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王国维 > 王国维文存 | 上页 下页
书巴黎国民图书馆所藏唐写本《切韵》后☆


  巴黎国民图书馆藏敦煌所出唐写本《切韵》凡三种。第一种存上声“海”至“铣”十一韵,四十五行。复有断烂,计存全行十有九,不全行二十有六。以第三种校之,韵字较少,注亦较简。如轸韵“轸”字注云:之忍反,八。第三种“八”作“九”,纽末增一“珍”字。“蠢”字注云:“尺尹反,二。”第三种以“蝽”字为纽首,注云:“尺尹反,三。”次“蠢”字末又增一“蝽”字。“引”字注云:“余轸反,二。”第三种“二”作“三”,末增一“蚓”字。混韵“劓”字注云慈损反,三。”彼本“三”作“四”,末增一“傳”字。“猜”字注云盆本反,二。”彼本“二”作“三”,末增一“体”字。旱韵“亶”字注云多旱反,一。”彼本“一”作“二”,末增一“痩”字。“散”字注云苏旱反,二。”彼本“二”作“三”,末增一缴字。“罕”字下注:“呼旱反,二。”彼本“二”作“三”,末增一“罕”字。

  潜韵“板”字下注云:“布绾反,一。”彼本“一”作“二”,下增一“版”字。“苋”字下注云:“胡板反,一。”彼本“一”作“二”,下增一“僴”字。又此韵末,彼本别增一纽云釺,五板反,一。”第三种,余考定为长孙讷言注节本。则此本韵字较少,当是法言原本。第二种存卷首至“九鱼”,凡九韵。

  前有陆法言、长孙讷言二《序)陆《序》前有一行云伯加千一字。”长孙《序》云又加六百字,用补阙遗。”故韵中有新加字。如东韵蒙纽下云:“十一加二。”洪纽下云:“十一加一。”篥纽下云:“二加一。”忿纽下云:“八加一。”薆纽云十二加一。”余韵仿此。又长孙《序》云:“其杂□并为训解,但“称案者俱非旧说。”(今《广韵》所载长孙《序》删此二条)是法言原书本自有注,故讷言称“案”以别之。今此九韵注中称“案”者八十二条,大抵据《说文》以正字形。又有引《说文》者数十条,虽无“案”字,而亦与称“案”者文例相同,与陆氏原书注例异。是亦长孙氏注,则长孙讷言《笺注》本也。第三种存平声上、下二卷,上声一卷,人声一卷,而平声首阙东、冬二韵,人声末阙廿八铎以下五韵,中间复稍有阙佚。有长孙讷言本所加字,而纽首下但著几字,不著“几加几”。然如平声下仙韵卷纽下“鬈”字。豪韵高纽下“馨”字。青韵宁纽下“宁”字。监韵铦纽下激字。上声静韵静纽下“彭、靖、铮”三字。人声月韵伐纽下“駿”字。没韵末“散”字。薛韵列纽下鷲字。辍纽下“剽”字。锡韵的纽下原字。昔韵末“碧”字。合韵踏纽下馨字。盍韵末“罨”字。皆注云:“新加。”又注文亦间有称“案”者。如平声下仙韵“鲜”字注云:“案《文》作“赢”麻韵蚰”字注云:“案《文》作,蛇,。”阳韵,旸,字注云:“案《文》,碭,。”苌字注云:“案《文》羊桃。”“庄”注云案《文》作,庄,。”尤韵“枕”字注云:“案《说文》原无点。”“裘”字注云案《文》,求,无点。”“鼽”字注云:案《文》病寒鼻塞。”侵韵“针”字注云案《文》作“緘”。蒸韵“兴”字注云:案《文》作“兴”。上声旨韵“児”字注云:“案《文》野牛而青。”语韵“所”字注云:“案《文》,户斤,为正。姥韵“虎”字注云:案《文》山兽之君,足似人足。故足下安人,此,儿,即是古,人,字。”潸韵“版”字注云案《文》判”马韵“马”字注云:“案《文》有四点,象四足”感韵字注云:案《文》作,茼,。”养韵“两”字注云:案《文》廿四铢为两。”有韵“羑”字注云:“案《文》从久。”人声质韵“膝”字注云:“案《文》作,8,。”黯韵“納”字注云:《说文》作,;,。”屑韵“截”字注云:案《文》作,崴,。”作“膜”字注云:案《文》注云:“案《文》从圭作,作,契,。”薛韵“竭”字注云:&《说文》作,渴,。”“揲”字注云:“案《文》思颊反,阅持。

