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黃仁宇 > 中國大歷史 | 上页 下页
第十九章 百日維新、民國成立和五四運動(6)


  【國民黨與共產黨】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之後,事實之衍進速度提高。中國共產黨於一九二一年七月誕生。孫中山之政黨前後曾用四種不同名目,至是改稱中國國民黨。一九二四年,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時,決定改組,自此其機構仿傚蘇聯形式。蘇聯及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一時扮演了重要角色。孫執行他的聯俄政策,已讓中共黨員個別加入國民黨。一時很多青年志士或直接參與北京五四示威,或間接被五四運動感化,都奔向南方,實踐著革命的道路。

  第一次國共合作維持了三年多。孫中山在一九二五年逝世,他在中國歷史中最顯赫的領導人地位,經過一段明暗鬥爭,為蔣介石所掌握。他的北伐即開始於次年。在消滅軍閥的過程中,這軍事行動甚為成功,但是自一九二七年四月開始,蔣發動「清黨」,初行於上海,不久之後,舉凡國民黨所統轄的城市都在拘捕槍斃共產黨員,蔣總司令和國民政府以自衛為解釋。他們提及共產黨人陰謀從內奪取政權。共產國際甚至鼓勵中共對蔣作人身傷害。中共和一部分外國人士則指摘蔣介石背信,他有了上海金融界支持,已不需蘇聯援助。

  美國新聞記者艾薩克(Harold Isaacs)稱這段分裂為「中國革命之悲劇」。這「悲劇」也可以由五四運動領導人物之出處一眼看出。李大釗為中共發起人之一,被張作霖於一九二七年拘捕後絞死。陳獨秀也是中共發起人,並且被選為第一任秘書長。因為一九二七年所受的挫折,他首先被黨中人士罷免秘書長,次又開除黨籍,以後他更被國民黨政府拘獲而判徒刑,一九四二年因癌症死於獄中。蔡元培利用他為國民黨元老的身份保障人權,防制以學生運動遂行政治目的。直到一九四〇年去世,他一直不受南京政府(後遷重慶)歡迎。魯迅替上海一家報紙寫專欄,也在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裡活動,卻終身不離開上海公共租界,最後死於一九三六年,享年五十五歲。胡適在國民黨統治下任北京大學校長,日後他的著作極受馬克思主義學者的無情批判。一九五八年後他在台北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一九六二年死在任上。此外尚有五四時代的學生領袖,如羅家倫和傅斯年,都在台灣以教育家的地位著稱。但是二十世紀中國一大哲學史家馮友蘭留在大陸,受當局批判無數次。

  從這剖面著來,即見問題之大非國民黨或中共能全部掌握。一九二〇年間,這大問題構成相當的壓力,逼迫著中國受過教育的精英與傳統分離。倘非如此,這批人士也仍會依老例以文人而任職為官僚。可是縱然如是,這種運動也方才伊始。如果要使中國能以數目字管理,所有的改造還要達至下層,影響到所有農民。即是李大釗和毛澤東有了若干從何處動手的籠統觀念,此刻也無人能寫成計劃按步實施,也決無人能在此時夢想整個衍變竟是要將一種「商業系統」加之於下面這巨大而且混同一致的麵包上去。一九二七年,李大釗已被絞死,周恩來剛在上海逃脫,毛澤東決定上井崗山組織武裝部隊。

  這時候,當權的人和在野反叛的人同樣不能了解他們自己的行動已是以前歷史之所無。熱烈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只能想到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再進而為社會主義,然後完成共產主義。他們將「主義」翻來覆去,也不過希望模仿蘇聯或可將革命縮短,在以上程序裡減省一兩步。只是要從組織農民著手,這提議就已使陳獨秀不能容忍。他想不開何以世界上最前進的計劃可能在人類最冥頑落後的分子手中完成。這時候,即是瘋狂的人也不敢預言,僅是要在中國全面行使以貨幣管制的方式,即先要經過蔣介石五次對紅軍的圍剿,中共的突圍長征,西安事變,八年抗戰,接著又有四年內戰,更還有稱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亂局;即使是我們也不能想像這一切為必然。假使不把過去三個大帝國演變的程序擺在腦中的話。將一種新的組織之原則加在一個泱泱大國頭上,確有愚公移山一樣的困難,何況在改造過程之中這國家的人口又從當初的五億左右增加了一倍。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