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新四军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二九


  毛泽东当然倾向于这种带有积极防御色彩的战略性进攻,在他曾经指挥过的大小战役中不乏这种精彩之笔。然而,毛泽东不仅仅具备了战略家的胆魄,更重要的是具备了政治家的深邃灼见。他深知,这一着将在政治上带来极大的不利。

  于是,他难下决心,再次举棋不定。

  毛泽东站在延河水边,平静的水面倒映着西北灰浑的天际。他凝视着河水,仿佛看到蒋介石在向德国日本“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此刻,他做了最坏设想。

  他深知,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此时错一着将遗尔后无穷之患。”

  他久久地望着迷蒙的远方。

  军事行动会给政治带来极大的不利吗?战争是什么?毛泽东有着自己的战争观,他曾反复告诫过全党: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当政治在前进道路上遇有障碍,用和平的方式不能解决,于是出现了战争。战争是用来扫除政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的特殊工具。

  眼下,国民党已步步逼进,生存便是政治。尽管毛泽东清楚地知道,在蒋介石还没有公开投降日本的时候,向国民党发动局部战争是一种冒险,但比较被国民党军队赶过黄河,“置我于日蒋夹击之中而消灭之”,到底是危险性较小的一种冒险。

  毛泽东善于把战争诗化,也有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此时,他也许想起一、二,三次反“围剿”那种硝烟中的浪漫,也许想起克劳塞维茨“防御中应有进攻的利剑”这句他颇为赞赏的名言,也许看到一支浩荡的大军在创造着人间的奇迹……

  11月3日,毛泽东不再徘徊,他在取得了其他中共领导人的同意后,毅然决定:一方面以朱、彭、叶、项名义起草答复何白“皓电”,准备示以团结姿态,并指示皖南新四军军部“答应北移”,争取延缓国民党剿共军事行动的时间;一方面采取重大军事步骤,以15万精兵分几路深入到国民党后方河南及甘肃等地,以粉碎其剿共阴谋和封锁计划。同时,毛泽东拟就“炸弹宣言”,并通知重庆办事处等中共在国民党区域的机关即刻开始作紧急布置。

  弓举弩张,一切引弦待发。

  然而,这毕竟是孤注一掷的重大冒险步骤。毛泽东十分清楚,这一重大决定必须取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理解和支持,才有备而无患,并有利于在内战形式的民族革命战争爆发后长期作战。于是,毛泽东向共产国际最高领导人发出了请示函。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作战室。

  参谋处长岳星明来回踱着,他这种机械反复的动作已经从早晨6点持续到下午4点。尽管如此,他的目光似乎一时也没有离开皖南地区的军事沙盘,沙盘在告诉他:

  新四军皖南部队万余人,正面抗击着芜湖、繁昌一带的日军第15师团和116师团,其余三面受到蒋介石军队4个师4万兵力的防范和监视、右有第25军的52师和108师,左有新7师,后有川军的144师。

  岳星明不愧为是训练有素的参谋处长,随着那长时间机械反复动作的停止,一份完整的“防堵计划”也跃然胸中。

  傍晚,《防堵皖南新四军作战计划》端端正正地摆放在顾祝同的办公桌上。

  莫斯科。

  斯大林第五次拿起毛泽东的请示函:

  ……蒋介石计划是驱逐我们至华北,修筑重层纵深封锁线(正在大规模修筑)置我们于日蒋夹击之中而消灭之,反共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在我们取让步态度而彼仍坚决进攻之时,我们拟举行自卫的反攻。在日蒋夹击中,如不采取此种军事步骤,打破进攻与封锁是不可能的,我之地位是很危险的;但此举有可能使蒋介石与我们最后大破裂,故在政治上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如处置不当,可遗将来无穷之祸。我们最后决心还没下,请求你们给予指示。

  斯大林习惯性地拿起那支硕大的烟斗,一张毫无表情的脸却明显地说明,他不赞成毛泽东的计划。

  斯大林认为,中国共产党还显得太孱弱,其在国内的地位还不巩固,蒋介石可以轻而易举地联合日本人来反对共产党。因此,把枪口对准国民党,必然使中国共产党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由此把蒋介石逼到日本那边去,不论对中国革命还是苏联的安全,都是一种严重的危险。

  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明显地表示,不赞同毛泽东的形势估计和战略方针。他们认为:蒋介石的主要危险,还只是有被亲日派拉入圈套而由反共走向投降的可能性,并无全面剿共和投降日本的决心。而亲日派的目的,正是要设法挑起国共战争,逼蒋介石降日,共产党切不可中此诡计,在政治上军事上只应做防御准备。

  11月23日,季米特洛夫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回信:

  ……在没有详细弄清情况之前,中国共产党不
  要对国民党采取任何行动。举行自卫反攻,有可能使蒋介石在人民面前把你们说成是抗日斗争团结的
  破坏者,并利用你们的行动来为自己同日本人缔结妥协性和平的企图辩解。当前的任务,是要消除抗
  日民主统一战线中的分歧,首先需要停止中共武装力量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冲突。

  毛泽东放下季米特洛夫的来信,良久没有说话。此刻,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位爱吃辣子的湖南农民的儿子在想什么。

  他有着自己的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喜爱革命战争,喜爱用革命战争去消灭反革命战争。他懂得,“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以15万精兵千里跃进敌后,变敌后为前线,这的确展示出一位军事战略家险中求胜的胆识。如果是这样,历史又将如何写?毛泽东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严肃而活泼的课题。

  也许,他在下决心,总有一天毛泽东会导演出一幕敌进我进的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此刻,有谁能料想到,7年以后,当蒋介石军队重兵进攻陕北和山东的时候,刘邓大军竟中线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军配合、两翼箝制、逐鹿中原,在也许不该反攻的时刻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史载:

  194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的名义发出“佳”电,申明中国共产党为顾全抗战大局,相忍为国,挽救危亡,决定新四军皖南部队“遵令北移”,但须宽限时限。15日,毛泽东在向全党发出的《关于击退蒋介石反共高潮的措施》中,进一步指出:“对于蒋介石这次反共进攻,决定对皖南取让步政策(即北移),对华中取自卫政策,而在全国则发动大规模反投降、反内战运动,用以争取中间势力,打击何应钦亲日派的阴谋挑衅和蒋介石反共进军,拖延抗日与国共合作时间,争取我在全国之有利地位。”

  蒋介石得意地笑了。他在1∶500000的中国大地图前笑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