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开国大典6小时 | 上页 下页
二一


  张奚若一副学者风度,语调显得有点激动,继续说:“有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了,岂有人民而不民主的呢?且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原意与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后,从以下解释也很容易明白:为共和而非专制,是民主而非君主,是人民而非布尔乔亚的国家。再说,人民是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黄炎培和张志让两人主张要用“民主”二字,他们的看法被整理成书面意见:“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

  以后经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确定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9月22日,董必武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报告中央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

  张奚若发言后,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代表雷洁琼说:“如果国名太长,使用时不作全称即须注明是简称。”政府组织法起草经过时说:“国家名称的问题,本来过去写文章或演讲,许多人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黄炎培、张志让两先生曾写过一个节略,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在第四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中,张奚若先生以为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现在采用了最后这个名称,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二字在我们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它有确定的解释,这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出来,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复一次了。”

  然而,在国号后面仍拖着一个“尾巴”。在提交给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文件中,共同纲领和政府组织法中,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都带着一个括号,里面写着“简称中华民国”6个字。这容易使人把它与辛亥革命时建立的“中华民国”混为一谈,造成误解。

  2.周恩来设宴请教长者

  9月25日深夜,黄炎培、司徒美堂、何香凝、马寅初、沈钧儒等在下榻的北京饭店,收到一封由周恩来和林伯渠联名相邀的请柬:9月26日上午11时30分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午宴,并商谈重要问题,请出席。

  接到这份午宴请柬的有二三十人,他们是张元济、何香凝、周致祥、符定一、马寅初、徐特立、吴玉章、张澜、黄炎培、简玉阶、陈叔通、沈钧儒、陈嘉庚、司徒美堂、林伯渠、张难先、郭沫若、沈雁冰等。

  开国在即,周恩来和林伯渠日理万机,为何要专门宴请这些长者呢?

  细加分析,应邀者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大多为七十岁上下的长者;都是经历过辛亥革命的老人;都是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所敬重的人物;个个经历丰富,学识渊博,不同凡响。其中有的已为人们所熟悉,有的则不太熟悉。

  应邀者之一张元济:

  他是浙江海盐人,1867年生,清代光绪年间进士,曾任清朝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后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新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邀他同游天坛,合影留念,并向他询问早年参加戊戌变法和光绪召见的情景。晚年病重时,毛泽东曾派正在上海视察的周恩来总理前去探望。

  张元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他积极参加维新变法运动,在上海首创通艺学堂,博采西学书籍,发行维新报刊。1898年6月,他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戊戌变法后被清廷革职,随后到上海致力于文化出版业。1903年进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所长,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此外,他还先后主编和出版了《最新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等多种教科书。

  抗战时期,张元济身处上海沦陷区,但他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拒绝同日本人会面,不与汉奸交往。抗战胜利后,又坚决反对国民党进行内战的政策。由于张元济经历了清末、北洋政府、国民党反动政府三个黑暗统治的时代,所以他渴望光明,渴望解放,对新中国的诞生,抱着满腔热情。他由衷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拥护毛泽东主席。

  在海盐张元济图书馆的纪念室里,悬挂着一张毛泽东与张元济的合影照片。照片上毛泽东扳着手在讲解,张元济认真地倾听着。他们之间的交往,就是从这张照片开始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