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恽代英 > 民国八年日记 | 上页 下页
八月日记(2)


  十一日 星期一

  早观墨池后,过柴桑桥至温泉,煮蛋半小时,亦只微凝,过隘口陶靖节墓,观音坛。越灰山,至马回岭,乘火车回九江,宿春和旅馆。

  聘三来,浴后约往第三中学一谈。

  为吾等挑行李者,吴姓,循谨少年也。有幸则役人,无幸则为人役,吾为机会不平等悲。

  栖贤寺东有玉渊潭,潭上有白石如羊,横亘中流,故名。石劖张孝祥“玉渊”二大字。玉渊之南有栖峡桥,桑疏:三峡桥也,作于宋祥符间,长几百尺,横绝大壑,缔构伟壮,神施鬼设,非人力所能为。从桥上俯视,涧底大较可百余尺。《南康志》:桥西有观音亭。《王祎记》:未至桥十余步,石岩下观陆羽泉。或云桥,鲁班造,盖谓惟班能造,非真造于班也。相传寺僧浸甑玉渊潭上,俄失所在,后从洞庭湖上出,其言皆不足信。汤宾尹记:桥下视,渟泓莫测,所谓金井者也。溯行一里,水声渐细,已,复大壮,曰“玉渊”。《志》:栖贤桥下有龙潭,曰“金井”。桑疏:桥下两崖,石皆紫赤,角立石劖:维皇宋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下巳朔建桥,上愿皇帝法轮常转,雨顺风调,天下民安,谨题,四十大字。福州僧智朗勾当造桥,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桥,江州匠陈智福,弟智汪、智洪二十九小字。又马朋“金井”二大字。黎崱《纪游集》:桥有石梁,旁有石劖“水哉”二字,桥东有石桥潭,陆羽常评其水为天下第六。旧有陆羽亭,今废。(羽为李秀卿论水,庐山招贤桥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按:今由含鄱口(俗名横门口)下有大石或茅屋,其上黄炎培以为大石头,岂即《志》所云,大石斗笠石耶?然石下镌有“欢喜亭”三字,岂好事者为之欤?抑大石与欢喜亭,原即一地而二名耶。苏子由盖由南而北,袁宏道则由北而南,所形容皆逼肖,惟三峡桥现人呼之观音桥矣。栖贤寺五百罗汉现尚存若干幅,诚如万承苍所言。桑疏与王祎所论三峡桥之奇伟,亦不诬。天下第六泉距桥不数武,桥下“金井”“水哉”与他诸石刻多具在。又玉渊旁有米芾碑,在路侧草丛中。《志》未载栖贤寺前有石,镌上古之一石尺,刻浅而陋,盖妄人为之。

  十二日 星期二

  早作文两篇,为九江第三中学周刊也。饭后访聘三,遂至三中一谈。回傍晚,聘三等来,往游湖,至烟水亭小坐。

  五老峰:含鄱口东北为五老峰。《商丘漫语》,自下望之,势如俪立,自上观之,相距甚远,不联续也。巉削壁立,数百千仞。《新志》:峰高七千六百丈,可为匡庐之首峰。释定暠曰,五峰壁立,垂丝可以丈尺。王思任曰,五老峰上看海绵素铺几万里,抛弹松称光丝耀然。念安得截为大被,寒山冷水,无有啼号者。

  五老峰之东北,为九叠屏。桑疏谓之“屏风叠”,亦谓之“九奇峰”,其下有九叠谷,谷即三叠泉壑也。

  五老峰背有大谷,曰青莲谷。《续志》:以李白得名。谷有月宫院、万松坪。

  按:月宫院,今惟空屋,其门面尚大而已。闻居人言,其下为万松坪。

  十三日 星期三

  早偕父亲与弟至濂溪墓。回后稍息,又偕父亲穿西城至东城,由南城回。聘三来,严君来,因偕至聘三家。

  白鹿洞。在后屏山下,《洞志》:李渤读书处也。渤养一白鹿,人称白鹿先生,谓所居为白鹿洞。后渤为江州刺史,即所隐地创台榭,鹿洞遂盛闻。唐末高雅之士往往读书其中。南唐建为庐山国学。宋初与睢阳、石鼓、岳麓三书院并名。后置南康学,洞事浸坠。孙琛筑室十数楹,俾子弟讲习。晦翁来,具上可修状,请比祠官例,假稍廪,使得终与诸生讲习其中,请赐白鹿洞书院额,并御书石经等。皆格不行。及迁浙东,入奏死请,孝宗始允之。元末兵废,明正统中复兴。