  “剷”字注云案《文》刊。新加。”锡韵“枯”字注云:“案《文》百廿斤。”“役”字注云:“案《文》作,役”麦韵“麦”字注云:“案《文》从来,作,麦,陌韵、“戟”字注云案《文》作,戟,。”盍韵“鲽”字注云案《文》作纟去。”叶韵“晔”字注云案《文》作此,烨,。”此三十二条皆称“案”字,又皆据《说文》为说,与长孙氏笺《注体》例正同。疑亦出长孙氏注本,而删去其案语者。上所举三十二条,乃删之未尽者,盖长孙讷言注节本也。又以书体言,则第一种为初唐写本,第二种、第三种并唐中叶写本。亦足证前者为陆氏原本,后者为孙氏《笺注》本若其节本也。

  陆法言《切韵》五卷,《隋唐》及《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惟《新》、《旧》、《志》并有“陆慈《切韵》五卷”。日本源顺《倭名类聚》引“陆词《切韵》”五十四条,又日本僧瑞信《净土三部经音义》“引陆词《切韵》”十六条,颇见于此三种中,而未见者亦半。盖源顺、瑞信所据,或后人增注之本。此三种亦或有删节,不得谓非一书。《集韵》二冬“苳”字注引“陆词”曰:“苣苳,冬生。”此本冬韵有“苳”字,注云“草名”,而无“苣苳,冬生”四字。盖《集韵》所据亦增注本。日本狩谷望之《倭名钞笺》谓“陆词”即法言。案“词”与“法言”,名字相应。又以《唐写残韵》与彼土所引“陆词《切韵》”校之,半相符合,则狩谷之言殆信。两《唐志》之“陆慈”亦即“陆词”。隋唐间人多以字行,故字著而名隐耳。法言之书,自宋以后,公私书目均未著录。盖自《广韵》盛行,而隋唐诸韵书皆废。此书之佚,已千有余岁矣。

  法言事迹,史不概见,前人亦无考之者。案《隋书·陆爽》传:“爽字开明,魏郡临漳人。”自齐入周。隋时为太子洗马。“开皇十一年,卒官,年五十三。”“子法言,敏学有家风,释褐承郎。”据此,则开皇初,法言与萧、颜诸公论韵时,年才弱冠。而诸公多显于梁、魏、齐、周、之世,于法言均为丈人行矣。其受成书之托,亦即以此。《隋书》又云:初,爽之为洗马,尝奏高祖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上从之。及太子废,上追怒爽曰:“我孙制名,宁不自解,陆爽乃尔多事。扇惑于勇,亦由此人。其身虽故,子孙并宜废黜,终身不齿。,法言竟坐除名。”案太子勇之废,在开皇二十年九月,次年改元“仁寿”。法言除名,当在是冬。《切韵序》作于仁寿二年,云今反初服,私训诸弟。凡有文藻,即须音韵。遂取诸家音韵、古今字书,定之为《切韵》五卷。”是法言撰此书,著手于开皇、仁寿间,而成于仁寿二年也。

  先儒以《广韵》出于陆《韵》,遂谓陆韵部目及其次序与《广韵》不殊,此大误也。以余曩日所考,则《广韵》部目、次序并出李舟,而《切韵》、《唐韵》则自为一系。今见陆氏书,乃得证成前说。案陆氏书虽阙有间,然平、上、入三声分目具存。平声上廿六韵,其次为一东、二冬、三钟、四江、五支、六脂、七之、八微、九鱼、十虞、十一模、十二齐、十三佳、十四皆、十五灰、十六咍、十七真、十八藉、十九文、廿殷、廿一元、廿二魂、廿三痕、廿四寒、廿五删、廿六山。平声下廿八韵,一先、二仙、三萧、四宵、五肴、六豪、七歌、八麻、九覃、十谈、十一阳、十二唐、十三庚、十四耕、十五清、十六青、十七尤、十八侯、十九幽、廿侵、廿一监、廿二添、廿三蒸、廿四登、甘五咸、廿六衔、廿七严、廿八凡。観广韵》无谆、寒、戈三韵,而次第亦异。

  上声准之,凡五十一韵。视《广韵》无准、缓、果三韵,次序与平声同。

  入声三十二韵,视《广韵》无术、何二韵,其次为一屋、二沃、三烛、四觉、五质、六物、七柿、八迄、九月、十没、十一末、十二黯、十三辖、十四屑、十五薛、十六锡、十七昔、十八麦、十九陌、廿合、廿一盔、廿二洽、廿三狎、廿四叶、廿五贴、廿六缉、廿七药、廿八铎、廿九职、册德、册一业、册二乏,与《广韵》次序固殊,即与本书平、上二声之次序亦不相应。自颜氏《干禄字书》至孙愐《唐韵》,皆用其次。事具后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