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 > 周书选译 | 上页 下页
苏绰传(1)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是魏国侍中苏则的九世孙。

  历代都担任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

  父亲苏协,曾任武功郡守。

  苏绰少年时喜好学习,博览群书,特别擅长算术。

  堂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太祖在东都门外为他饯行。

  临分手时,太祖问道:“你家子弟之中,谁可以任用?”苏让乘机推荐苏绰。

  太祖就征召苏绰担任行台郎中。

  在职一年多时间,太祖并没有深入了解他。

  可是各官署中有难决之事,都要向苏绰请教才能决定。

  官府之间的文书,也由苏绰定下格式。

  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能。

  后来,太祖与仆射周惠达讨论事情,周惠达无法回答,请求暂时出外议论一下。

  周惠达召来苏绰,把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刻为他衡量裁定。

  周惠达入内禀报,太祖很称赞,问道:“谁为你出的主意?”周惠达说是苏绰,并赞扬他有大臣之才。

  太祖说:“我也听说很久了。”随即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恰好太祖与公卿们前往昆明池观看捕鱼,走到城西汉代仓库遗址,太祖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

  有人说:“苏绰博识多知,请问问他。”太祖就召见苏绰。

  苏绰详细地作了回答。

  太祖十分高兴,又进一步询问天地造化之由来,历代兴亡的遗迹。

  苏绰能言善辩,对答如流。

  太祖更加高兴,就与苏绰并马缓行到昆明池,竟然连捕鱼也没有看就回来了。

  又把苏绰留下来直到深夜,问他治国之道,太祖躺着听他讲。

  苏绰陈述指明帝王之道,并进述申不害、韩非的精要。

  太祖于是起身,整衣端坐,不知不觉移坐而前。

  一直说到天明还不厌倦。

  第二天,太祖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才能出众的人,我要委任他政事。”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预决定机密大事。

  从此宠爱礼遇越来越优厚。

  苏绰创制文案程式,用红黑两色分别书写出入公文,又制定计账、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537),齐神武兵分三路,侵入国境,诸将都打算分兵抵抗,只有苏绰的意见与太祖一致。

  于是合力抵御窦泰,在潼关将其活捉。

  四年,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衔,封爵美阳县公,食邑三百户。

  又加通直散骑常侍衔,晋封伯爵,食邑增加二百户。

  十年,任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任司农卿。

  太祖准备改革政治,推行强国富民之道,所以苏绰得以尽量施展他的智慧才干,辅佐太祖完成改革。

  裁减官员,设置二长,并开办屯田以资助军队和国家。

  又起草了六份诏书,上奏准予施行。

  其一是端正思想,诏书说:如今的方伯守令,无不受命于朝廷而出守地方,论其地位,同古代的诸侯一样。

  所以前世帝王,每次谈到与自己共同治理天下的,只有贤能的地方官吏。

  他们明明知道中央官员各有职守,但治理百姓的根本之责,反不如地方官吏重要。

  治理百姓的所有措施,应当以端正思想为先。

  思想是一身的主宰,也是所有行动的根本。

  思想不清净,就会产生妄想。

  有了妄想,就会不明事理。

  不明事理,就会颠倒是非。

  是非一旦颠倒,就无法约束自己,又怎么能去治理百姓!所以治理百姓的要务,在于自己思想清爽恬淡。

  所谓“清心”,不是指不贪财货,而是指心气清和,志向心意端庄宁静。

  心和志静,则邪妄之念没有条件产生。

  无妄邪之念,则凡有思虑,无不是极公正的道理。

  用最公正的道理来治理百姓,则百姓没有不服从教化的。

  所以说治理百姓的根本,首先在于端正思想。

  其次,在于端正自己。

  皇帝的言行,是百姓的表率,一国的典范。

  标竿不正,无法正确测量日影以计时;箭靶不明,不应责备射不中的人。

  如今君王不能端正自身,反而希望去治理好百姓,好比标竿弯曲而去求得笔直的日影;君王的言行不能自我修养,反而要求百姓修养,好比没有靶子而责备射箭的人。

  所以君王必须心如清水,形如白玉。

  履行仁义,履行孝悌,履行忠信,履行礼让,履行清廉公平,履行勤俭节约,然后孜孜不倦,再加上正确的观察。

  实行以上八条,凭此来训化百姓。

  所以人们就会对君王又害怕又爱戴,把君王当做学习的典范,可以不用等待家庭的教育而蔚然自成风气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