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柏杨 > 皇后之死 | 上页 下页
西施(4)


  第一种说法是顺理成章的,那就是姒勾践先生把吴夫差先生逼死后,就把西施女士接收过来。她既然是越王国派去的越王国的女郎,出国之日,假设是二十岁,现在不过四十岁,正是美女最成熟的年龄。前已言之,没有一个帝王不是淫棍(这可不是贬辞,柏杨先生曾为了“侮辱历代帝王”,吃过官司。所以绝不敢再存此心,我们只是说明一种现象而已,如果柏杨先生当了帝王,我可更叫座)。所以,美色当前,把敌人的妻子女儿捉住上床睡觉,不但天之经也,亦地之义也。西施女士从一个豪华的王宫,换到另一个豪华的王宫,荣耀富贵,依然如初。不过面对的是另一个崭新的局面,这个崭新的局面中,美女们照样如山如海,即令大多数没有她标致迷人,但可肯定的,大多数都比她年轻。她是否还有斗志?是否还能杀开一条血路,就很难预料矣。

  第二种说法是人之常情的,西施女士被姒勾践先生接收之后,十分宠爱。我们可以推测:最受不了的当然是姒勾践先生的太太。好呀,俺含辛茹苦,采桑织麻,拚老命给你干,好容易大获全胜,你却弄了一个漂亮的小老婆。读者老爷跟读者老奶的心理状态可能不同,如果换一换位置,就可知道这股劲的凶不可当。臭男人汗流浃背的帮助娇妻功成名就,娇妻却弄了一位年轻力壮的小白脸当活宝,关在房里取乐,恐怕臭男人准动刀子。姒太太虽没有动刀子,据说,却在乘船回航途中,派人把一块石头绑到西施女士身上,推到钱塘江里溺死。然后声明她可不是吃醋,而是爱国,曰:“这种亡国妖孽,留她干啥?”

  ——呜呼,读了姒太太的声明,她可以当政治家矣。但最使人沉痛的,是在西施女士身上绑石头的一幕,她有何恶?又有何罪?三千年之后,我们仍听到她惊恐挣扎的哭声。

  扁舟载美

  西施女士下场的第三种说法是罗曼蒂克的,越王国大军攻陷姑苏时,大臣之一的范蠡先生,先下手为强,把西施女士抢到手里(美女人人爱,这就是臭男人的本性)。然后发展出一项历史上的传奇故事。

  范蠡先生不但是姒勾践先生最亲信的高级干部,也是姒勾践先生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另外一位就是文种先生,这两位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人物,是姒勾践先生的左右手。当姒勾践先生在姑苏受苦受难,吃粪拍马的日子里,范蠡先生始终陪伴身边,安慰他、鼓励他,为他低三下四奔走;因为生活得太密切,范蠡先生也就把姒勾践先生看了个穿。而文种先生,官拜宰相之职,留在国内,不分昼夜,秘密重整军备。

  范蠡先生智慧超人,他能在混乱混沌的局势里,看出潜伏的危机(柏杨先生就没有这种本领),知道吴王国覆灭之日,大祸就要临头,立刻抛掉了世界第一强国宰相尊位,驾了一叶扁舟,乘着月白风清之夜,只带着西施,逃之夭夭。临走时,留下一封信给文种先生,曰:

  “老哥,‘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也有把后二句改为‘飞鸟尽,良弓藏’,以免触怒有权的大爷。)姒勾践先生这个人,脖子很长而嘴尖尖的像鸟嘴,能够忍受任何羞辱,但也非常猜忌,嫉妒别人比他能干。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跟他共安乐。你如果不早点离开他,必有灾难。”

  文种先生比柏杨先生高明多啦。柏杨先生想不透,还可原谅,文种先生想不透,就遗憾万分。不过也正因为想不透,才使姒勾践先生暴露了他的兽性。文种先生就是不相信姒勾践先生——他二十年如一日的谦恭诚恳,朴实诚挚——会凶猛的翻脸无情。文种先生忘了忍人所不能忍的,也往往狠人所不能狠。不久,文种先生有病,他的政敌向姒勾践先生打小报告:“文种自以为功比天高,埋怨政府对他的酬劳太小,一肚子不满,所以害起来政治病啦。”

  于是姒勾践先生御驾亲往探病,这举动不要说在古代,纵使在现代,也是一种荣誉。可是,却不知道姒勾践先生已兴起杀机。盖在帝王逻辑中,不满就是不忠,必须先下手为强。客套寒暄已毕,姒勾践先生板起面孔问曰:“你有七种灭国方法,我只用了三种,就把吴王国并吞。剩下的还有四种,你预备用到啥地方?”文种先生发呆曰:“啥地方都不用。”姒勾践先生曰:“我想请你去阴曹地府,用那四种方法去对付吴王国的祖宗,如何。”说罢此话,拔腿就走,故意把身上带的剑遗留在座位上。文种先生拿起来一看,正是当年伍子胥先生自杀时用的那柄,不由仰天叹曰:“古人云:‘大德不报’,我不听老范之言,真是猪也。”于是,跟伍子胥先生一样,自杀而亡。

  ——姒勾践先生,不但是可怕的敌人,也是可怕的朋友,拜托上帝保佑贵阁下及敝阁下,千万别让我们碰到这种角色。

  从文种先生之死,可看出范蠡先生的才干和洞察力。他阁下带着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女士,先到齐国做官,然后弃官从商,做起生意,发了大财,定居在陶山(山东省肥城市西北十五公里),不姓范啦(大概是怕姒勾践先生派特务追踪),改姓为朱,世人称之为陶朱公。

  西施女士的下场虽然有三种说法,却没有一项积极的史料,证明哪一种说法可靠。有人说姒太太把她推落江心太残忍,那是站在西施女士的立场,如果站在姒太太的立场,两美不并立,恐怕也只有一推。至于柏杨先生,我倒愿意她追随老范,佳人才子,自是天配的一对。不管怎么吧,我们仍无法肯定她是如何死的。唯一敢肯定的是,她早已香消玉殒,化为尘土,徒供后人怀念。

  庞鸣先生把姒勾践和吴夫差的生活加以对比,感慨有加,诗曰:

  屧廊移得苎萝春,沉醉君王夜宴频;
  台畔卧薪台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罗隐先生哀西施女士之被无聊文人指责,诗曰: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必怨西施;
  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袁枚先生痛西施女士的家国两难,诗曰:
  
  吴国亡国为倾城,越女如花受重名。
  妾自承恩人报怨,捧心常觉不分明。
  笙歌刚送采莲舟,重卷珠帘倚画楼。
  生就蛾眉颦更好,美人只合一生愁。

  曹雪芹先生感慨西施女士因富贵而堕江惨死,不如贫贱女伴,诗曰: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许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白头溪边尚浣纱。

  高启先生对范蠡携西施女士而去,曲为解释,诗曰:
  
  功成不恋上将军,一轲归游笠泽云;
  载得西施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

  最后,介绍王维先生以西施自况的借题发挥,诗曰:
  
  艳色重天下,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