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三五


  邓小平一针见血的指出:“日军是在我们的先头连到武乡之前走的。他们并不是因为打败仗才撤走的,而是找下到吃喝,非走不可。”一句“非走不可”,既道出了日军的狼狈,也指明了八路军下一步的动作:迅速追击。

  追击的命令由刘伯承发出。晚上10点,刘伯承通过电话给陈赓下达了追击日军的命令。整个部署是:115师的689团与772团为左纵队,由陈赓指挥,沿浊漳河北岸追击;771团为右纵队,沿浊漳河南岸追击。769团为后续部队,沿武乡至襄垣大道跟进。

  非常遗憾的是刘伯承给陈赓打完电话后,再给689团打电话时,689团的电话线断了,再试着给769团打电话,769团的电话也不通,后来,虽然迅速派人去检修电话,但是这两个团赶到预定地点的时间仍然比陈赓的左纵队晚了大约5个小时。

  部署完部队的129师师部里并没有显示出一丝的轻松。虽然在围歼东窜日军的部署上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可总体上的以少战多——129师仍处于3万多日军的包围之中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求得改变的关键,在此一仗。

  由于689团接到电话较晚,陈赓只率领着772团沿浊漳河北岸向东追击。

  16日早晨7时,772团迫至长乐村西时发现了日军侧翼警戒部队四、五百人。没多久,侦察员报告,说日军的失头部队已经过了长乐村,但其辎重部队还在长乐村西。

  战机难得,只是689团尚未赶到,力量不够。但不打仗就手痒、捕捉到战机就绝不放过的陈赓当机立断,决定向鬼子发动进攻。他立即命令各营迅速抢占长乐村西的有利地形,将敌后续部队放过,待车辆辎重过来时,陈赓一声令下,772团所有火器同时开了火。

  长乐村之战打响了。就在鬼子一片混乱,还没看清子弹是从哪里飞过来的时候,771团又赶到了战场的对岸,并向北展开突击。这样从南到北,从西到东,都有八路军战士的身影,鬼子已经被截成数段,处于八路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鬼子已是瓮中之鳖。就在围歼这股日军的战斗激烈进行时,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同时在长乐村东之戴家垴展开了。

  §激战戴家垴

  日军的辎重车辆及日军一部战斗部队在长于村被围后,已经走过长乐村的日军主力部队,马上重又集中起来,掉过头来解救被围的部队。

  772团的左翼本是由689团负责保障,但689团尚在途中,眼看这1000多日军就要威胁到772团的翼侧安全了,刘伯承迅速命令陈赓先调一个连去挡住日军,掩护主力围歼被围日军。

  陈赓命令772团10连迅速占领战场西侧高地戴家垴,掩护主力歼敌。戴家垴是主战场的唯一侧翼屏障,丢掉戴家垴,则正内外攻击日军的部队反要受到内外夹攻。

  10连连长临走时向陈赓保证:人在阵地在。这句话很多场合都有人说,但10连连长说这句话时,却有着比其他场合更加沉甸甸的份量。因为10连面对的是10倍于己的日军,此一去极大地可能是人和阵地都不“在”。

  经过与日军的浴血奋战,10连的战士坚持了4个多小时,他们也只能坚持4个多小时,因为4个多小时后,全连的干部战士已全部牺牲,阵地虽然丢了,但他们无愧于“人在阵地在”的保证。

  这一变化并不突然,但对129师的指挥员来说,这一变化却是急骤的,因为当时己没有多余的力量挡住772团左翼即将突过来的日军。

  情况十万火急。

  也许刘伯承想到了撤围,也许刘伯承想到了将师直的警卫员、通讯员等人员组成个临时的战斗队,去完成阻击左翼日军的任务。就在这关键时刻,689团赶到了长乐村,在刘伯承的指挥下,立即向戴家垴反击,夺回了阵地。

  围绕着戴家垴又展开了新的一轮争夺战。被689团打下去的日军又重新组织起来向戴家垴发动了反击。日军的冲击路线上堆满了死尸,日军甚至不惜将同伴的死尸作为攀登石岩的梯子。但在689团坚固的防御面前,日军仍然只能望戴家垴兴叹。同在战场前线的刘、徐二人,都在全神贯注地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戴家垴方向的战事发展情况,看着689团英勇战斗的场面,刘伯承对徐向前说:“你看689团打得多好!”

