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原杀


  (暗杀与自杀)(一九一三年九月一日)

  天祸中国,杀机四伏,怨气郁蒸,愁云漫空。或争权固势,煽动兵机;或邀宠希恩,杀人献媚;或擅含沙之技[1],弹肉横飞;或极愤世之心,饮刃自裁。同兹世也,人何以慈祥乐利,吾何以残暴愀哀。同兹时也,人何以熙皞雍和[2],吾何以恣睢怨戾。光风霁月之天,乃一变而为血浪燐光之域。耗矣哀哉!吾少典[3]氏之子孙,不死于暴君,不死于强敌,不死于水火,不死于疫疠,而将死于互杀、自杀以无噍类也矣!呜呼!岂不痛哉!

  夫好生恶死,物之性也。爱平和,疾残暴,又人之情也,今之人胡以反是。生也弗乐,死也弗悲,背平和而蹈残暴,是物失其性,人失其情,天地失其常。顾天犹是此苍苍者也,地犹是此莽莽者也。江山草木,景物依然,东南未倾,西北未拆[坼],则又生息于其间者,有以造其象,天地乃因其象而易其常,夫岂一朝一夕之故哉!

  数月以来,宋遯初殂于沪滨[4],徐宝山死于扬州[5]。手枪炸弹,争鸣南北。政会之所,蛇影杯弓。团而曰血光[6],党而曰暗杀,不祥之言,闻之骇愕。同是有生之伦,苟无绝大冤仇,乌忍置之死地。同负有觉之躯,苟无绝大罪恶,讵可绝其生机。今竟悍然行之,甚且善恶不辨,恩怨无关,受命黄金,遽逞黑铁,暴兽相食,曾不是过。是谁作俑,拨此杀机,其肉岂足食乎?

  暗杀之祸未已,自杀之风又方继轨以来。顷者,保定军官校长蒋方震自行枪杀[7]。呜呼!社会恐怖,人生厌倦,至兹已极。而环顾大宇,种种现象,有以造人间厌苦愁怨之思,开社会险恶恐怖之端者,尚滔滔乎不知所届。棘地荆天,晦冥闭塞,前途绝望,人生难安,不及十稔[8],中原其大乱乎?世有仁人,岂忍坐视四亿同胞惨痛以死而不救也。救之之道奈何?亦曰弭杀而已。

  今欲论弭杀之术,不可不先究暗杀、自杀之原。暗杀何由而起乎?论者佥谓起于政治之不良。清之季世,摧折民权,一二精诚先烈,起而与之抗战。彼时权威赫赫,羽卫众多,将欲惩其元恶以警众厉,势不能不出于暗杀,于是徐、吴诸公首开暗杀之先路[9],断头绝脰,有所不辞,而暴俄专制毒压,暗杀亦至酷烈,则暗杀起于不良政治,彰彰明甚。顾共和肇建以来,暗杀之风转而愈倡愈炽者何欤?谓今日共和政治果遂为至良政治,吾不敢断言;然谓今日共和政治,其不良乃较前清专制政治为尤甚,吾斯亦未之敢信;则暗杀之所以炽盛于今日者,不良政治之余波耳!不良政治基于暴力,为世间一种罪恶;暗杀手段亦基于暴力,亦为世间一种罪恶。以暴力止暴力,以罪恶除罪恶,以毒攻毒之计也。稍有不慎,贻害靡穷。今不良政治既倒,而随不良政治发生之暗杀手段,尚依然效用于人间。专制之暴力熄灭,暗杀之手段横行;专制之罪恶湔除,暗杀之罪恶滋长;有以知依暴力求政治上之幸福者,其结果终于以暴易暴,真实幸福仍不可得也。于此不思所以弭之,涓涓一滴,酿为横流,其患害人间,实有烈于洪水猛兽者矣。今欲弭之,非残杀恐喝之能为功,亦非严刑密法之能奏效。盖夫一时人心既陷于狂涛之中,其间实有无形之魔力驱策之,使入此潮流,纵或威之以祸,尼之以力[10],彼亦有所不顾,惟感之以至性,动之以至理,启其悔悟,辟其迷惑,灵明一念,或有向阳之机。为今之计,吾人当发挥正义,维护人道,昭示天地之常则,回复人类之本性,俾人人良心上皆爱平和,则平和自现,人人良心上皆恶暴力,则暴力自隐,人人良心上皆悔罪恶,则罪恶自除。人心一念之悔,万象昭苏之几也。凄怆愁苦冤仇恐怖之天地中,涌现光明和乐之域,即在俄顷,万种杀机,一切恶根,胥如春雪朝露,阳光一耀,倏焉销灭矣,是在吾人心造之耳。

