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启超 >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 上页 下页
第五章 佛学时代(2)


  四、法相宗。法相、天台、华严三宗,亦称教下三家,皆大乘妙谛,而当时佛学中最光大者也。此宗一名唯识宗,以大意明唯识故;又名慈恩宗, 以开祖为慈恩故。本宗印度传法,最为分明。佛说大乘经中,《华严》《深密》《楞伽经》等,阐扬“万法唯识”之义,实为斯学所本。佛灭后九百年,弥勒慈尊应无著菩萨之请,说“五部大论”,所谓《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大庄严论》《辨中边论》《金刚般若论》是也。无著承弥勒之旨,复造《显扬论》《对法论》等;同时有世亲菩萨(无著之弟)造《五蕴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等,大弘斯旨。复次佛灭后十一世纪,有难陀、护法尊十大论师,皆注世亲《三十颂》,各有心得。而护法之弟子戒贤论师,所谓“传法大将”,冠绝一时,深究瑜伽、唯识、声明、因明等之蕴奥,在五印度中,号称辩才第一,传钵奘师,以惠震旦。自兹以往,西域此学微矣。唐贞观三年,玄奘三藏求法西行(坊间小说《西游记》,即演奘师事迹也),孑身遍历五印,得礼戒贤,尽受五大论(即弥勒所造)、十支论(即无著以下所造),博通因明、声明诸学(印度当时有所谓“五明”者,佛徒、外道并学之。其因明即名学,日本所谓论理学也)。归国以后,弘畅斯旨,实为法相宗入中国之嚆矢。玄奘高足窥基,号慈恩法师,悉受微言,妙达玄旨,于是述疏证义,确立宗规。本宗大成,实由于是。再传为淄州惠治,著《唯识了义灯》,三传为朴扬智周,著《唯识演秘》。经此数师,宗义遂日以光大。

  五、三论宗。三论者,(一)《中论》、(二)《十二门论》、(三)《百论》也。前二为龙树菩萨造,后一为提婆菩萨造,故本宗祖龙树、提婆(或加《大智度论》,亦名四论宗)。鸠摩罗什实提婆三传弟子也,传法东来,专弘此宗,四《论》翻译皆出其手。什师门下,生(道生)、肇(僧肇)、融(道融)、睿(僧睿)、影(昙影)、观(慧观)、恒(道恒)、济(昙济)之八杰,皆受大义。昙济授道朗,道朗授道诠,道诠授法朗,法朗授嘉祥,至嘉祥大师(名吉藏)而此宗全盛。其后玄奘复从印度清辨、智光两大师,更受微言;复有地婆伽罗者东来,口授宗义于慈恩。慈恩远承什译,近禀奘传,旁参伽说,著《十二门宗致义记》,而此宗遂以大成。

  六、华严宗。我佛世尊,从菩提树下起,即为深位菩萨文殊、普贤尊说《华严》三十八品十万偈,实佛乘中甚深微妙、一乘最极之法门也。当是时声闻缘觉,根器未熟者,听之如聋如哑。佛灭五百年,马鸣菩萨作《大乘起信论》,演真如缘起法门,即本此经。次七百年,龙树菩萨出现,造《大不思议论》以解释之。次九百年,天亲菩萨造《华严十地论》。此三师者,称本宗印度之列祖。其在支那,东晋义熙十四年,跋陀罗始译《华严》六十卷。其后诸师,讲说流布制疏撰章者虽不鲜,然未能确然成一宗派。陈、隋间, 杜顺禅师始提义纲,标立宗名,著《华严法界观门》《五教止观》《十玄章》等,大畅妙旨,是为开宗初祖。二祖智俨作《搜玄记》《孔目章》等,三祖法藏称贤首国师,作《五教章》以明本宗之教相,作《探玄记》二十卷,以解华严,其余著述尚二十余部。圆宗宗风,至此大成,故贤首亦称华严太祖。贤首殁后,有慧苑者,私逞臆见,刊落师说,宗统将坠,四祖澄观慨之,作《华严大疏钞》,破斥异辙,恢复正宗,诸祖心传,赖以不坠,所谓清凉国师是也。五祖宗密称圭峰禅师,绍述清凉,盛弘华严,兼通诸宗,斯道益以光大。此五杰者,所谓华严五祖也。

  七、天台宗。亦名法华宗,盖以依《法华经》立宗故。此宗不上承印度, 创始之者实由我支那,则智者大师其人也。师名智顗,陈、隋间人,以居天台山,故此宗得名。时有南岳慧思禅师,德高一世,自证三昧,智者往谒之。则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乃使修《法华》三昧。越十四日,智者大彻大悟,遂直接佛传,创立此派。荆溪尊者(智者第六代法孙也)《止观义例》云“一家教门,所用义旨,以《法华》为宗骨, 以《智论》(按:指《大智度论》也)为指南,以《大经》(按:指《涅槃经》也)为扶疏,以《大品》(按:指《大品般若经》也)为观法;引诸经以增信, 引诸论以助成;观心为经,诸法为纬,织成部帙,不与他同”云云。本宗创立之真相,实括于是。次有章安大师承天台后,广传宗风。天台惟散说,章安始结集,以成一宗典籍,以作一家纲目。次有智威、慧威、玄朗、妙乐并称龙象。中唐以后,荆溪尊者湛然最显焉。