  徐向前也同样赞不绝口他说:“打得好!打得好!115师的同志们打得真顽强啊!”刘伯承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徐向前说:“已经打退了鬼子的第7次冲锋了。”

  戴家垴上八路军战士用生命谱写的英雄之歌,使戴家垴和长乐村一样被载入了历史,我们在记住长乐村的同时,也应记住发生在戴家垴上的战事,和那没有生还的人来书写这一页连史的10连。

  八路军的英勇战斗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本应在129师侧翼担任打援任务的国民党曾万钟第3军,没有在他们应该在的地方阻挡蟠龙方向的日军,致使刘伯承没有料到蟠龙方向会出现情况。

  无奈中,刘伯承只有抽调772团一部去担任袭扰这股日军的任务。激战了两个多小时后,辽县方向又有1000多日军赶来增援。

  刘伯承和徐向前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情况危急,立即撤退。安全第一,生存第一。

  §他倒在胜利的最后时刻

  772团团长叶成焕接到撤离战场的命令后,指挥部队将能带走的战利品全部带走,同时安排各营迅速撤离战场,他自己跑到一个高坡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正在向长于村增援的日军,判断着形势,他想在最后时刻再看一看还能不能捕捉到有利的战机。

  通讯员来催过他,他没有动。

  8连连长也来催过他,他仍然没有动。他的回答还是那一句:“你们先撤,我马上就走。”

  8连走出没几步,就听到叶成焕的通讯员喊了一声:“不好了,团长负伤了!”一颗子弹射中了叶成焕的头部。

  虽然躺在担架上,但神智尚清醒的叶成焕在路上只问了一句也是最后一句话:“队伍呢,队伍呢?”

  刘伯承听到叶成焕负伤的消息后,马上来到了772团。129师参谋长李达记述了当时的场面:刘师长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了772团。他一见到躺在担架上的叶成焕,就俯下身子,双手颤抖地抱着他的头,连声喊着:“成焕,成焕哪——”但是,已经失去知觉的叶成焕同志,再也不能回答师长的呼唤了。

  刘师长悲痛的眼泪,滴在叶成焕苍白的面颊上。

  看到刘伯承这样悲痛,陈赓小声地说:“师长,别难过了。成焕由我们照顾,你放心吧。”

  刘伯承对陈赓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抢救。”然后,他才缓缓地站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去。

  这一年,叶成焕年仅25岁,他是129师一位出色的年轻指挥员,深受师、旅领导的喜爱。常常能够在战斗中当机立断,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刘伯承只要知道是叶成焕在前线,无论多么危急的情况,刘伯承也会把心放下来。

  叶成焕是河南省光山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任过通信员、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长、师政委,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著名战将。不仅如此,他还勤于思考,善于临机处置。在黄崖底伏击战时,许多干部的意见是要早一点出击,但当时部队在高处,和敌人隔着一片开阔的河滩地。如果伏击脱离阵地,向下冲击,势必要遭到日军的严重杀伤。当时在第一线担任指挥的叶成焕根据眼前的情况,决定暂时不打,待在河滩上休息的日军开始撤走时,他才下令全团的轻重火器,居高临下的向日军猛烈扫射。这一仗,叶成焕的临机处置,受到了全师上下的一致好评。

  长乐村战斗前不久,师里正准备研究提升他担任386旅的副旅长。战斗前,叶成焕患了肺病,已经有三天没有吃饭了,陈赓劝他去休养一段时间,但他却坚持要打了这仗再走,没想到却发生了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

  当晚,部队撤到了合壁村。陈赓自部队到了合壁村,就一直守在叶成焕的床前。叶成焕终因伤势过重,于长乐村战斗的次日凌晨1时,停止了呼吸。在叶成焕遗体入殓之前,朱德从八路军总部赶到129师,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为了悼念叶成焕和其他抗日阵亡将上,129师召开了一个追悼大会。会场设在离师部不远的一个山岗上,灵堂正中的一张桌子上放着由772团参谋长王波精心绘制的叶成焕的遗像。

  追悼会后,山上多了一座新坟。当地的群众为了纪念在长乐村战斗中牺牲的叶成焕,为他树立了一个纪念碑。每逢年节,都可以看到合壁的群众,来到这位抗日英雄的墓前祭扫。全国解放初期,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建立,叶成焕的遗骨被迎往邯郸烈士陵园安葬。

  长乐村之战,歼灭了“九路围攻”日军中的重要一路,不仅打破了日军的围攻企图,同时迫使其他各路日军纷纷溃退,在半个月的时间内,129师不仅没有被日军剿灭,而且胜利地收复了和顺、榆社、辽县、武乡、沁县、沁源等18座县城,将日军赶出了晋东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