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大故事 | 上页 下页
万园之园话圆明(1)


  清朝最鼎盛时期兴建的皇家林园“圆明园”,于英法联军时毁于大火,最近中共整修遗址部分景区,并开放参观。

  一、三山五园

  作为太行山支脉的北平西山,巍峨秀拔,自辽金以来,便是帝皇经常巡幸游览之地;离宫别苑以外,权贵大臣,亦往往在此建造别业。在明朝,这里最有名的一座别墅,是明神宗的外祖父武清侯李幸的清华园,在海甸以西,地名很怪,叫作“丹陵沜”。

  入清之初,清华园已经荒废。康熙甲子年第一次南巡以后,清圣祖就清华园废墟建了第一座皇家的园林,名为“畅春园”,同时在附近的玉泉山的香山亦各建一园,题名“澄心园”及“静宜园”。澄心园后来改名“静明园”。

  康熙四十八年,在畅春园之北一里许,地名后华家屯的地方,为皇四子胤祯建了一座赐园,胤祯就是以后的雍正皇帝,这座赐园便是在国际上有“万园之园”美名的圆明园。

  不过圆明园起初的规模并不大,占地约六百亩;雍正即位以后,加以扩充,面积增达五倍,不但已有二十八景,而且构建了衙署。因为自雍正年间开始,除了过年由于祭太庙、祭“堂子”,以及各种典礼,必须回宫以外,其余时间,大都住园,随扈官员自须有个办公的处所。

  及至乾隆即位,适当清朝物力最充沛的时期,这位精力过人,而又好大喜功的皇帝,对园林具有高度的兴趣,先后扩建了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又在圆明园西的瓮山与西湖之间,建了一座清漪园,以后,瓮山改名万寿山,西湖改名昆明湖,合称为“三山五园”;清漪园便是颐和园的前身。

  二、圆明四十景

  “五园”中,乾隆尤重圆明园,在位六十年可说没有一天不是在经营圆明园。经营的重点是向正东及东南方面发展,兴建两个“附园”,题名长春园和绮春园。

  这一成为倒品字形的“圆明三园”,面积扩增至五千两百余亩,以圆明园东面的大湖福海为中心,共有四十景之多。但景中有景,如多稼轩另有十景,所以总计不下一百余景。

  这一百余景,就天然形胜而题名的极少极少,绝大部分是人为的造景,创意的来源,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模拟全国名胜,如“上下天光”模拟洞庭湖景色;而“西峰秀色”则彷佛庐山的一部分;“坐石临流”仿绍兴兰亭。“西湖十景”则不但模仿,甚至名称都原封不动地移了过来。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雷峰夕照”为四十景中的三景;而在景中之景的小景中,又有“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南屏晚钟”等。

  第二类,取材诗情画意,如“杏花春馆”由“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唐诗而来;“夹镜鸣琴”是从李白诗句“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中得来的灵感;“武陵春色”则显然为“桃花源记”的写照。

  以名画为范本的景致,如“蓬岛瑶台”仿自李思训的“仙山楼阁”图;“北远山村”则为王维“辋川图”的翻版,此外五代的荆浩、关仝;元朝的倪瓒、黄公望;以及仇英、唐寅等各家的画幅,亦往往成为重要的参考数据。

  第三类,仿造海内名园,尤其以江浙两省为主,乾隆六次南巡,都有“如意馆”的画师随行,所谓“行所流连赏四园,画师仿写开双境”,王壬秋“圆明园词”中所说的四园是:

  ㈠杭州“小有天园”,园在杭州净慈寺之西,南屏山下,面临西湖,乾隆十六年初次南巡时,赐名“小有天园”;廿六年二次南巡回銮,命在长春园思永斋东仿建。

  ㈡海宁“安澜园”,此园来历甚远,本为南宋一位郡王的故园,明朝万历年太常寺少卿陈兴郊就废址重建;园址甚广,西北两面即以海宁县城墙为界,所以题名“隅园”。雍正十一年大学士陈元龙告老返乡,扩建隅园,改名“遂初园”;乾隆第三次南巡,驻跸此园,因地近海塘,赐名“安澜园”,回京后仿建,又名“四宜书屋”,内含十景。

  ㈢苏州“狮子林”,相传为元朝名画家倪云林所监造,倪并有“狮子林图卷”传世,入清归于内府。乾隆第二次南巡时,特携此图在苏州实地印证;并命“吴下高手堆塑小景”,驿送回京,在长春园众芳榭之东,照样建造,内含八景。

  ㈣南京“瞻园”,此园本为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西园,入清后改为藩司衙门;乾隆在长春园中仿建,题名“如园”。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