  八、真言宗。佛教有显、密二教之别,此宗即所谓密教也。密教者何?不恃言语以立教者也。据佛家言,佛有三身:(一)释迦佛,(二)大日如来佛, (三)弥陀佛,实一佛之德所流出之三体也(按:略如耶教三位一体之说)。大日者,释迦之法身;释迦者,大日之化身也。故后世学者综别诸宗,亦分为释迦教、大日教、弥陀教三类。今所举十宗,惟真言宗属大日教,净土宗属弥陀教(今妇孺通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宗弥陀教也),余八宗皆属释迦教。相传金刚萨埵亲受法门于大日如来,如来灭后七百年,萨埵以授龙猛菩萨, 龙猛授龙智,龙智授善无畏,善无畏始来唐,翻《大日经》,以授金刚智。金刚智实支那传法初祖也。其后不空和尚东来,承金刚智之后,复从事翻译, 为玄宗、肃宗、代宗三代国师。真言宗之确立,实自不空始。虽然,此宗不盛于我国。后经空海(即创造日本字母之人)传诸日本,日本今特盛焉。西藏、蒙古、暹罗亦行之。

  九、净土宗。此宗所依者,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一论(《往生净土论》,天亲菩萨造),以念佛借他力而求解脱,即所谓弥陀教也。印度先师,推天亲菩萨。天亲入灭后五百年,菩提流支始传净土法门于震旦。先是,后汉时安息国沙门安清高始译《无量寿经》二卷,及晋慧远法师,结白莲社于庐山,念佛修行,已为此宗之嚆矢,然法门未备。菩提流支之入中国,实北魏永平元年也。流支以授昙鸾,鸾著《往生净土论注》,大弘斯旨。其后隋大业间有道绰,唐贞观间有善导,皆铮铮大师也。禅宗、天台、法相、华严等诸宗虽极盛于当时,然其教理甚深微妙,非钝根浅学人所能领解,故信奉者仅在士大夫。独净土宗以他力教义,感化愚夫愚妇,凡难解之教理概置不论,故其势力广被,披靡全国。善导禅师在世之时, 屠肆殆无过问者云,其力量可见一斑矣。今世俗所谓佛教者,大率犹汲此宗之末流也。

  十、禅宗。法相、天台、华严,称曰“教下三家”,禅宗称“教外别传”。此四宗者,皆大乘上法,各有独到,而中国佛学界之人才,亦悉在于是矣。禅宗以不著语言、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为教义,一变佛教之窠臼,后此宋、明间儒佛混合,皆自此始。此宗历史,相传灵山会上,释尊拈花,迦叶微笑,正法眼藏,于兹授受。其后迦叶尊者以衣钵授阿难,中间经历马鸣、龙树、天亲等二十七代,密密相传,不著一字,直到达摩禅师。自迦叶迄达摩,是为印度二十八祖。达摩承二十七祖之命,东渡震旦,当梁武帝普通七年,始至广东。后入嵩山,面壁十年,始得传法之人,传已,遂入灭。故达摩亦称震旦禅宗初祖。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皆依印度祖师之例, 不说法,不著书,惟求得传钵之人,即自圆寂。至五祖弘忍,号黄梅大师, 始开山授徒,门下千五百人,玉泉神秀为首座,竟不能传法。而六祖大鉴慧能,以不识一字之赁舂人,受衣钵焉。后神秀复师六祖,悟大法,于是禅宗有南、北二派,南慧能,北神秀也。自六祖以后,钵止不传,而教外密传, 遂极光大。尔后遂衍为云门、法眼、曹洞、沩仰、临济之五宗。宋、明以来, 益滔滔披靡天下。今列禅门五宗表如下: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以上诸宗传授之大略也。至各派之长短得失,固非浅学所能言,亦非本论所应及,故从阙如。若吾国佛学之特色,及诸哲学说之尤精要者,请于次节试论之。鄙人虽好学佛,然实毫无心得,凡诸论述,皆贫子说金之类而已。此节所记历史,据日本人所著《八宗纲要》《十二宗纲要》《佛教中各宗纲领》等书,獭祭而成,非能自记忆自考证也。但合彼十数万言之书,撮为数页,亦颇劬耳。此等干燥无味之考据,知为新学界所不喜,但此亦是我国学术思想一大公案,学者所不可不知也。撮而录之,亦足以省翻检之劳云尔。

  著者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