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醉蓬莱 | 上页 下页
八〇


  “朱三太子”是前朝崇祯朝的一个皇子,民间反清复明的活动,一直奉此名义以行。皇帝在削平三藩之乱、治河也已见效以后,所不能放心的就是这个“朱三太子”。

  原来前明思宗生有七子,长子慈烺,立为东宫太子;第二子夭折;第三子慈灿封定王;第四子慈焕封永王。崇祯十七年二月十九日,李自成破京城之日,思宗命皇后周氏、贵妃袁氏、曾承宠的其他妃嫔宫眷自缢;又在昭仁殿剑砍长平公主,断一臂而未死,思宗不忍再下手,后来为太监送至周皇后之父嘉定伯周奎家。

  继而召来十六岁的太子及十四岁的定王、十三岁的永王。思宗命送太子至周奎家,两王则交太监携出宫去,避匿民家,特意叮嘱:“千万勿露出皇子的痕迹。在民间,年长的称之为公公;年轻的,亦要叫伯伯、叔叔。幸而不死,要记着将来为父母报仇。”处分已毕,在宫后煤山东麓的一株松树下,自缢殉国。

  其时北京城内已经大乱,太子出宫后先避在东厂大门内,到晚来至一家豆腐店乞食。店主人细问来历,知道是太子“蒙尘”,深为同情,便让他换了一身旧布衣,悄悄送到崇文门外一座尼姑庵。庵里尼姑认识一个太监叫常进节,因而又转送到常家。

  这样到了十二月里,不但李自成在一片石大败,退出京城,而且清朝的顺治皇帝,也已进驻北京。多尔衮入关进京后,以礼待明朝皇室,谥思宗为“庄烈愍皇帝”,令官民为之服丧三日,将田贵妃的园寝改名“思陵”以礼葬帝后及元妃。嘉定伯周奎的爵衔虽已不存,但仍安居在家。于是另有个太监杨玉,认为局势已定,太子可以去投外家了。

  一到周家,由周奎的侄子周绎接见。他没有见过太子,但有太子同年的妹妹长平公主在,引至一见,兄妹抱头痛哭。周奎见了外孙,行“国礼”磕头,留他吃了一顿很丰盛的晚餐,但并未留他,由长平公主出面,送了他一件新棉袍,叮嘱他不要再来,以免得祸。

  可是几天以后,太子又来了,明言要留下来。周绎便跟他说:“留下来可以,你不能说你是太子。你说你姓刘,以说书谋生,这样才不会有祸事。”

  “不!我决不能改姓。”

  周绎再三相劝,太子坚执不从。周绎便将他赶出门外,时已入夜,恰好有巡查的官兵经过,遂即被捕。第二天刑部主事钱凤览主审,太子据实而陈,便传周绎来对质,哪知周绎不认账,说从未见过此人。钱凤览大怒,下堂来劈面一拳,大骂周绎负主背恩。

  事至如此,周家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正式上了一道奏疏,说是冒充太子。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廷勘,先要判定真伪,找到原在东宫执役的太监王化澄,及太子的随从卫士锦衣卫十人到刑部认人,这十一个人一见了太子都跪下来说:“是真太子。”

  但此时多尔衮与大臣密谋,蓄意要以真作伪。因为清军入关,说得非常冠冕堂皇,亡明的是李自成,他们剿灭李自成是为明朝复仇,并无意夺取明朝的江山。既然如此,明朝的东宫太子已经出现,应该物归故主才是。所以要想长保天下,唯有不承认太子为真。

  于是又找来两个人,都说不是。这两个人,一个是晋王,此人是个软骨头,李自成杀到山西,他投降了,而且跟着李自成,去攻京城;及至李自成失败,他又投降清朝,此时为了保命,当然会做伪证,事实上他根本没有见过太子。

  第二个是魏忠贤的养女,姓任,长得颇有姿色,魏忠贤进于熹宗,封为贵妃。李自成的部下入宫,任贵妃自称为“天启皇后”,流寇竟不敢侵犯。入清后,任氏差太监迎驾。因而颇蒙优遇。此时多尔衮派人通知,让她冒充崇祯的袁贵妃,指称太子不真。任氏当然唯命是从。

  晋王一说假话,王化澄见机而作,立即改口,也说太子不真。那十个锦衣卫并无表示,以致连同常进节、杨玉一起下狱。但钱凤览不服,上疏请求覆讯,他的理由是:“昨周奎言‘即以真为伪,亦为国家除患’。此语真情已露。”

  于是多尔衮不能不另外安排证人。这个人叫谢升,籍隶山东德州,崇祯十三年入阁拜相,降清后复为大学士。他为太子讲过书,当然认识,可是他极口称非。

  太子本来已准备一死,对真伪不复再辩,此时也忍不住了。“谢先生,”他说,“去年八月,你在昭仁殿讲汉书,讲的是第三十三卷,汉武帝逼戾太子出亡的经过,你还记得吗?”

  说得有凭有据,谢升无法抵赖,红着脸一揖而退。钱凤览大怒,痛斥谢升,连晋王一起骂在里面。案子仍旧拖下来了。

  此时京城士庶,纷纷上书,为太子申辩,当然也会大骂谢升,上疏的一律被捕。看着事成僵局,多尔衮迫不得已,召见群臣,垂询其事,有的默不作声,有的慷慨陈言,钱凤览跟陕西道监察御史赵开心,争得更厉害,甚至公然表示“各为其主”。

  这句话触怒了多尔衮,厉声说道:“真假且不必争,朝廷自有处分。不过晋王是前朝王子,谢升也是前朝大臣。钱凤览对晋王态度很坏,百姓谩骂大臣,都是犯上。除了伪太子以外,钱凤览、赵开心,以及下在监狱里的,一律处决。”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