  书院有礼圣殿(即大成殿)、御书阁、明伦堂、宗圣祠(即三贤祠)、紫阳祠、先贤祠(祀李渤等)、忠节祠(祀武侯靖节)、文会堂(有石劖四勿箴等)。白鹿洞,《洞志》初有名无洞,正德初,南康守王溱辟彝伦堂,后为之筑台于上,曰思贤台。知府何濬凿石鹿置洞中。嘉靖中御史曹忭亭于台上,曰思贤亭。有水经书院,曰贯道溪,桥曰贯道桥。书院西有原泉亭、钓台石、漱石,前有卓雨山,又西有朋来亭,东有独对亭(邵宝建)。

  十四日 星期四

  早买回饼,又买《亡国稗史》等阅之。买《亡国奴之日记》,赠九江同学十册。晚上江新船,夜三时乃开。

  贯道溪与书院左小水,合而出峡,号称小三峡。枕流桥在峡口,富有先贤遗迹。北有迴流山,山东有流芳桥。桑疏:李渤鹿洞,今不知其处,或曰书院西南鹿眠场也。然何可以洞言地,近矣而不似。李梦阳曰,在三叠泉壑中。今人所谓石门关,刘世扬所谓玉川门洞,似矣而不近。唐龙大意亭(书院西)记,则曰,鹿洞湮矣。陈舜俞言,渤为刺史,即洞筑台,则今书院,即隐居之址。或曰,何以谓之洞?曰,庐山若仙居莲花洞,皆无洞,只以四山迴合似洞而名,鹿洞亦其类也。

  三叠泉。九叠谷内有三叠泉,桑疏:亦谓“三级泉”。在五老峰背,水出至大月山。庐山之泉,多循崖泻,三叠泉不循崖泻,由崖口悬注大磐石上,袅袅如垂练,既激于石,则摧碎散落,蒙密纷纭,如雨如雾,喷洒二级大磐石上,汇为洪流,下注龙潭,轰轰如万人鼓也。《纪游集》:上级如飘云托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真天下绝景。朱子与黄商伯书:新泉之胜,闻之爽然自失,安得一至其下,仰观俯濯。又书云:瀑图近方得之,图张屋壁,坐起对之,恨不能致其下也。又与杨伯起书:闻五老峰下新泉三叠,甚为奇胜,计此生无由得至其下,徒以慨叹。刘过三叠泉歌:初疑雪崩涌天谷,翻若雷奔下岩宿,散为飞风扬轻烟,垂以银丝贯珠玉。随风变态难尽名,观者洞骇心与目。李梦阳诗:乱峰云去白日微,玩罢催君及早归,鬼神忌才亦好静,恐有骤雨沾裳衣。王养正诗:骤雨激喷珠碎碎,狂飙回舞絮团团。王世懋记:初级如云如絮,喷薄吐吞,流注大磐石上,水石冲激,乃始潆洄作态,珠迸玉碎。复注二级石上,汇为巨流,悬崖直下龙潭,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梳,挂者如帘,散入崖足,森然四垂,涌若沸汤,奔若跳鹭,其声则蕴隆之候,风喧电驰,霆震四击,轰轰不绝。又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瓦缶相应,真天下第一伟观也。桑疏:三叠奇胜,太白晦翁皆未之见,其时人未知之,朱子解郡后,樵者访见而传之,洞旁有竹林寺遗迹。按:三叠之胜,吾等幸于大雨后见之。桑疏、《纪游集》、王世懋有形容而不能至者,都无溢词也,真奇景哉。竹影寺在附近,《志》言竹林寺,有石劖竹影疑踪,岂因而命名耶?

