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② | 上页 下页
致季诺维也夫信


  致季诺维也夫信(1)(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亲爱的季诺维也夫[1]同志:

  请允许我向您报告一些中国的情况,因为中国的民族运动对世界革命有很大的意义。

  中国,作为“国际殖民地”和整个充斥外国大工业商品的市场,不能独立和正常地发展自己的资本主义。

  没有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小手工业者不能加入无产阶级的行列,在很多情况下助长了盗匪,增加了“雇佣军”;而流落到商业中心的,就彼此进行激烈的斗争,并沦为半苦力、半乞丐、半盗匪。经营外国货或为外国资本家提供原料的商业资产阶级没有自由,并依赖国际帝国主义。至于工业资产阶级,它还十分年轻,谈不上同国际资本家竞争。但是战争[2]以后,由于世界资本的削弱,就比较有可能发展了。一九一九年开始的声势浩大的反日运动(抵制日货)表明,中国的经济机体在起很大的变化。最近几年我们目睹反对督军的斗争,其要求是:“制定宪法,裁减军队,调整财政”,或者“禁止出口棉花”,“国货和外国货税收平等”等等。当然,进行这一斗争的资产阶级分子以“礼”而行,做得很温和,很容易让步。他们有时接受帝国主义方面的“帮助”,以威胁督军们,有时向督军们摇尾乞怜,请求他们站在“政府”的立场维护民族工业的利益;但是,由此尚不能得出结论说,中国资产阶级根本没有民族革命和民主改革的要求,因为民族革命和民主改革会使它有可能得到规模大得多的发展。因为工人阶级已经存在,所以这一不可避免的改革以更革命的途径,更尖锐的方法进行,对它更有利。因为遭受宗法传统痛苦最深的首先是无产阶级和农民。但是,中国的农民现在还是社会最保守的部分,因为尽管他们因帝国主义和督军的盘剥而遭受破产,但是,他们还是没有看到自己的敌人,因为这些敌人远在城里和海外,同俄国完全不同,那里有个时候每个农民都可以看到自己村子里的地主。而中国的无产阶级很年轻,人数少,同农村和宗法制度还有联系,他们经常被淹没在汪洋大海一般的“流浪汉”、“共济会”英雄和雇佣军以及盗匪中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认为,中国无产阶级还“不是一支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这十分正确。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弱小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无疑在于,一方面组织和教育劳动群众,一方面扩大和推动民族革命斗争向前发展。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深信不疑,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民族运动中组成强有力的劳动群众的左翼,保持党的独立性,我们就不用害怕会在“资产阶级民主中溶化”。因为无产阶级自然是唯一彻底的革命力量,只有它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他们将集中和积蓄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将保证他们达到最后目的——共产主义的胜利,只有通过积极参加民族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才能保证他们取得这一胜利;他们从这一斗争中才能变得更坚强、更自觉和更有战斗力。

  然而大家都明白,在目前的中国,仅仅靠如此薄弱的无产阶级,尤其是靠上几十名共产党员,是无法完成民族革命的。需要一个坚强的群众性的民族政党。中国唯一重大的政治集团是国民党。这个政党也是从宗法制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可以理解,它成立之初就由对革命抱有浪漫主义理解的知识分子组成,过去采取过,现在有时还采取带有冒险性质的军事行动。它是脱离人民群众的。但是,它适应中国的实际,还是逐渐为自己争得了威望和人民的同情。因此,它吸引了不少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甚至工人,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的革命纲领。它现在开始寻找人民的支持,并试图较接近群众。不能忽视这个党,反对它的斗争是没有意义的,而让对它听之任之也就等于有意识地削弱民族革命运动。因此,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六月十日至十九日)通过的提纲指出,共产党有必要担负起改组国民党的任务,以补充劳动人民成分,来扩充国民党,巩固它的革命立场,并以此加强共产党对它的影响。所有这一切应当与工会的和我们党的组织工作同时进行。

  但是,在代表大会[3]上发现,所谓的“左派共产党员”反对这个策略。这些同志本身动摇得很厉害,他们忽而担心被“资产阶级民主溶化”,主张只有国民党有影响的地方才可以支持它,而没有影响的地方,不必帮助它发展;忽而又认为,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在“纯粹”共产主义的旗号下不能成为群众性的政党,建议将共产党改称为“工人党”。幸好这一错误的方针被代表大会大多数人否决了。

  中国共产党还很年轻,不能正确地估计客观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希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能给它指出更正确的道路,希望苏俄给予中国民族运动以更大的关注。

  致以

  共产主义敬礼!

  中国共产党员 瞿秋白

  1923年6月21日

  注释

  [1]季诺维也夫(Григорий Евсеевич Зиновьев,1883—1936)苏联政治活动家。当时任共产国际主席,1936年被苏联政府处决。

  [2]战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3]代表大会,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在广州举行。

  (1)这封信由中央档案馆提供中文译文,又根据俄文原文进行了校订。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