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自清 > 诗言志辨 | 上页 下页
一 毛诗郑笺释兴(1)


  比兴

  一 毛诗郑笺释兴

  《诗大序》说: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周礼·春官·大师》称为“六诗”,次序相同。孔颖达《毛诗正义》说:

  然则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

  赋比兴又单称诗三义,见于钟嵘《诗品序》。风雅颂的意义,历来似乎没有什么异说,直到清代中叶以后,才渐有新的解释。赋比兴的意义,特别是比兴的意义,却似乎缠夹得多;《诗集传》以后,缠夹得更利害,说《诗》的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越说越糊涂。在诗论上,我们有三个重要的,也可说是基本的观念:“诗言志”,“比兴”,“温柔敦厚”的“诗教”。后世论诗,都以这三者为金科玉律。“诗教”虽托为孔子的话,但似乎是《诗大序》的引申义。它与比兴相关最密。《毛传》中兴诗,都经注明,《国风》里计有七十二首之多;而照《诗大序》说,“风”是“风化”“风刺”的意思,《正义》云:“皆谓譬喻不斥言也。”那么,比兴有“风化”“风刺”的作用,所谓“譬喻”,不止于是修辞,而且是“谲谏”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便指的这种作用。比兴的缠夹在此,重要也在此。

  《毛诗》注明“兴也”的共一百十六篇,占全诗(三〇五篇)百分之三十八。《国风》一百六十篇中有兴诗七十二;《小雅》七十四篇中就有三十八,比较最多;《大雅》三十一篇中只有四篇;《颂》四十篇中只有两篇,比较最少。《毛传》的“兴也”,通例注在首章次句下。《关雎》篇首章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兴也”便在“在河之洲”下。但也有在首句或三句四句下的。一百十六篇中,发兴于首章次句下的共一百零二篇,于首章首句下的共三篇,于首章三句下的共八篇,于首章四句下的共二篇。在那一句发兴,大概凭文义而定,就是常在兴句之下。但有时也在非兴句之下,那似乎是凭叶韵。如《汉广》篇首章云: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按文义论,“兴也”该在次句下,现在却在四句下。又《终风》篇首章云: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绵》篇首章云: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兴也”都不在首句下,却依次在次句和三句下。这些似乎是依照叶韵,将“兴也”排在第二个韵句下。古代著述,体例本不太严密的。

  还有不在首章发兴的,但只有两篇如此。《秦风·车邻》篇首章有传,而“兴也”在次章次句下;《小雅·南有嘉鱼》篇首章次章都有传,而“兴也”在三章次句下。最特殊的是《鲁颂·有駜》篇,首章云: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駜彼乘黄”下有传,而“鹭于下”下云:

  振振,群飞貌。鹭,白鸟也。“以兴”洁白之士。咽咽,鼓节也。

  这里没有说“兴也”,只说“以兴”。而《小雅·鹿鸣》篇首章次句下《传》云:

  兴也。苹,萍也。鹿得萍,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诚恳相招呼以成体也。

  这里“兴也”之外,也说“以兴”。那么,《有駜》篇也可算是兴诗了。不注“兴也”,是因为前有“駜彼乘黄”一喻,与别的“兴”之前无他喻者不一例。但是为什么偏要在六句“鹭于下”下发兴,创一特例呢?原来《周颂》有《振鹭》篇,首四句云:

  振鹭于飞,于彼西雝。我客戾止,亦有斯容。

  《传》于次句下云:

  兴也。振振,群飞貌。鹭,白鸟也。雝,泽也。

  诗意以“振鹭”比“客”,毛氏特地指出鹭是“白鸟”,正是所谓“以兴絜白之士”的意思。“振振鹭,鹭于飞”也就是“振鹭于飞”,后者既然是兴,前者自然也该是兴了。《车邻》篇次章和《南有嘉鱼》篇三章之所以是兴,理由正同。《车邻传》以“阪有漆,隰有栗”为兴。按《唐风·山有枢》篇首章云:“山有枢,隰有榆”,《传》:“兴也。”次章云:“山有栲,隰有杻”;三章云:“山有漆,隰有栗”,与“阪有漆”二句只差一字。《传》既于“阪有漆”二语下发兴,当也以“山有漆”二语为兴;那么,《山有枢》篇首章的“兴也”是贯到全篇各章的了。《南有嘉鱼传》以“南有樛木,甘瓠累之”为兴。按《周南·樛木》篇首章云:“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传》:“兴也。”《南有嘉鱼》篇只将“葛藟”换了“甘匏”,别的都一样,所以《传》也称为兴。总之,《车邻》、《南有嘉鱼》、《有駜》三篇,都因为有类似“编次在前的兴诗”里的句子,《传》才援例称为兴,与别的兴诗不一样。

