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柏杨 > 帝王之死 | 上页 下页
吴诸樊(2)


  天下第一美女

  吴王国初创时不过一个烂摊子,但吴寿梦先生吉星高照,使他的国家像吃了仙丹妙药,没有多久就强大无比。

  《中国人史纲》曰:

  “(纪元前六世纪)楚王国的霸权达到极峰,然而也就在这时候,一把刀子已暗中在它背后举起。这渊源于一个比三流作家笔下的言情小说还要荒唐离谱的男女恋爱故事,但它是事实。开始于本世纪(前六)〇〇年代,而发作于本世纪九〇年代。

  “女主角陈国大臣夏御叔的妻子夏姬,是郑国国君姬兰的女儿,生子夏征舒之后,丈夫逝世。夏姬是一位绝世美女,从她的沧桑经历,和因她引起的国际战争,我们可以肯定,她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具有魅力的女子之一。她首先跟陈国大臣孔宁、仪行父私通,经过二人的介绍,陈国国君妫平国也加入情夫的行列。最糟的是,他们还戏谑夏征舒像他们的共同儿子。〇〇年代纪元前五九九年,夏征舒杀掉妫平国。孔宁、仪行父逃到楚王国向霸主告状,楚王芈侣听了一面之词,而且逢上他正要展示他的霸权。而声讨‘乱臣贼子’,恰是一个理想的发动战争的堂皇理由。于是他灭掉陈国,把夏征舒处决。

  “夏姬的美貌使芈侣动心,就要自己带回皇宫。但大臣巫臣向他提出警告:‘大王仗义兴兵,全世界谁不尊敬。如今却把祸首收做妃子,人们就会抨击你贪色好淫,恐怕对霸权有不利的影响。’芈侣认为他的话有很深的道理,大为佩服。王子芈侧请求把夏姬送给他,巫臣说:‘这女子是不祥之物,为了她,已死了一个国君,灭亡了一个国家。如果娶她,一定后悔不迭。’芈侣说:‘果然是不祥之物,少惹她为妙。’芈侧大怒说:‘我不要她可以,但巫臣也不能要。’巫臣用一种委屈万状的声调说:‘这是什么话,我怎么会有这种邪恶的念头,我只是一心为我们的国家。’恰巧另一位大臣连尹襄老的妻子逝世,芈侣就把夏姬送给连尹襄老,而夏姬不久就跟连尹襄老前妻的儿子私通。

  “两年后(前597),邲城之役中,连尹襄老阵亡。夏姬跟嫡子私通的丑闻渐渐传开,在首都郢都(湖北江陵)住不下去,要求返回她的娘家郑国。巫臣早已派人通知郑国国君姬坚迎接他的姊姊。姬坚自然听从霸主国的命令。一〇年代纪元前五八九年,晋国与齐国在鞍邑(山东济南)会战,齐国大败,向楚王国寻求同盟。芈侣派人去齐国缔约,巫臣自告奋勇前往。纪元前五八四年,巫臣出发,却在经过郑国的时候,宣称奉了楚王的命令前来跟夏姬结婚。然后他连齐国也不去了,缔约的事更抛到脑后。他知道不能再回到楚王国,就带着夏姬,双双投奔晋国。巫臣是楚王国有名的智囊人物,以富于谋略闻名国际。晋国大喜过望,把他当作上宾招待。巫臣为了夏姬,千方百计,辗转曲折,总算达到目的。

  “——我们假设夏姬第一次结婚时十六岁,儿子夏征舒十六岁时杀死妫平国。那么〇〇年代纪元前五九九年,她已三十二岁。到一〇年代纪元前五八四年跟巫臣结婚时,至少已四十八岁。真是不平凡的女性,不仅仅驻颜有术而已。可惜处在那个时代,她只能被她所不能控制的命运摆布。

  “但巫臣跟妫平国一样,也付出可怕的代价。王子芈侧,和巫臣的另一位政敌芈婴齐,在巫臣娶了夏姬,投奔晋国后,妒火中烧,把巫臣留在楚王国的家族,不分男女老幼,全体处斩。巫臣痛心的写了一封信给二人说:‘我固然有罪,但我的家族是无辜的,他们并没有背叛国家,你们如此屠杀,我要使你们马不停蹄的死在道路之上。’”

