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小凤仙 | 上页 下页


  陆建章的这个外甥冯玉祥,是安徽巢县人,生得极其魁梧,肥头大耳,天生来一副福将派头,颇得陆建章的欢心。他跟陈宧的参谋长刘杏村是好朋友,便以外甥相托。刘杏村仔细考查,发觉冯玉祥带兵,确有过人的长处,是个可造之才。

  冯玉祥最不可及的长处,就是“能得人死力”,真肯与士卒共甘苦,平日跟“弟兄”讲话,长篇大套、庄谐杂陈,特重一个“孝”字。弟兄的父母,他也叫“爸爸”、“妈妈”,不但叫,叫得还亲热。不但亲热在嘴上,而且“孝顺”在行为上,按期接济家用,每年奉迎到营区里来开“恳亲会”,亲自接待,殷勤致礼。人心都是肉做的,士兵的父母告诫儿子,都是这样的话头:“二柱子啊,你不听排长的话,不替排长卖命,天都不容你,要挨雷劈的噢!”

  于是刘杏村跟陈宧保荐,升他当营长。也有人嫉忌不平,说他带弟兄的那一套,沽名钓誉,全是假的。

  “不错,我也知道他沽名钓誉,全是假的。”刘杏村这样答说,“不过也要肯假才行!冯某人一天一遍讲话,教弟兄学好,声泪俱下,三天两头检查内务,亲自动手给弟兄洗脖子,擦耳朵。这一套假的,你倒假给我看看!”

  就为了他有套弟兄死心塌地的带兵方法,加上陆建章的面子和交情,冯玉祥扶摇直上,在这时已当到混成旅旅长。他的部队能打能吃苦,战斗力甚强,所以袁世凯特地拨给陈宧。这时听袁克定提起,陈宧便将冯玉祥夸奖了一番,袁克定暗暗记在心里,预备将来好好提拔他。

  不久,冯玉祥报到了,陈宧便带了三旅长进府谒见袁大总统,第一个便引见冯玉祥。

  “请大总统教诲!”冯玉祥声音宏亮地说了这一句,爬下地去,脱下军帽,磕了三个响头。袁世凯倒有些诧异——虽在共和时代,替他磕过头的人也很多,不足为奇,奇的是穿了军服行跪拜大礼,却是破题儿头一遭遇见。

  “起来,起来!”袁世凯虚扶一扶又问:“你舅舅常有信给你没有?”

  这自是指以第七师师长身分,驻扎陕西在剿土匪的陆建章。冯玉祥便即答道:“玉祥的母舅常有信来,告诉玉祥,总要时时刻刻念着大总统天高地厚之恩,不可忘记。”

  袁世凯点点头,“我知道你很能带兵。”他指着陈宧说,“这一次跟着陈将军到四川,就像跟着我办事一样,陈将军有什么任务交待,就像我亲自下命令一样。”

  袁世凯有这样的表示,陈宧自然觉得欣慰,但也更觉不安——这是隐隐然莫可究诘的复杂心理,总觉得受恩越重,将来报答越难!难在何处?却连他自己都无法捉摸。

  ***

  “何以有此想法,从古至今,报答恩主,武侯的八个字说尽了!”

  “你是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松坡,”陈宧默然半晌,轻轻地说了一句:“只怕不是一死所能解决问题的。”

  这话自是意味深长,蔡锷也必须保持沉默,因为心里波澜起伏,有许多话要说,而是不是该说,怎么说法?却必须先作慎重的考虑。

  他在想,彼此惺惺相惜,论私交亲如昆季,而他的直抒心中苦闷,显然也有希望知交为他破惑的意愿在内。然而,他到底是袁世凯的“重臣”。知遇之感,始终是他考虑出处作为的支配因素,自己不可过于天真,径意泄露肺腑。只是,这又似乎是一个难得的可以披肝沥胆的时机。轻易放过,则不久以后,故人远在西蜀,像这样促膝深谈的机会,不可再得。

  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探明他的真实意向,再相机进言,是唯一的上策。

  于是他很谨慎地说:“二庵,我想不明白你的意思!”

  “不是很明白吗?”陈宧抬眼看看蔡锷说:“项城称帝之心日炽,环顾宇内,只有西南一隅,未入掌握。你想,他交付我这么一个任务,岂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所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说,在袁世凯来看,非要陈宧将西南一隅收服不可。仅以死报答,无裨实际,所以说“一死不能解决问题”。照这样看,他对袁世凯真正是赤胆忠心。

  不过,这是陈宧的本心吗?蔡锷不免怀疑。

  “二庵!”蔡锷灵机一动,突出不意地问道,“你对这件大事,持何看法?”

  这是硬闯入他的心扉,要看个究竟。陈宧踌躇难答,好半天才反问一句:“你看呢?”

  对这踌躇的神态,蔡锷深感安慰,判断他的内心,对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野心,也决不会如何拥戴,这就比较易于着手了。

  “天与人归,势所必至。”

  他的语气简捷而坚定。陈宧不免困惑,不知他这样回答是真心赞成帝制,还是有意掩饰?

  于是蔡锷试探陈宧,陈宧也试探蔡锷,便就“这件大事”谈了下去。

  “虽为势所必至,却不见得是理所当然。”

  蔡锷的心里很快,知道自己的话中,有了个小小的漏洞,当即答道:“理因势来。有势就有理!”

  “好捷才!”一直带着些悒郁神色的陈宧,破颜一笑,由衷赞美。

  “二庵!”蔡锷把话题扯了开去,笑着说道:“你跟云台公子拜了把子,将来有望封王,真是‘富贵逼人来’!”

  “皇位”不见得传给袁克定,陈宧心里在想,只是袁世凯特意叮嘱过,预备封“皇长子”为“蜀王”一事,不可泄露,所以笑而不答,却想起了件正事——因为袁世凯有还将“大用”的暗示,他在思量,一旦大总统变为皇帝,自己或许会内调为“兵部尚书”之类的职务,则镇守西南的重任,蔡锷是理想的人选。不管将来的局势如何发展,自己的因应之道为何?就眼前打算,于公于私,都该先在蔡锷将为自己的替手这一个假设上,有所安排。

  “松坡,”陈宧急转直下地说,“你那里有什么人没有?”

  怎么没有?蔡锷原就要“交条子”举荐,难得他自己先问到,所以欣然答道:“有两三个人,想请你酌量安置。明天我带他们来见你。”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