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爱因斯坦 | 上页 下页


  后来,他才了解到,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根据爱因斯坦的看法,科学的发展不只是逃避“奇迹”,而且也是逃避“显然性”。当实验发觉几何构造的不精确时,科学就剥夺了几何构造的“显然性。”

  这就是逃避显然性。但是,科学每次都企图建立同逻辑构造链条之间的一致。新的观察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再是奇迹了,而逻辑构造的链条得到了物理意义,这种物理意义用纯逻辑方法是得不到的。

  几何与实在的相互关系是逻辑因素与经验因素关系的一个方面。爱因斯坦的大量认识论言论阐明了这种相互关系。它们又是同物理学本身的著作紧密相联系的。有时候,关于整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表现为只是相对论的某种推广。有时侯,物理学的著作又是认识论公式的一个例证。关于爱因斯坦没有自觉的和深思熟虑的认识论立场而自发进行创造的观点,也像爱因斯坦的总观点具有先验性质一样,刚一碰到他的科学遗产的实际结构就迅速垮掉了。

  爱因斯坦在《关于理论物理学的方法》中讲到:“判断物理学所使用的方法,不应该依据他们的言论,而应该依据他们工作的成果。

  按爱因斯坦的话来说,物理学应当包括:初始概念、由概念构成的定律,由定律推导出来的结论。这些结论必须同经验相符合。

  根据同样的观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渐渐系统地贯彻在物理学中和几何学中,而几何学是自由地、不考虑实验地去构造逻辑上无懈可击的结论的复杂体系。

  但是,经验并且唯有经验才赋予这些构造以物理意义。

  爱因斯坦关于数学概念和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创造作用、构造作用,以及关于它们能够接近实在的言论,恰恰应该这样理解。

  1926年,爱因斯坦在《非欧几里得几何和物理学》一文中阐明过几何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总观点。

  其中,新几何学和相对论的形成公式是从历史角度概括的。科学在自己的系统发展中经过的周期,和爱因斯坦在自己的个人发展中经过的周期相同。诚然,爱因斯坦只是在回顾中,即在相对论创立之后,才能清晰地阐明逻辑构造和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相互关系的总观点。也只有通过回顾,他才能说明他的历史观,最初把几何概念和物理概念等同起来,然后又把它们划分开来,最后才把它们综合起来。但是,不能以为爱因斯坦是在简单地重复曾把他引向相对论的道路。爱因斯坦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意识到了一个公式,它不是把回顾附会给科学史,它确实是从数学和物理学发展的历史画图中得出来的。

  爱因斯坦不仅驳斥了康德的先验论,而且还指出了科学的实际问题和矛盾,康德由于把认识的个别方面、片断,给不正确地抽象化了,进而从这些问题和矛盾中得出了形而上学的结论,他关于空间具有先验本性的想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先验性的幻想造就了几何学的公理化,几何概念脱离其原型的第二个根源则在物理学本身。

  爱因斯坦在1949年的自述中提出了选择科学理论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外部的证实”:理论必须同经验相一致,这一要求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应用它却很困难,因为常常可以借助于某些补充的假设来保持一种理论。爱因斯坦的第二个标准所指不大明确,这就是理论的“内在的完备”,它的“自然性”,在从一些大体上等价的理论中选择该理论时没有任意性。

  爱因斯坦认为,他所说的关于标准的原则,只是对作出抉择的一种暗示。他说,不能很快,也许本来就不可能用更准确的公式来代表暗示。不过,爱因斯坦说,理论家无论在判定理论的“外部证实”还是理论的“内存完备”时,他们的意见往往总是一致的。

  首先要指出,上述两个标准在某种意义上是统一的,本质上二者表达着同一个内容。它们确定理论的本体论价值,即理论符合实际的标准。这不是说,不可能有优美、简单、统一等等纯形式的、美学的标准。

  但爱因斯坦的这些评述没有独立的意义,它们只是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理论的真理性。

  爱因斯坦内在的完备标准比上述附加支柱的要求更广,这种要求只是内在完备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此。爱因斯坦的数学美具有认识论的意义:理论的美反映着它对现实世界的接近。

  爱因斯坦力求写出表现存在规律的方程和各种不同位移条件下的渐变方程时,他探索了理论的最大限度的“内在完备”,按实质说,它意味着理论与客观的统一、世界的决定性、物理关系的保持、无限宇宙规律的最大一致。“外部的证实”和“内在的完备”标准,早在它们获得这样的名称之前很久,就被应用于作为物理学的基础的古典力学了。

  爱因斯坦首先由“外部的证实”标准评判绝对时间概念,观察是否同这种时间观相符。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