  自杀又何由而起乎?宇宙万象,影响于人类精神上之变化者至极复杂,渺不知其主因何在也。即如蒋君自杀一端,就蒋个人观之,则出于一时愤激。就其愤激之原因考之,则又原于校事棘手,其影响及于一人,其原因基于一事,其愤激起于一时。若就社会现象观之,则蒋君自杀之现象,实为无量之他种社会现象促动之结果。模仿其一也,激昂其二也,厌倦其三也,绝望其四也。积此种种之心理现象,而缘于一事,发于一朝,其所由来者渐,其所蕴积者素,而所以激发此心理现象者,实为其对象之罪恶的社会现象也。人类富于模仿,有不知不识而从其途辙者,乃社会力之一种。今人轻身好杀,相习成风,自清季已然。陈天华[11]、潘宗礼[12]、杨笃生[13]诸先辈,均以爱国热诚愤极蹈海而死,自杀之端遂倡于国,而接其踵者时有所闻,则模仿之力也。鄙陬之乡有自裁者,其家人或多相继出此,且有以同一方法行于同一场所者,庸俗不察,指为冤魂作祟,抑知此亦模仿之故。然发见此等事实之家,其家庭隐痛必有难言者。故蒋君之自杀,模仿或其一因,而校事棘手又其触发之机也。复次社会不平,往往激起人心之激昂。光复以还,人心世道,江河日下,政治纷紊,世途险诈,贿赂公行,廉耻丧尽,士不知学,官不守职,强凌弱,众暴寡,天地闭,贤人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稽神州四千余年历史,社会之黑暗,未有过于今日者。人心由不平而激昂,由激昂而轻生而自杀,激之使然,乌足怪者。复次,政俗不良,人心[怀]厌倦之思。世之衰也,忠贤放逐,归隐林泉,其极乃至厌倦人世,饮恨自裁。在昔暴秦肆虐,仲连蹈海[14];楚国不纲,屈子投江[15],一瞑不顾,千古同悲。而清洁之流,不为世容,相率黄冠草履,歌哭空山[16]者,征诸史册,尤不可以缕[偻]指数,则厌倦浊世,宁蹈东海而死,古今有同兹感慨者矣。复次绝望亦为自杀之最大因缘。自古忠臣殉国,烈女殉夫,临危尽节,芳烈千秋,此其忠肝义胆,固可歌可泣,有足称者。然人见忠臣之殉国也难,而忠臣之所以殉其国也不难;人见烈女之殉夫也难,而烈女之所以殉其夫也不难。盖忠臣烈女之所望于其国于其夫者,至恳且厚,举其毕生之希望既寄于其国其夫,一旦国危夫死,天长地久,绵绵无尽,更无可望者,则其殉之以出于自裁,其精神上实死,而愉快有甚于生而痛苦者焉。满清末造,吾人犹有光复之希望、共和之希望,故虽压迫横来,而吾人以有前途一线之望,不肯遽灰其志,卒忍受其毒苦。今理想中之光复佳运,希望中之共和幸福,不惟毫末无闻,政俗且愈趋愈下,日即卑污,伤心之士,安有不痛愤欲绝,万念俱灰,以求一瞑,绝闻睹于此万恶之世也。呜呼!社会郁塞,人心愤慨,至于此极,犹不谋所以救济之。世变愈急,人生苦痛且随之益增,而生活艰窘,饥寒更相困迫,佛说天堂而天堂无路,耶说天国而天国无门,万象森罗中,但有解脱之一路,即自杀是也。哀哀禹域,神明胄裔,行见其相杀、自杀以终也。然则求之荒渺,探之幽玄,毋宁各自忏悔,涤濯罪恶,建天堂天国于人世,化荆棘为坦途,救世救人且以自救,茫茫来纪,庶尚有生人之趣乎?呜呼!

  署名:李大钊

  《言治》月刊第1年第4期

  1913年9月1日

  【注释】

  [1]含沙之技 含沙,即蜮,古代传说中一种害人的动物,能在水中见人影而向之喷沙,使人致病,剧者竟至死亡,故又称为含沙。典出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含沙之技”比喻暗中诽谤中伤的恶行。

  [2]熙皞雍和 和乐,怡然自得。严复《主客平议》:“熙皞之民,耕三余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3]少典 人名,有二说:一说是黄帝的生父,见《国语·晋语四》;一说是黄帝的生母,见《汉书古今人表》。总之,是黄帝的先辈,故此处有“吾少典氏之子孙”之说。

  [4]宋遯初殂于沪滨 宋遯初即宋教仁,此处指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事件。参见《隐忧篇》注21。