  十五日 星期五

  船上遐想,颇灼见吾辈责任重大。船下午六时到汉,送香浦所存箱子于香浦处,遂渡江。阅诸友来信。

  十六日 星期六

  胡均和君来。吾遂访负生。至校,遇闵均、李登瀛二君。又至茂公处、岳父家。回,至伯言处,已夜矣。访吴宝焘君,未晤。

  女儿城。卓岭北有大谷,西南至牯岭,岭东南有山,曰屋脊岭,两山间曰女儿城。桑疏:元末避兵处。

  恩德岭。屋脊岭东北曰麦社山,东曰恩德岭。

  鞋山。金沙洲东大湖中有小山,曰鞋山。桑疏:山形如鞋,高数十丈,禹尝刻石纪功。

  濂溪墓。栗树岭下有濂溪先生墓。桑疏:墓道碑在石塘桥南,距墓五里,所题“濂溪周元公之墓道”,今废。朱子濂溪先生行实:庐山之麓,有溪焉,筑室其上,名之曰濂溪。(桑疏,取故里濂溪之名以名之。)按:今墓道碑在十里铺,距墓五里,十里铺有石桥,意即《志》所云,石塘桥也。濂溪先生有后裔居此。其在道州者,岁时一省视焉。惟子孙皆微矣。墓正对山北之双剑峰。

  莲花洞。北双剑峰西南有圭壁峰、锦绣峰、莲花峰。莲花峰,周元公所卜居也。距墓二十里,三峰下曰莲花洞,门高丈许,藤萝交荫,昼日常黯黯(《郡志》)。桑疏:今三峰下无此洞,不知何指。三峰之水西北行,过新桥为濂溪港。莲花洞中,有报国寺。《新志》:已久废,址亦无存。

  按:莲花洞今为上牯岭,孔道有高门,如《郡治[志]》所言,新桥约即华封桥,至今人犹呼为新桥也。

  十七日 星期日

  伯言来,偕到校见叔澄师,遂至全叔、七叔、福叔处。回阅《英语周刊》。茂公来。写致聘三、香浦信。

  濂溪祠。老君崖西有太平宫,宫东北十五里有濂溪书堂,有莲池。桑疏:祠久涸,谢迪更凿于书院西,有光风霁月亭。桑疏:今废。

  甘棠湖、思贤桥。九江郡之南湖筑堤而径庐山者,肇自唐李渤守九江时,因名堤曰甘棠,亦以甘棠名湖,桥曰思贤桥。

  九江府。郡治前有能仁寺,唐大历间建城。北有庾亮楼(李滢谓此系因武昌南楼而误云)、琵琶亭。

  东林寺。舍利塔南为东林寺。桑疏:晋惠远道场也。《纪游集》:远公初结庵西林之东曰龙泉精舍,桓伊为请立寺,寺有白莲社。《高贤传》:灵运为远公凿池栽莲,而名其社。刘程之为发愿文,雷次宗、宗炳、张野、周续之、慧永、慧持皆入社。《庐阜杂记》:远法师以书招渊明勉其入社,渊明攒眉而去。《远公年谱》:请范宁入社,不从。《高贤传》:灵运求入社,远以其心杂,勿许。《晁补之记》:法师最厚陶潜、陆修静两人,固非入社者。寺中石劖李邕、虞集二碑及赵孟頫断碑。

