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中苏关系内幕纪实 | 上页 下页
五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权利的承认和台湾被驱逐

  (1971年10月)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举行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联合国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联合国成员国的提案,这一提案包括中华人民并和国在安理会有常驻代表的资格。与此同时,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立即”取消台湾民族主义政体的代表席位——这是联合国组织有史以来第一次取消成员国的代表席位。产生这样结果的提案是由阿尔巴尼亚和其他22个成员国联合提出来的。联合国经过六天对中国代表席位的辩论,最终通过了这一提案。苏联也投票赞成承认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代表席位。

  在上述提案被通过之前,联合国大会曾否决了美国的一个提案。这一提案是由美国和另外18个国家联合提出来的。提案要求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宪章,采取占2/3多数投票表决的方式,对取消中华民国(即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席位的建议作出裁决,并指出,“他们的要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提案的投票结果是:55票赞成,57票反对(包括苏联),15票弃权。

  美国国务卿威廉斯·罗杰斯在1971年8月2日曾明确表示: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与此同时,他又表示反对任何取消台湾代表资格的行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乔治·布什在8月17日提交给吴丹(联合国秘书长)的备忘录中,重申了美国的这一立场,他要求联合国大会在讨论中国的代表席位问题时,应该“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两个代表席位要同时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对中国代表资格的确定,应该考虑不可否认的两个国家同时存在的事实”。

  美国的备忘录还谈到:“如果这样做的话,象以前根据联合国宪章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一样,在各成员国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代表席位这个问题上,联合国无需采取什么立场。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派出自己的代表,同时,联合国应该作出规定,中华民国的代表席位不应被取消。如果联合国想在和平共存和促进人类进步方面取得成功的话,联合国就应该以公正和现实的态度解决中国的代表席位问题”。

  1971年9月16日,在一次临时性紧急会议上,尼克松总统说,美国决定投票赞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席位,承认该国在安理会的席位,美国的这一决定“考虑了所面临的现实。”同时,他又强调说,美国将投票反对将中华民国驱逐出联合国。“我们将尽我们的努力,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达到这一目标。”然而,北京的外交部则早在8月20日强调指出:“除非联合国将‘蒋介石集团’驱逐出联合国,否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加入联合国。”声明指出: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任何类似的谬论,坚决反对‘决定维持台湾在联合国代表席位的现状’的谬论;坚决反对制造‘台独’的阴谋。如果联合国出现类似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绝对不与联合国有任何接触。中国政府的这一严正立场是毫不动摇的。任何人玩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不管是谁、无论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兜售同样的货色都不会得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必须从联合国和它的全部机构中滚出去。联合国必须完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这一声明是中国对美国政府在联合国推行“两个中国”政策第一次作出的官方反应,尽管新华通讯社早在1971年8月2日对罗杰斯的声明作出了义正词严的驳斥。

  §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联合公报》

  (1972年2月)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随行的有美国国务卿威廉斯·罗杰斯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博士。在抵达北京以后,尼克松会见了周恩来。接着,在基辛格的陪同下,尼克松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并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会谈。当地报纸除报道这次会谈是“认真而坦率”以外,没有进行更详细的报道。

  在访问逗留期间,尼克松多次会见周恩来并同他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会谈。总统一行到中国各地著名的风景区游览,罗杰斯多次同中国外交部长姬鹏飞会谈。起初,宣传机构很少公开尼克松来访的消息。而在1972年2月22日以后,中国的各主要报纸突出地登载了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会谈的消息。访问于2月27日结束。在上海,尼克松和周恩来结束了会谈。

  那天,在上海举行的告别宴会上,尼克松把七天中国之行描绘成“改变世界的一周”。1972年2月27日,双方发表了冗长的联合公报。公报声明:“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

  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而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的交流提供便利。”

  “双方把双边贸易看成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他们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提供便利。”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成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双方希望,这次访问的成果将为两国关系开辟新的前景。”

  1973年3月10日,美国白宫宣布:经尼克松和周恩来的同意,通过外交渠道,中美两国指定各自的驻巴黎大使继续进行联系。紧接着,两国大使立即在中国大使馆和美国大使馆举行会谈。

  1972年11月22日,尼克松撤销美国船只、飞机通往中国的长达22年的限制。这一行动表明了美国政府在《上海联合公报》的精神鼓舞下,“推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贸易与交往的发展”的意图。但任何通航中国的美国船只、飞机,必须预先得到中国的许可。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