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云中岳 > 草莽芳华 | 上页 下页
一七〇


  §第三十六章 秋水伊人

  近午时分,赵子玉姑娘穿了一身青儒衫,出现在芜湖码头,女扮男装翩翩浊世佳公子,确是惹人注目。

  安庆来的船缓缓靠上了码头,下船的旅客中,出现了紫金凤与尹琴姐妹俩,带了两名侍女与两名从人,匆匆上了码头。

  尹琴看到了急步排众而来的赵姑娘,不由一怔,讶然迎上问:“咦!赵公子,你的脸色怎么这样难看?你……”

  赵姑娘满脸愁容,惶然道:“尹姑娘,天磊哥走了。”

  “怎么?他……”紫金凤惊问。

  赵姑娘苦笑,幽幽一叹道:“昨晚上走的。他的伤还没好,昨天我有事,离开宁宣一个时辰,他便匆匆走了。”

  “哎呀!说好了等我们回来接他回安庆,他怎么走了?可留有口信?”

  “没有。”

  “不辞而别?熊东主怎么说?”尹琴抢着问。

  “据熊东主说,我离开不久,有个五十来岁的人,登门求见天磊哥,说是有要事面陈。之后,天磊哥打发来人走后不久,便悄然从后门走了。”

  “老天爷,这是怎么一回事?他的伤尚未养好,就不怕人家担心。”紫金凤焦急地说。

  “会不会有了意外?”尹琴问。

  赵姑娘摇头道:“不可能是意外。我知道,他不愿与我久处,上次在九江,他也是一声不响便一走了之。”

  “咱们得设法找到他。”尹琴急急地说。

  赵姑娘满怀幽怨地说:“我已经派人四出打听了,迄今仍无消息。”

  “咱们赶快分头寻找……”

  赵姑娘黯然地说:“恐怕我不能留下来了。昨日我接到家书,须尽早动身返家,这里的事,只好劳驾你们两位了。我等你们来,就是为了这件事。走吧,咱们到住处再商量。”

  紫金凤出动了不少人,四出打听银汉孤星的消息。可是,她们失望了,犹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两月前,河南府嵩县,小地方。

  地方虽小,却出了一位大名人伊尹,商朝的贤相,助汤伐桀名标青史。伊尹的出身大有问题,事迹近乎神话。据说,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长而相殷;他的姓采桑涧是伊河的一条小支流,在嵩县南北流入伊,目下仍称为空桑涧河。

  出南门沿小径南行,约八里地便到了空桑涧。这一带全是山,整个嵩县位于山区的一处小盆地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小官道通向东北一百六十里的府城。另有一条小道至伊阳县。西南,是伏牛山区,走上百里不见人烟并非奇事,生活在这一带,不啻置身化外。

  距空桑涧的里余,有一座小村庄,地名柏谷乡。这是南入山区的最后一座小市集,也是附近四乡的农产聚散地。北面两里地,另有一座小村叫唐聚。

  唐聚,顾名思义,便知是一姓村,是姓唐的族人聚居之所。在河南府,以“聚”为名的村落平常得很。在陕西西安附近,则称曲,如韦曲、武曲、樊曲等等,与河南的聚性质相同;凡是冠以姓者,定是一姓村。

  唐聚由于是一姓村,而且人丁甚旺,因此形成嵩县数一数二的大族,也自然而然地形成可左右地方的潜势力。村位于南北要道,小径贯村而过,实际控制住南面的柏谷乡,控制住柏谷乡的咽喉。很久很久以前,相谷乡进城的小娃娃们,经常与唐聚的小娃娃冲突。

  久而久之,柏谷乡的人,与唐聚的人便成了仇敌。到底仇是如何结的?恐怕谁也弄不清,也许是上一代又上一代,某一方面的小娃娃吃了亏,然后是报复又报复。小娃娃们长大了,就这么一代又一代地交代下来,彼此势成水火,挑剔报复循环不绝,愈演愈烈。终于,在四五十年前演成了大火并,开始出人命。

  总之,柏谷乡在先天上便吃了亏,人不够团结是原因之一,最要命的是乡人进城,非走唐聚不可,除非一二十人结伙而过,不然保证会被打得头破血流。

  多年前,柏谷乡的人不胜其扰,忍痛改道走西面的大王涌,宁可多走六七里,算是让步放弃路权。

  唐聚得意了许多年,但这几年又蠢然欲动,似乎仍不满足,不时派人辩说大王涌的人,要求大王涌的人封路。大王涌的人当然并不傻,如果封路,那么,柏谷乡可能以牙还牙,也断绝大王涌的人至柏谷乡赶集的权利,岂不两败俱伤?因此一直就没答应。当然,大王涌的人也看不惯唐聚那些人的嘴脸。