  [5]徐宝山死于扬州 徐宝山,生年不详。水手出身。辛亥革命时被推为扬州军政分府司令。民国成立后,于1912年4月自请撤销扬州军政分府。1913年5月23日在扬州被炸身亡。

  [6]团而曰血光 指“血光团事件”。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后,在革命党人的坚持下,上海地方检察厅拟审讯宋案主谋赵秉钧(时任袁世凯政府国务总理)、洪述祖(时任内务府秘书)。袁世凯为掩盖罪责,用重金收买天津一女学生周予儆,于5月16日来到北京地方检察厅,自称是“女子暗杀团团长”,并称现有“血光团”在京津地区专事暗杀官员、颠覆政府的活动,又诬称黄兴是“血光团”团长。据此,袁世凯政府下令京津军警搜捕“血光团”,借此逮捕国民党议员。同时,北京地方检察厅认定黄兴犯有组织谋杀要人案,要求黄兴到庭接受审理,以此转移全国人民对刺宋主谋人赵秉钧的注意。此后,袁世凯与国民党双方的斗争逐步明朗化。

  [7]蒋方震自行枪杀 蒋方震(1882—1938),字百里,浙江海宁人,1901年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1903年在东京主编《浙江潮》,宣传革命。1906年回国,不久又赴德国实习军事。1910年回国,任禁卫军管带。武昌起义后至杭州,任浙江都督府总参议。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因校事曾用手枪自杀未遂。著作有《蒋百里全集》。

  [8]十稔 稔音rěn,年。《国语·晋语八》:“国无道而年谷和熟,鲜不五稔。”韦昭注:“稔,年也。”谷熟丰收也谓之稔。十稔,即十年。

  [9]徐、吴诸公首开暗杀之先路 徐即徐锡麟(1873—1903),浙江山阴人,字伯荪。1907年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吴即吴樾(1878—1905),安徽桐城人,字梦霞。1905年在北京车站谋炸清廷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参见《暗杀与群德》注⑧与注⑨。

  [10]尼之以力 尼:止也。阻止,阻拦。《孟子·梁惠王下瑏瑦》:“止,或尼之。”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康(有为)梁(启超)诸人,乘时进以变法之说,耸动国人,守旧党尼之,遂有戊戌之变。”

  [11]陈天华 (1875—1905),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1903年赴日留学,作《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宣传革命思想。1904 年2月与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筹划在湖南武装起义,事泄后逃往日本。1905年在日本参加组建中国同盟会。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划》,他为表示抗议,于1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投海自杀。

  [12]潘宗礼 (1865—1906),字子寅,号英伯,清代通州人。“少英敏,负隽才,卓荦有大志,不屑为举业,肆力科学,长于英文。”1904年,任通州学董。1905年,由直隶学务处派往日本考察。在日期间,除参观考察外,自聘教员学习音乐、体操。1906年1月2日(阴历十二月初八),潘宗礼在回国途中,在朝鲜仁川停留。1月3日,随同人登岸,目睹朝鲜人民“受日人虐待,心即恻然”。当日返回船上后,又读到华商传阅的朝鲜爱国大臣闵永焕殉国遗书,潘“痛哭失声”。是日晚,与友人留下遗书、日记与条陈,投海自尽。其遗著为条陈十四条,大意谓“请政府以真心行新法”,“变装、剃发”,“速行立宪”等。

  [13]杨笃生 即杨守仁(1872—1911),原名毓麟,字叔一,一字笃生,湖南长沙人,1898年考中进士,1902年赴日留学,与黄兴、陈天华等编印《游学译编》。1905年担任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随员。1907年与于右任等创办《神州日报》,任总撰述。1908年赴英国,任留欧学生监督秘书,不久去苏格兰留学,研习英文。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忧同志牺牲,愤清廷腐败,赴利物浦投海自杀。著有《新湖南》等。

  [14]仲连蹈海 仲连,即鲁仲连,又称鲁连,战国时齐人。游于赵国,适逢秦国围赵急,魏使新垣衍请帝秦,鲁仲连力言不可,并说:“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15]楚国不纲,屈子投江 纲,纲维,法度。不纲,即失去纲维,政治紊乱。屈子投江,即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全句指楚国政治腐败,迫使屈原这样有才干的政治家自杀。

  [16]黄冠草履,歌哭空山 黄冠草履,又作黄冠草服,指粗劣的衣着,借指草野隐士。歌哭,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谭嗣同《除夕感怀》诗:“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山涯不容漂泊之人。”全句指高洁之士不容于世,相率退隐山林,徒发悲伤之情。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