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冯玉祥 > 我的生活 | 上页 下页
第十九章 蜀道难 一(1)


  自从古德诺发表了那篇鼓吹帝制的荒谬论文,段芝贵、袁克定以及筹安会等一批利欲熏心的官僚政客,用种种卑鄙龌龊的方法,从旁推波助澜,老袁迟疑不决的心,至此遂趋坚定。于是积极从各方面布置准备,以实现其帝制迷梦。当时全国各省之中,比较可虑的是西南方面—尤其是四川。“全国未乱蜀先乱,全国已治蜀未治”,四川政治的难以处理,盖由来已久,而此时在地理形势等方面,又很重要。老袁念此,即浱他的心腹陈二庵将军为川督,俾可远植其势力,并借以镇压西南。陈将军赴川接任,摇摇摆摆空手而去是不行的,必得有武力。因令统率三旅人同去。被指派的三旅:一是由第二镇及第五镇各抽一混成团合编而成的第一混成旅,李表臣统带,从湖北开去;二是由第二十镇第三十九协改编的第四混成旅,伍祥祯为旅长,自长沙开去;三即是我们的第十六混成旅,由陕南开往。

  我在陕南接到北京统帅办事处派令入川的命令,同时也接到陈将军从北京发的电报,说不日即到汉口,取道宜昌入川,指令我沿剑阁、昭化一条路线开赴川北。我接了命令,即筹备开拔。把饷项给养、子弹马匹,一一筹置好了,又因这一路尽是山道,行军至为困苦,乃按十八省地理历史歌谱编了一个“山地行军歌”,教给官兵们习唱。一则灌输他们山路行军的知识,二则“乐其形者忘其疲”,鼓舞他们的精神,使他们体会山路行军的乐趣,忘记身体的疲劳。歌词共五节,兹不赘录。

  到开拔时,集合官兵,讲了几次话,以二事相约:冻死不准入民宅一步,饿死不准取民间一粟。又亲自将这两点编了一个行军问答,分发各班熟记,并详为讲解阐发。

  我们这次出发,番号名为一旅,但实际上只开拔了第一混成团。何乃中所带的第二团,两营驻沔县,一营驻凤翔,骑兵一营驻长安,此时仍留原防,没有同行。

  我带着一团人,从沔县动身,经宁羌、校场坝、朝天关、广元、昭化、剑阁、梓潼,以达绵阳。出沔县,走了一天,就到五丁关。其地形势险峻,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概。我到关上游览,从几个老百姓的谈话里,知道这五丁关的名字是有来头的。据说战国时候,秦国准备伐蜀。但道路险阻,无法进攻。秦王想出一条诡计,派了使者入蜀,对蜀王说,秦有一头能产金子的牛,愿意奉献,但道路阻塞,不能运到,请速设法开路,以便献宝。蜀王为人糊涂,信以为真,乐得心花怒放,即日征募百姓动工修筑。左右力陈弊害谏阻,蜀王全不肯信,反把他们看成坏人。

  这条路一直修筑了好多年,全蜀百姓,被征服役,死亡殆尽,及到道路修成,只剩下五个壮丁。秦王即由此路从容进兵,灭了蜀国。而这个关,因即命名为五丁关,留下一个血腥的纪念。我听了这个故事,非常地感触。权力者为了私人的财利,弄得昏头昏脑,甚至不惜肆意迫害人民,以遂其迷妄之愿,结果祸及国家,而自己亦同归于尽。这种事例,自古及今,举不胜举,真叫人痛心。也许有人会笑蜀王,说他竟相信一只假金牛,未免太傻。其实一切置人民国家于不顾、只以私人利益为出发的欲愿,哪一件不是像想得到假金牛而为敌开路一样的愚妄!我觉得不必笑蜀王,还是笑自己的好。五丁关的故事,虽只是一个传说,但所含的教训,实在太大了。