  十八日 星期一

  写致沅蘅师、鹏九、唐祖培君、楚生、纪唐[堂]、成五信。

  访连城,见濬生。访长青长谈,劝其存反抗精神。

  虎溪三笑亭。远公送客不过此溪,过则虎辄鸣吼。尝送陶、陆,不觉过溪,虎鸣吼,相向大笑。王祎曰,慧远卒晋义熙十二年,修静没宋元徽五年,年七十三,是生义熙四年,慧远亡时,修静才十岁耳。元嘉末,修静始来庐山时,远公亡三十余年,靖节亦二十余年,安取所谓三笑乎?或曰,晋盖有两修静也。但宗皋曰,宋濂谓晋有两修静,此乃简寂先生又误。又曰,当结社之年,周续之年才十三,宗炳方十四,次宗方四岁,则十八贤必非结社时所标之目矣。又曰,《远公年谱》癸巳灵运凿池时,远公六十岁矣,至癸酉灵运被刑,年方四十九,则癸巳特七岁耳。灵运登庐山诗,皆宋文帝时事,与远不相及,惟作远师诔曰志学之年,希门人之列,诚愿勿遂。考灵运十五岁,是晋安帝隆安三年。岂灵运于此时见远公耶?桑疏:庚戌刘遗民逝,辛亥道生始入社,壬子佛佗耶舍始入社,疑此十八人乃后人所叙,非一时发愿之人也。

  东西二林之中有小市,曰雁门。陆游记,传者以为远公雁门人,遂仿佛雁门邑里作此市,今废。

  西林寺。在香谷之南,为沙门竺昙现之所创也。其徒慧远就居之。寺有影石刻须菩提像。

  按:今东西林寺相距甚近,西林影石未及见,有塔亦不能上。东林李邕碑重刻犹存,又有柳公权断碑及王阳明碑,德化令三韩张近光题跋。有铁塔,铸造佛像甚多,沿边有佛字,有刻径寸字金刚经其上,闻日人欲劫而取之,重不能动也。两寺前有市,岂雁门之旧耶?

  芦林。云中寺北为牯牛岭,东为芦林。《续志》:其壑平坦,踞太乙峰背,芦林北为含鄱岭。

  按:芦林当今牯岭俄租界地,或讹为鲁岭。

  茶经第一水。周必大《庐山后录》:访康乐经台,或云,地属皇甫道人,已樊之矣,汤泉固自若。又十五里,至康王景德观,渡溪,入谷五里半至龙泉院,望帘而进,此陆羽茶经第一水也。(羽为李秀卿说二十水,庐山康王谷水第一。)

  白乐天草堂。白居易《与元稹书》:仆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爱不能舍,因置草堂。

  十九日 星期二

  写致浩如、佛船、奎元、庆安诸先生及天豪、复初、子通信。文伯来,渡江至青年会,又至松如处,回访伯平谈。

  二十日 星期三

  复师孔、子固信。景陶、濬生来。至岳父处。饭后偕仲清来,又偕至阅马厂一游。

  讲经台。香庐峰西南为讲经台。桑疏:亦一峰也。峰顶有磐石,可坐百人,远公尝据此讲涅槃经。

  石门涧。桑疏:石门涧在文殊寺南,天池、铁船二山并峙,如门也。

  按:现由天池下至云峰寺,有石门,署“庐山高”三字,依桑疏,二山如门,并非真有门也。

  甘露泉。桑疏:甘露泉在甘露亭侧,石华表在其上。按:现由天池下有地石劖“甘露泉”三字,未知是其地耶。(《志》言,云峰上至锦涧桥,又上为甘露亭,然则是其地矣。)

  天池寺。东瞻佛手岩,西望白云峰,其阳为九奇峰,阴为石门涧。桑疏:塔,宋韩侂胄建,今半颓。寺,我圣祖撤而大之,事岂周颠仙人、赤脚僧言,在竹林寺,竹林废寺也。相传有影无形,而其址与天池近,因饰天池赐铜钟一、象鼓一,山阴高寒,陶力不支,覆以铁瓦。朱子曰:有石池,泉水不竭。桑疏:寺西有聚仙亭,以祀天眼尊者、周颠仙、赤脚僧、徐道人,故亦曰四仙亭。西有文殊台,西南有舍身崖。桑疏:石挺出虚空中数丈,下瞰绝壑,观者懔懔不自持。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