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二战风云人物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上页 下页


  以后戴高乐在战斗中又负过两次伤。1915年,西线德军处于战略防御,部署了200万军队,法英联军方面有300万大军,仍以法军为主。德军战线的努瓦荣突出部,离巴黎不到100公里,严重威胁着法国首都。联军企图削平这个突出部,迫使德军撤退。1915年春,法英军队先后在香摈和阿杜瓦地区发动进攻,戴高乐参加了这一战役,并于3月15日负了伤。香摈战役规模很大,由法军第四。第二两个集团军共37个师担任主攻,配备有两千多门炮;第三集团军在马恩河右岸策应。这一战役持续了将近半年。9月20日至25日,法军连续炮轰六天,向德军阵地倾泻300万发左右的炮弹。25日,步兵发起突击。头两天,占领德军第一道防线,俘虏25000人,但以后进攻连续受阻,伤亡达15万人,被迫于11月6日停止进攻。

  1915年9月4日,戴高乐的伤势刚刚痊愈就被提升为上尉。10月30日,他受命指挥三十三团第十连。他的部下是来自北方的矿工,团长是布多尔上校。团长对这位下属的勇敢精神印象非常深刻。戴高乐对全连每个士兵的战斗经历及秉性脾气都了如指掌。来到这个连队刚刚三个月,他就要求把他的连队派往激战的凡尔登前线,布多尔上校同意了。他记下了决定中的下面这句话:“鉴于局势严重,而且由于此项任务极端重要,我认为唯有戴高乐上尉才能胜任。”

  凡尔登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

  1916年一开始,德军总参谋长法尔根汉就在西线集中兵力,决定选择法国的凡尔登作为进攻的目标。他之所以选在凡尔登,是因为这个地方是协约国西线的突出部分,对深入法比的德军有很大的威胁。同时,凡尔登是法国著名要塞,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如果凡尔登失守,将给法国军民的士气以沉重打击,因此,法尔恨汉估计,法国为了保卫凡尔登,必将投入它的全部力量;他认为这次进攻从军事上来说,将成为“碾碎法军的磨盘”。从1916年1月开始,德国就已着手进攻凡尔登的周密准备。德国皇太子亲统德军精锐部队,企图通过凡尔登战役,达到大量歼灭法军的战略目的。

  然而,法军总司令霞飞认为,凡尔登要塞已经过时,于1915年将其各炮台弃置不用,而代之以战壕、掩护体、土木障碍和铁丝网等野战工事。部署的军队远远不敷防御之用。在得到德军准备进攻的情报之后,又没有给予应有重视,因此法军处于明显的劣势,在开战前,法国驻凡尔登的兵力只有4个师10万人,270门大炮;而德军进攻的部队有10个师27万人,1000门大炮。

  2月21日,德军以猛烈的炮击拉开了凡尔登大战的帷幕。从早晨7点15分开始,持续到下午4点45分,集中了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猛轰,把这一小块地方的战壕完全摧毁,把森林烧光,山头削平,整个法军防线笼罩在浓烟烈火之中。据当时的记载说:“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猛烈的炮火。”与此同时,德国的飞机也对法国的铁路进行了轰炸。当天晚上,德军以六个步兵师在马斯河东岸宽仅十公里的前线上开始向南推进。

  2月25日,占有重要地位的都蒙炮台由于完全没有设防,被德军占领。法军阵线被切成数段,与后方的交通也全部断绝,这样,凡尔登的命运和整个法国战线的防御体系均处于千钧一发的危险境地。为此,法国政府采取了紧急措施,急忙增派援军,并委任第二集团军司令亨利·菲利普·贝当为凡尔登地区的司令官。贝当已经60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没有打过仗,担任过军事教官和团长。战争开始后迅速由团长晋升到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受到霞飞和卡斯得诺的赏识。贝当受命后,于25日夜里来到凡尔登。他给前线部队划定了一条督战线,要求士兵用一切手段顶住德军进攻,不许退过这条线。并立即组织抢修道路,组建了一支9000人的运输队,每昼

  夜有6000辆汽车到达凡尔登,平均每14秒有一辆汽车通过。因此,法国人称这条公路为“圣路”。当时法军提出决不让德军通过凡尔登的口号,而德军则决心要攻占凡尔登,于是双方反复冲杀,形成拉锯战,戴高乐所在的部队,就是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被调在凡尔登前线的。他们虽然英勇冲杀,坚守阵地,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了。

  1916年3月2日,德军重炮猛轰戴高乐军阵地。突然间,有人高喊“援军来了!”戴高乐上尉颇受鼓舞,转过身去,看见一群戴着法军蓝色钢盔的士兵。这些钢盔刚才还戴在阵亡了的法军士兵头上,现在却戴在打死他们的德国人头上了。戴高乐恍然大悟,知道受骗了,马上命令全连上刺刀冲锋。几乎就在同一瞬间,一颗子弹穿透了他的大腿,他昏倒在地。布多尔上校眼见他中弹倒下,遍体鲜血,以为戴高乐上尉死了,战斗结束后就写信通知他的双亲,说夏尔已经阵亡了。贝当将军接到报告后,立即“追授”这位年轻的上尉一枚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并写了下面这段话:

  “指挥该连的戴高乐上尉素以其在德智训练方面的优异成绩著称,是日,其所在营遭敌猛烈炮击,伤亡惨重,同时敌人又从四面向其连队逼近。该员率部勇猛出击,与敌展开激烈肉搏,这是不违背其军人荣誉感的唯一抉择。该员在激战中以身殉国,不愧为在各方面均无与伦比的军官。”

  其实,戴高乐并没有死,他负伤晕倒在地后,被德国人俘虏了。他经受了两年零八个月的囚犯生活。起初,他被关在弗里德贝格的战俘临时收容所,他刚刚恢复健康,就开始挖地道。并通过地道逃到了荒郊。可是他个子高,躲不住,又被逮住了。第二次尝试也失败了,因为他愉来的德国制服短得几乎连肘部和膝盖都遮盖不住。第三次试图逃跑也未成功。

  此后,戴高乐被转押到因戈尔施塔特的惩罚营。他在那里结识了其他一些逃跑未遂的勇敢人物,如雷米·鲁尔,此人后来成了《时报》的专栏作家,经常撰文支持戴高乐;贝尔热一莱弗罗尔,未来的戴高乐著作出版商;卡特鲁少校,他在1940年任法属印度支那总督,他最早响应了戴高乐将军对全体法国国民的号召。第九号城堡关押了200多名军官,有法国人,还有英国人和俄国人。俄国军官中有一个23岁的年轻人。他结实、漂亮、傲慢不逊,名叫图哈切夫斯基,后来成为苏联红军元帅。

  两年零八个月的德国监狱生活,的确令人沮丧,但对戴高乐来说却非虚度。他以德文报纸当材料,精通了德语。他又自告奋勇给难友们讲授战略学,在讲课中他高度赞扬坦克的出现在军事上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同时,他还作了大量的笔记,这些笔记后来构成他的第一部著作《敌人内部的倾轧》的基础。

  关于戴高乐在狱中的表现,他的同狱难友雷米·鲁尔写道:“这位冷漠的年轻人有坚强的意志,他善于克制自己的精神危机和感情冲动。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法国人的沉着、理智、自我克制的优点,司汤达活着的话,一定喜欢这种性格。”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