  到了宁羌县,看见附近一带的山坳里,都架着一种二寸径的木橛,在山沟里,一边三四里地都这样。问本地人这是做什么用的,回答说是制白木耳的。这里白木耳出产甚富,可是并不能运销到外国去。我只是可惜着那些树木,像十二三岁的孩子,都是没有成材就被斫断。若是让它长成大树,可做栋梁,可做器具,多少有益!如今这样的砍伐锯断,未免太可惜了。

  到了校场坝,队伍休息了一天。那时正在仲夏,田野一片青葱,风光至为宜人。我们全体官兵,一律住帐篷。在这样的大自然中幕营,委实有趣,自官长以至士兵,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着欣悦愉快的笑容。校场坝以西,万山围绕,田地都是位置在山腰上,夕阳反照着犁田的农人,他们一面工作,一面放大着嗓子高歌,十分自然,十分快乐,没一点拘束或愁苦的样子。我至今回想,还记得很清楚,而且受感动。山涧中的清泉,潺潺缓流,娇脆的鸟声和粗朴的牛鸣应和着。到了这样的境界,使我把一切的烦恼,顿时淡忘。

  我不禁欣羡地想着,百姓虽然终年穷苦,生活不如牛马,但这伟大可爱的自然,却未尝不能给他们以安慰。因又想到,他们自食其力,良善做人;我们食其食衣其衣的军队,若不为他们做忠诚的奴仆,为他们争自由谋幸福,那不但对不住眼前这些勤苦同胞,就是看看那些犁田的耕牛,也应该觉得大大可耻的。想到这里,我又从出世之想,重复回返到纷纭的现实世界中来—我一路不管是步行或是乘马,总是这样地暗思默想,没个停歇,总觉得自己如果不能做一番有益于人民国家的事业,那不如赶早放下枪杆,跑到山里来过放牛种田的生活为好。

  不久,就过朝天关,又高又陡,“朝天”两个字,的确可以形容它的形势。过此即入广元县境。广元是川北的锁钥,在嘉陵江的左岸,地方富庶,人烟稠密,穿的用的,吃的住的,种种风尚习惯,都与关中大大不同,渐渐可以看出四川的特殊风光来了。比如人们出门,多是坐轿子,且常见轿夫以及他种苦力在小馆子中大吃粉肉。劳动者有这种享受,在我们北方是极其少见的。在保定府,即使富有的人家,也只得在喜丧年节的日子才蒸米粉肉,而且只限于招待贵宾而已,普通人家还是吃不着的。一九一一年我到景县招兵,偌大一个县城,只有一家半肉铺:一家是经常的开门,另一家隔日一开市。像广元这一带,每个镇上,都有二三十家肉铺,真是闻所未闻的了。

  从昭化到剑阁,很有几天的路程。葭萌关地极险要。三国的时候,蜀魏用兵,屡次在此,实为战略上一个重要的地方。但《三国演义》上常写蜀将在此骑马,有“飞马而上”、“飞马传言”之类的句子。我上上下下细看了一番,觉得拉着马走都不容易,怎么能够“飞马”呢?恐怕是不可能的。可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话不错。过葭萌关,沿途万山重垒,浓荫满地,走一处比一处险峻,到一地比一地秀美。放翁的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这一路上,都可以领略这种境界。剑门关是一条绝路,陡峭如壁,好像用剑砍削而成的一样。顶上有一个门。“剑门”之名,想即由此取义。从远处望剑阁,是一片盆地,四围高亢,中间突然凹陷。当年诸葛武侯,计擒张郃,大概利用的就是这个地方。

  剑阁附近有许多名贵的碑。我想到此一次,机会难得,很想拓些下来,作异日的观摹。因问军中谁会拓碑,结果是石友三去了。拓了一整天,每种拓了两份,一份分给目兵官长临摹,一份我自己留存。有几种是坊间少见的,可称珍品,可惜现在都散佚无存了。我在剑阁城里观玩,见某祠堂中有一尊铜像,颜色鲜明,像是新建立的,询问当地老百姓,才知道这是一位县官的像。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