  类似的例子还有《小雅》的《鸳鸯》与《白华》二篇。《鸳鸯》篇是兴诗,次章云:“鸳鸯在梁,戢其左翼”;《白华》篇七章也以此二句始。但《白华》篇原是兴诗,首章既已注了“兴也”,七章就可以不用注了。再有《召南·草虫》篇首章云: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传》于次句发兴。而《小雅·出车》篇五章云: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这里前六句与《草虫》篇首章几乎全同。《出车》篇不是兴诗,这一章却不指出是兴,而且全然无传,也许是偶然的疏忽罢。至于《郑风·扬之水》篇首章次章的首二句和《王风·扬之水》篇次章首章全同,而在《王风》题为兴诗,在《郑风》却不然,是不合理的,疑心“兴也”两字传写脱去。

  《毛传》“兴也”的“兴”有两个意义,一是发端,一是譬喻;这两个意义合在一块儿才是“兴”《诗》文里“兴”字共见了十六次,但只有一次有传,在《大雅·大明》篇“维予侯兴”下,云:

  兴,起也。

  《说文》三篇上《舁部》同。“兴也”的“兴”正是“起”的意思。这个“兴”字大概出于孔子“兴于诗”(《论语·泰伯》)“诗可以兴”(《阳货》)那两句话。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说前一句云:“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又引孔安国说后一句云:“兴,引譬连类。”兴是譬喻,而这种譬喻还能启发人向善,有益于修身,所以说“兴于诗”。“起”又即发端。兴是发端,只须看一百十六篇兴诗中有一百十三篇都发兴于首章(《有駜》篇是特例,未计入),就会明白。朱子《诗传纲领》说“兴者,托物兴辞”,“兴辞”其实也该是发端的意思。

  兴是譬喻,“又是”发端,便与“只是”譬喻不同。前人没有注意兴的两重义,因此缠夹不已。他们多不敢直说兴是譬喻,想着那么一来便与比无别了。其实《毛传》明明说兴是譬喻:

  《关雎传》 兴也。……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慎固幽深,“若”雎鸠之有别焉。

  《旄丘传》 兴也。……诸侯以国相连属,忧患相及,“如”葛之蔓延相连及也。

  《竹竿传》 兴也。……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

  《南山传》 兴也。……国君尊严,“如”南山崔崔然。

  《山有枢传》 兴也。……国君有财货而不能用,“如”山隰不能自用其财。

  《绸缪传》 兴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

  《葛生传》 兴也。葛生延而蒙楚,蔹生蔓于野,“喻”妇人外成于他家。

  《晨风传》 兴也。……先君招贤人,贤人往之,驶疾“如”晨风之飞入北林。

  《菁菁者莪传》 兴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如”阿之长莪菁菁然。

  《卷阿传》 兴也。……恶人被德化而消,“犹”飘风之入曲阿也。

  阿奂《诗毛氏传疏·葛藟》篇也引了这些例,说道:

  曰“若”曰“如”曰“喻”曰“犹”,皆比也。《传》则皆曰兴。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作诗者之意,先以托事于物,继乃比方于物,盖言兴而比已寓焉矣。

  这真是“从而为之辞”,《传》意本明白,一“疏”反而糊涂了。但《传》意也只是《传》意而已,至于“作诗者之意”,是很难说的。有许多诗篇的作意,我们现在老实还不懂。按我们懂的说,和《毛诗》学、三家诗学也有大异其趣的地方。《毛传》所谓兴,恐怕有许多是未必切合“作诗人之意”的。但这一层本文不能详论,只想鸟瞰一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