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安乐堂 | 上页 下页
三八


  至于有人说“放出来不妥当”、以及皇帝表示“果然天命有归”的话,都是针对建文帝出亡而发。相传成祖破南京金川门后,建文帝打算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建议不如出亡,而有个名叫王钺的太监说道:“当年太祖驾崩时遗命:‘有个箱子收藏在奉先殿,如有大难,方可打开。’据说这个箱子是刘伯温留下来的。”

  于是即刻将此箱子抬了来,是一个朱漆的皮箱,四角包铁,有两把锁,匙孔中亦灌了铁。程济将箱子劈开,只见内有三套袈裟,鞋帽皆备,三张度牒,上面的名字是:应文、应能、应贤,此外有一把剃刀、十两银子。另外有张字条,指示出亡途径,“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以后如何就不提了。

  “天数!”

  建文帝长叹一声,传命举火焚宫,皇后马氏自焚而死。程济为建文帝祝发,建文帝的“教授”杨应能亦愿祝发随行。有个监察御史叶希贤说:“臣名希贤,应贤无疑。”亦做了和尚。除杨、叶以外,当然也还有自愿随同出亡的忠臣近侍,一共二十二人,亡命天涯,不知去向。

  这段传说,无从证实。不过建文帝出亡,确有其事。为他祝发的是一位高僧溥洽,因此而为成祖所监禁。

  到得永乐十六年,为成祖策画起兵的一个和尚,法名道衍,而为成祖称之为“少师”而不名的姚广孝,病重将死。成祖亲临探视,问他有何未了的心事。姚广孝答说:“溥洽幽禁已久,请赦了他吧!”溥洽方得恢复自由。

  但出亡在外的建文帝,在成祖看来是一大隐患,因而命当时官居户科都给事中的胡濙,以访仙人张邋遢为名,遍行天下的通都大邑,穷乡僻壤,搜寻建文帝的踪迹,历时九年,方回京师。

  又有个传说,建文帝已经浮海出亡至南洋一带,因而又命太监郑和,造大船六十二艘,领兵两万七千余人,自江苏出海,先至福建,再下南洋。既往而返,返而复往,前后数次。到第四次回来,大概有了确实的消息。建文帝并未出海,应该是在江浙两湖一带,于是成祖复命胡濙出巡。

  永乐二十一年七月,成祖亲征鞑靼。驻跸宣化时,有一天晚上已经归寝,听说胡濙来了,急急起身召见,直到四更时分,胡濙方始辞出行宫。所谈的是甚么?胡濙从未告诉过人,但大家都相信他已经访查到了建文帝的踪迹;也可能见过建文帝,并且获得确实的证据,建文帝决不会有任何夺回他自己的天下的企图。

  有人认为释放文圭不妥当,与成祖不放心出亡在外的建文帝,是同样的道理。但皇帝却无此疑虑。李贤认为这是“尧舜之心”。因而定议,皇帝请命于孙太后,决定派太监牛玉,会同户部所派的司官刘存仁前往办理,处置的办法是,限制文圭住在凤阳,给予婢妾十二人,仆从二十人,当然也有一大笔钱,一大片田。

  一去去了两个月,牛玉与刘存仁回京,分别复命。刘存仁到了内阁,第一句话是:“文圭死掉了!”

  “怎么回事?”李贤大吃一惊,“怎么死的?”

  “这就很难说了。反正天生苦命就是了——”

  据刘存仁说,文圭圈禁高墙,既未受过教育,亦不知高墙以外,尚有天地,岂止不辨黍麦,连鸡犬都不曾见过。

  “话也说不清楚,不知道他说的甚么。婢妾一个都太多了,何用十二个?”

  “这话是怎么说?”

  刘存仁迟疑了一下,方始回答:“他不会人道。”

  几位阁老,面面相觑。最后仍是李贤发问:“那么究竟是甚么病死的呢?”

  “房闱之中,事莫能明。”刘存仁说,“李阁老,你也别问了。”

  “唉!”李贤心里在想,爱之适足以害之。当初如果不说“尧舜之心”那句话,劝皇帝一动不如一静,文圭反倒能尽其天年。

  §十一

  “袁彬,”皇帝问道,“听说你要娶亲了,是吗?”

  “是。”袁彬答说,“臣今天求见皇上,正是要面奏这件事。”

  “好极了!你娶的是甚么人?”

  “是臣从小邻居的女儿。”袁彬又说,“臣要请皇上加恩。”

  “你说,你说!”皇帝一迭连声地,“你要甚么,尽管说。”

  “臣住的房子,太小——”

  皇帝想了一下问:“不是原来商辂的住宅吗?”

  袁彬本来只是锦衣卫试用的百户,复辟后升为指挥佥事,紧接着又升指挥同知,其时商辂削职为民,空出来的住宅缴回公家,为袁彬所得。房子既旧又小,娶亲以后,岳家要迁来同住,就不够用了,因而乞求饬工部另建。

  “新建住宅,要好几个月的工夫,来得及吗?”

  “来得及。”袁彬答说,“臣定在冬天迎娶,半年以后的事。”

  “来得及就好。我会交代工部。”皇帝又问,“还有呢?”

  “臣父母双亡,有个叔父,去年亦亡故了,无人主婚。臣想请一位皇亲出面,替臣主持一切。”

  “可以。你想请谁呢?”

  “臣不敢擅请,皇上派谁就是谁。”

  “我来想想。”皇帝想了一下说,“我找我二舅替你主婚。”

  皇帝的“二舅”,便是孙太后的胞弟。孙太后的父亲,本名孙愚,为宣宗改名孙忠。宣德三年,以后父封为会昌伯。正统年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赋性鲠直,得罪了王振,想找他的毛病收拾他,多方侦察,竟找不出李时勉有甚么短处,可入之于罪。最后以李时勉曾派人将国子监彝伦堂左右的树木加以修剪,便诬指他擅伐公家树木,运回私宅。不经内阁,径取皇帝手批的“中旨”,将李时勉枷号在国子监前面。

  时方盛暑,枷三日不解,李时勉气息奄奄,命如游丝。国子监生一千余人,群集午门,请求宽贷李时勉,呼声远达禁中。王振恐激出变故,但为了维持他的权威,并不打算释放李时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