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张爱玲文集·附录 > 爱恨倾城小团圆 | 上页 下页
七六


  据法医检验的结果,张爱玲大约死于六七天前,也就是9月1日或2日,死因是心血管疾病。林式同只知道张爱玲一直有牙病、眼疾和皮肤病,平日易患感冒,没想到她会有心血管疾病。

  张爱玲平时不愿自己动手烹饪,也不愿到外面去吃,仅以罐头蔬菜、盒装鲜奶、鸡丁派、胡桃派、苏格兰松饼等作为饭食,罐头蔬菜用电炉加热一下就吃,充其量再煎个鸡蛋。如此长年累月,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下降,人都瘦干了。一遇大病,就顶不住了。

  从房间里的情况看,她临终前头脑很清醒,知道大限已至,有条不紊地整理好了各种证件和信件,装进手提包,放在了靠门边易被发现的折叠桌上。

  林式同在清理房间时,为方便起见,还特地请了一位朱小姐来帮忙。

  他们亲眼目睹了张爱玲“家徒四壁”的极简生活之状。

  墙上是空空的,没有悬挂任何装饰物。靠窗是一沓纸盒,这就是张爱玲的“写字台”,《对照记》、《小团圆》就是伏在这些纸盒上写的。

  床前的地上,放着电视机。她喜欢靠在床上看电视,靠看电视来忘记病痛、甚至催眠。

  房间里的地上,摆着许多纸袋。贮衣室里除了近年来买的衣服,也有一些纸袋。但是没有箱子,她嫌搬家时麻烦。

  她用的拖鞋,是浴用的橡胶拖鞋,用脏了就扔,还有几大包新的没用过。

  厨房里也多是纸碗和塑料刀叉,用过即扔。所有的金属餐具都是新的,像是没用过,只有咖啡壶是常用的。

  她的浴室里,显得很凌乱,没有毛巾,到处是扔掉的纸巾。林式同和朱小姐推测,她最后大概连拧毛巾的力气都没有了,所以才用了这么多纸巾。

  张爱玲还另外租了一个小仓库,有3英尺见方,里面收藏着她的英文著作、打字手稿等,都用手提袋装着。后来,在律师的帮助下,林式同遵照遗嘱的内容,把这些遗物分装十余个中型纸箱,寄给了在香港的宋淇。

  在这些遗物中,有英文小说《少帅》、《上海闲游人》和未完成的《小团圆》、《描金凤》等手稿,除了《小团圆》外,其余至今尚未公诸于世。

  9月19日,张爱玲的遗体在洛杉机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到场的是林式同和他的几位友人,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9月30日,是张爱玲75岁生日,按照中国的传统,是她的“七十六岁冥诞”。在这一天,她的骨灰,由林式同和友人张错、高张信生、高全之、张绍迁、许媛翔等,乘船护送至海上。 众人对骨灰盒三鞠躬,主持者念了简短的祭文。

  在船笛长鸣声中,朋友们将她的骨灰撒向太平洋,同时还撒祭了红白玫瑰花瓣。

  张爱玲之魂,就此永远漂荡在海上。

  浩瀚。博大。苍凉……

  此后的十几天内,张爱玲去世的消息在华人世界所引起的反响,可用“猛烈”二字来形容。

  港台和大陆的媒体在显著位置发表了消息,并刊登了有关的专访和悼念文章。受到华人媒体的感染,美国的《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也有讣闻登出。

  美国的华人文学圈中,人们自发地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

  国内的读者们,更是爆发出了空前的热情,有关张爱玲的书籍在海峡两岸再次热销。

  “张爱玲”这个名字,又一次被放大。

  这是上世纪末,一件与文学有关的事在华人世界所引起的最大轰动。

  这样的胜景,张爱玲已无从得知了。

  她什么也不需要了。

  只要那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花瓣在飘……

  她带着满足感,飘然而去——把自己的文字,给了整个民族。所有的赞美与攀附,所有的不屑与挑战,都不能再来搅扰她了。

  只隐隐可闻,一个声音在浩茫世界的某处回响: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2009年3月20日完稿于海口海甸岛

  (按:此文本为本书网络连载部分。所以中间有些章节缺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