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毕加索 |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从死婴到神童

  1881年10月25日夜11时15分,一轮冰盘似的圆月,早早地挂在了马拉加的上空,将那皎洁如水的月光洒在了梅尔塞德广场。梅尔塞德广场是马拉加市最主要的一个广场。从广场附近的小山上,不仅可以俯视广场上的纪念雕像和一大群时起时落的鸽子,而且还可以眺望全城风格独特的城堡式建筑和地中海优美的曲线。

  离广场不远的一家医院里,唐娜·玛丽亚·毕加索·德·路兹生下了一个既没有呼吸也不会蠕动的瘦弱男孩。医院的助产士想尽办法要救活孩子,但没能成功,最后只好把这个没有生命的躯体弃置在一张桌子上。唐娜·玛丽亚的丈夫唐·何塞·路兹和家族的成员看见这个刚刚降临人世的婴儿浑身青紫,便对这个婴儿不再抱任何希望。但是,何塞的弟弟萨尔瓦多——一位医技高明的权威医生却不灰心。他俯下身子,吸足了一口雪茄,对准婴儿的鼻孔吹了进去,雪茄的烟雾顿时创造出奇迹,孩子活了过来。路兹家的第一个男性后嗣——后来取名巴勃罗的孩子,就这样,“一脸怪相,像公牛一样怒吼着”开始呼吸人世间的气息。11月10日,唐·何塞在圣地亚哥教堂为新生儿受洗,孩子的全名是:巴勃罗·选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罗·让·尼波木切诺·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路兹·毕加索。然而,这一大串姓名除了在马拉加市政厅的出生登记簿上出现过以外,大部分在他的生活中自行消失了。世人永远记住的只是一个名字:巴勃罗·毕加索。

  毕加索来到世界上不久,便显露出他与绘画艺术的天然渊源。他还不会说话时,就会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他在纸上画了一幅“作品”,递给父亲看。

  父亲看着纸上缭乱的线条,不知是何物。小毕加索居然发音含混地告诉父亲这是lorruela(一种甜饼)。一个尚未学会说话的孩子,竟懂得如何用图纸表达自己想吃糖饼的愿望,简直是个奇迹。

  4岁时,他开始剪纸。剪各种动物,剪花卉,剪想象中的各类奇异的东西。除了剪纸,他有空就画铅笔画。他哑哑学语的第一个字就是“北”——”铅笔“在他的儿语中就变成了“北”。他喊着要:“北,北”,于是母亲就给他一支铅笔。

  巴勃罗像所有的魔术师一样,需要观众,他的小表妹康查和玛丽亚是他的首批观众。她们看他如何从一张白纸变出各式各样的玩意,看得着了迷。她们冲他喊道:“我要一只纽芬兰狗!”“我要一只公鸡!”

  玛丽亚要巴勃罗为她剪一些小毛驴。于是,他开始剪了,不管从哪开始,也不管是用铅笔还是用剪刀,最后变出来的小毛驴正是她们所希望得到的,带着一副滑稽样。

  7岁时,他就在格朗奥古斯坦寓所的墙壁上创作了一幅水彩画:一只傲立庭院的公鸡——令人不禁要发“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之叹。

  上学对巴勃罗来说,压根儿就是一种折磨。他是个一刻也安静不下来的孩子,最不喜欢各种校规,而且总是违犯纪律。巴勃罗最初上的是马拉加市的一所公立学校,但他总也打不起精神读书,作业本也马虎应付,能逃则逃,考试能躲则躲。父亲对此忧心忡忡,生怕他的前途毁在这里,于是想方设法替他转学。刚巧父亲有一位朋友在圣拉裴洛学校当校长,毕加索因此被送到这所严格的私立学校。校长指示班主任对毕加索严加管束。然而,这一切都是枉费心机,巴勃罗最怕寂寞,厌恶学业,十分任性,心里有个什么主意,就想方设法实现它。他开始逃课,布置的作业常常完不成。当老师或父亲翻开他的作业本时,常常发现上面画满了图画,而课堂布置的作业却被抛在脑后。

  在学校,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教室的挂钟上,眼睁睁地看着指针的移动。脑子里总是想着回家的钟点,想着家里人会不会来接他。他时不时上趟厕所,或到什么地方呆会儿,对请假他是百请不烦。在课堂上走神是常事,有时还会给老师画个像,画桌子,画钟表,随便画什么东西,只要不去学生字或背算数就行。

  巴勃罗喜欢画鸽子,便把鸽子带进课堂,遭到了老师的批评。他一气之下拒绝再来上学。父亲赶忙找老师求情,最后总算对他作出让步,允许他将鸽子放在书桌里面,默不作声地照着画,以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1889年,年仅8岁的巴勃罗画了第一幅油画——《马背上的斗牛士》,画中骑在马上的斗牛士和一旁助阵的观众都处于极度兴奋之中,人物性格生动而鲜明,构图十分巧妙和大胆,显示出孩子无拘无束的创造才能。这幅画既体现了儿童绘画的特点,也包含了毕加索成熟期的风格特征:不拘泥于透视、比例和明暗对比,牺牲或淡化细节来突出主要形象,主观任性地运用色彩。巴勃罗自己也说:“我从来没画过儿童画,从来没有,即使在我很小的时候也没画过。”

  后来,巴勃罗把这第一幅有纪念意义的油画终生保存在身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