  芈侧先生和芈婴齐先生对巫臣先生这种虚言恐吓,嗤之以鼻。他们低估了巫臣的智慧、能力,和复仇的决心。

  巫臣先生手中的筹码,就是新兴的吴王国。

  《中国人史纲》曰:

  “吴王国十分落后,作战时军队仍停留在赤身露体的阶段。巫臣发现吴王国在地缘政治上的无比价值,于是他向晋国政府献出‘联吴制楚’的战略,晋政府接受,派遣巫臣的儿子巫狐庸,率领一个军事顾问团,去教吴王国加强政府的组织,和训练他们的军队现代化——如何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和各种战术。从此吴王国不但阻止了楚王国的东进,更成为楚王国背后的致命敌人,楚王国第一次面临本土有被攻击可能的威胁。

  “十年之后(二〇年代前五七四年),吴王国开始向楚王国用兵,而且保持连续不断的攻势,使楚王国每年都要出兵七八次之多。芈侧——死于鄢陵之役,芈婴齐则死于跟吴王国一次战役后的道路上。楚王国的力量被消耗殆尽。”

  吴王国跟楚王国的对抗,有历史上的必然性,但巫臣先生抓住这个机会,却使对抗迅速升高为军事冲突。呜呼,巫臣先生为了一己的私欲,搞得乌烟瘴气,有免职之罪,最多有杀头之罪,但没有全家俱斩之罪。楚王国兴起这场冤狱,凶手固然付出代价,国家也受到牵累。假使没有吴王国,或虽有吴王国而没有能力出拳,楚王国国势不会一落千丈。

  在毫无休止的军事冲突中,纪元前六世纪三〇年代前561年,吴寿梦先生逝世。三位老哥一致决议由老弟吴季札先生继位。吴季札先生坚决拒绝,并且逃到乡间种田,宁死也不改变心意。于是本文男主角——长子吴诸樊先生登场。

  吴诸樊先生登场后,吴楚两国战争更趋激烈,而跟吴诸樊先生之死有关的一场战争,发生在纪元前六世纪五〇年代,前五四九年,楚王国海军舰队攻击吴王国,舰队司令官对吴王国既瞧不到眼里,而军中的腐败又融蚀了战斗力量,银样的蜡枪头,怎么进攻都没有用,只好撤退。这一役,史书上说得像一盆浆糊,是由长江进攻的欤?或由淮河进攻的欤?我们不知道。攻击啥地方,我们也不知道。

  《左传》曰:

  “夏,楚子(楚王)为舟师以伐吴,不为军政,无功而还。”

  ——请读者老爷注意“楚子”,这正是意淫式的正名主义,我们的正名主义则是“楚王”。

  明年(前548)十二月,吴诸樊先生为了报复楚王国这场入侵,亲率大军,越过边界,进攻楚王国所属的巢国(安徽省巢湖市),前锋直逼巢国城门。巢国守将牛臣先生(这个名字古怪,如果不作为人名解释,而解释为一位看守牛群的小官,似乎也行。方块字不能表达精密思想,对不起,又多了一个例证),在全国震怒中,向巢国国君报告曰:“吴诸樊那家伙,是一个粗线条,认为勇敢就是不怕死,而且又多少有点瞧不起我们这个小国。所以,我们不妨大开城门,他一定一马当先,亲自冲锋。我们就看准了他,赏他一排暗箭。那家伙一死,必定退兵,我们可得到短期的休息。”

  《左传》原文:

  “吴子(吴王)(吴)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安徽省巢湖市),巢牛臣曰:‘吴王(吴诸樊)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是君也死,强其少安。’”

  ——全世界的人(包括敌人巢国在内)都称吴诸樊先生为“王”,只有所谓正统史学家,竟敢毫无忌惮的,硬照着自己主观的愿望,抹杀事实,称吴诸樊先生为“子”。

  牛臣先生的建议是一个疯狂的赌博,赢啦赢到敌国国王一条命,输啦可是非亡国不可,但巢国国君下了这个赌注。吴诸樊先生一瞧巢国大开城门,认为对方如果不是闻风丧胆,开城迎降,定是还在迷糊之中,不提防大军偷袭。于是,他一马当先,刚冲到城门口,埋伏在城垛后的狙击手万箭俱发。他阁下不可避免的被射中咽喉,栽下战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战死沙场的元首,跟我们前面所报导的任何一个死于非命的君王,都不相同。他为他的国家捐躯,留下后人的尊敬。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