精神方面的。他转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他从“狂飙突进”诗人变成了一个推崇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完美与和谐的诗人。“革命”锐气是削弱了,但艺术更成熟了。正如他在罗马给他母亲的信所说:“我将变成一个新人回来。”(1786年11月4日)他把自己的转变称为“我的第二个生日”,“那是真正的再生”。(1786年12月3日)

  他又将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在魏玛了。

  第十四章 返魏玛喜得情侣

  1.回魏玛欲展宏图

  1788年6月18日,歌德在意大利逗留683天之后,回到了魏玛。两次在罗马这个“永恒之城”逗留的日子多么难忘。

  啊,我在罗马觉得多么快乐!我想起那时,
  灰黯的日子在北国环绕着我,
  天空阴郁沉重,垂降在我的头上,
  在劳人四周是无色、无形的世界,
  我在不满足的心灵的暗路上摸索,
  自我反省,静静地沉湎于观察。①

  ①钱春绮译。

  ——《罗马哀歌》之七

  现在,他又回到“天空阴郁沉重”的北国。他能适应这令他不快的环境吗?他的老朋友克内贝尔早就为他担心了。克内贝尔预言:“我担心不可能那么快地习惯德国的空气。当然,德国的空气到处都很坏,这种空气开始还可以忍受。但是我们可悲的帝国制度,各种各样的偏见,沉闷,愚蠢,麻木不仁,恶劣习气,没有兴味,穷极无聊,骄傲和贫困,这都是比最糟的空气更糟的东西。”(1788年4月18日致其妹妹的信)既然魏玛的情况依旧,歌德又何必回来呢?我们不妨看看他自己所作的因人而异的解释。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