  唐聚的族长唐柱国,犯了他一生最大的错误,不该恼羞成怒迁怒大王涌的人,两面树敌犯了大忌,竟然不择手段威迫利诱,阴谋难逞终于引起了一场械斗,那会有好处?一动刀枪,难保没有人受伤。

  柏谷乡当然站在大王涌的一边,虽不曾参与械斗,但送粮送牲口致意在所难免。这一来,三方面壁垒分明,巨变在蕴酿中。

  直至十余年前,柏谷乡萧家竟然出了一位曾经高中进士及第,外放知县的萧宗慈,这件事方冷却下来。

  唐聚的子弟天胆也不敢与朝廷的命宫作对,仇恨暂且压下静待机会,不时请巫师施术,想降灾萧家除去眼中钉。

  萧宗慈是个深明大义的读书人,从未想到公报私仇,甚至他派人迎接家小赴任,走的也是大王涌而不走唐聚,可知他的为人了。

  十余年来,他仕途多舛,不但不曾晋升,甚至曾经闲置了几年,他丝毫不以为意,似乎对功名仕途并不热衷。糟的是他年过半百,膝下犹虚,萧夫人肚皮不争气,只替他生下两位千金。

  这天,唐聚杀猪宰羊筵开五十席,敦请城内的朋友与四乡的戚朋前来大事庆祝,即席宣布萧宗慈已告老致任,不久便可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返乡。一个告老丢官的人像是落水狗,唐聚的人机会来了,十余年的怨气,终于等到这一天。

  唐聚狂欢了三天,然后是数十天的等待。

  这天,消息传到,萧宗慈的车马已经到了县城。

  萧宗慈傍晚时分抵达县城,利用晚上至城中亲友处拜会。次日一早,立即启程返家,归心似箭,自是意料中事。人是势利的,一个告老致仕的小知县,已没有利用价值,因此送行的亲友少之又少。

  萧宗慈一马当先,他后面一骑,是一位年约三十慈眉善目的壮年人。再后面是四乘山轿,乘坐着萧夫人、次女萧佩芝、仆妇与姑娘的奶娘。山轿后,是乘马的唯一老仆,与请来照料的两名脚夫,四匹载了箱笼行李的健驴。

  如果走唐聚,只有七里路。如改走大王涌,是十四里。他们走上了大王涌小径,预计一个时辰便可到家了。

  七八里路到大王涌,这段路很好走,小径绕过五六处小山坡,路旁绿树成荫,暑气全消。

  走了一半路程,前面山坡下的树林中,突然闪出六七名佩刀持叉挟枪的猎人,拦住去路呵呵大笑。当路拦阻的是唐聚的族长唐柱国,四十来岁年纪,壮得像一条大枯牛,三叉支地拦住去路,大笑着叫:“萧老大,别来无恙,一别十余年,哈哈!还记得唐老大么?赫赫七品知县大人衣锦还乡,宦囊充足,不知刮了多少地皮回家?哈哈!恭喜恭喜。”

  萧宗慈勒住座骑,淡淡一笑道:“唐柱国,你还是老样子,气盛得很。至于我是否刮了地皮,恐怕得劳驾你亲自去打听了。我萧宗慈做了两任知县,箱笼中有两把万民伞,却没有带地皮。哦!一向可好?近年来收成不错吧?”

  唐柱国怪眼乱转,阴阴一笑道:“还好还好,你总算替咱们嵩县人增光不少,咱们嵩县近百十年来,也曾出了不少官,但从没听说他们得了什么万民伞。不过,自己定制三五把万民伞并不难,找几个狗腿子出面起哄不就成了?喂!你那两把万民伞,是不是这样得来的?”

  唐柱国的话,几乎没有一句不带挖苦。壮年人眉锋深锁,大声问:“宗老,这人是怎么一回事?几乎每句话都带刺,听了委实刺耳。”

  萧宗慈苦笑道:“这位是老朽的邻村唐聚的族长唐柱国,咱们自小即经常打打斗斗脱略成习……”

  唐柱国哼了一声,不悦地问:“萧老大,这位是什么人?”

  萧宗慈扳鞍下马,笑道:“是区区的一位朋友,姓盛名永达。哦!柱国兄,可否借借路?十余年久别,归心似箭……”

  “你慌什么?路又不是你萧家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