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刘伯承 | 上页 下页
一一三


  小叶丹派他的叔父直送了红军100多里路,过了千丈深沟铁囝囝出了筲箕湾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去了。刘伯承将军按照预定计划继续北进到达安顺场,先渡过了水势奔腾的大渡河,又与南岸部队夹河前进并夺取了泸定桥,使红军全部从容地渡过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匪帮企图在这条“绝路”上消灭红军的幻想。

  可是,在红军离开以后,蒋介石匪帮即对彝族同胞残酷地进攻,声称:“非把沽基家杀尽不收兵!”许多彝胞的财产被抢光,男女老幼被驱逐到荒山野外去受冷受饿。在最艰苦的时候,小叶丹总是对他的儿子和家人说:“不要紧,刘伯承会回来的!”蒋介石匪帮挑拨彝族同胞之间的情感,嗾使罗洪家和沽基家自相残杀。彝族人民领袖沽基小叶丹牺牲了,战斗更加艰苦,但彝族人民并没有向敌人屈服,他们永远记住刘伯承的话:“红军还要回来的!”这句话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勇气,支持他们度过了15年漫长的阴暗日子。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那面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基支队”的大红旗。

  小叶丹的家人对驻军同志说:“今天你们真的回来了!当我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前的红军,刘伯承伯伯也回来了的时候,我们彝民是怎样的高兴呀!?我们像鸟一样的穿过丛丛山林,跑来看你们了。”

  驻军同志告诉他们,中国人民已有了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共同纲领,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再没有人敢进行民族间的互相欺压了。刘伯承主席说彝族同胞内部应该团结,过去因受反动派挑拨离间而种下来的冤仇,宜解不宜结。”大家要在毛主席领导之下,好好发展自己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共同建设好各族人民的大家庭——人民共和国。

  刘伯承在重庆当主席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到1950年11月便去了南京。他的人虽然离开了四川,可在重庆人的心目中,刘伯承永远没有走。

  1951年二三月间,西南人民图书馆(现重庆市图书馆)收到一位“市民”捐赠的图书,其中有线装书1171册,精、平装书2894册,另外还有期刊等,共计4000余册。这是一批珍贵的图书,在书目中有《二十四史》、《黄帝内经》、《钟鼎字源》、《诗经恒解》、《易经恒解》、《曲园老人遗墨》等;作为刚刚开办的西南人民图书馆,得到这批赠书,可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了。人们议论说,真该好好感谢这位热心的“市民”。

  这位热心的“市民”是谁呢?

  在赠书单上,人们找到了一点线索:小龙坎红槽房刘老太太。可是,当人们到小龙坎去寻找的时候,这一片房屋已是断壁残垣,长满了野草,这是日本侵略者的炸弹所留下的遗迹。当地街坊说,刘老太太早已去世了。

  真怪,一位早已离开人间的老人,怎么会捐出这么多图书呢?

  人们猜想,也许是刘老太太的后人转赠的,这后人,可能就是刘伯承。所以,都主张再去找一找。

  消息传到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依然没有结果。当时刘伯承已离开重庆,到南京筹办军事学院去了。根据一些线索,人们又到南京去询问。这一下、谜底才揭开了。

  原来,这位热心的“市民”就是刘伯承。刘伯承十分爱好读书、爱好藏书,平常的津贴和积蓄,大多去买了书。这次离任之前,他决定将自己的一部分藏书,赠送给新建立的西南人民图书馆。但是,他不愿意用自己的真名实姓,便借用了“刘老太太”的名义。这样,既表示了对家乡人民的心意;又表示了对故去的母亲的怀念。

  【34.中国军校之父。当上陆海空三军“总教头”,
  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刘伯承跟教书先生有缘,有缘。”】

  翻开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史》一书,里面记载着:南京军事学院是建国后我军创办的最早的高等军事学府,刘伯承元帅任院长兼政委。

  俗话说,当兵是最玩命的苦差,办军校是苦差中的苦差。

  刘伯承却主动要求办军校,他诙谐地说:“我刘伯承跟教书先生有缘,有缘。”

  讲到缘份,还得从1950年的朝鲜局势讲起。

  1950年6月25日,中国的邻邦——朝鲜爆发内战。美帝国主义支持李承晚集团向北朝鲜进犯。

  6月26日,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命令其驻远东的空军、海军参战,支援李承晚集团的军队。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武装入侵朝鲜,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其海军第7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与此同时,美国操纵联合国,网罗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开赴朝鲜,妄图在亚洲大燃战火,以扼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10月上旬,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朝鲜危局、保卫我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战争最能刺激军人的神经。

  军校,最能吸引军人。

  刘伯承在西南坐不住了。

  1950年10月27日,雾都重庆,秋雨靠靠,天地间灰蒙蒙连成一片。

  繁华的市区,中四路的一座庭院前,并排停放着两辆小轿车。上午7点钟左右,有人提箱携包地上车了。一会儿,一个身着黄呢军服,头戴佩有“八一”军徽的军帽,架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鬓发斑白、肩膀宽平、高大魁梧的军人也上了车。他坐稳后,用手扶了扶眼镜,示意司机开车。于是,两辆车一前一后开出院门,沿着空旷的湿漉漉的大道,通过浮图关向白市驿机场驶去。

  白市驿是山城外难见到的一块平坝。在几年间,这里是中国最出风头的机场之一,飞机的起落架次居全国前茅,毛泽东来过,周恩来来过,美国人没少起降,蒋介石更不用提了,起起落落没数。只有停机坪能为历史作证。今天,机场上,重庆市人民群众和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千余人,早已排成整齐的队列,等候在停机坪前送行。

  上午8点,小轿车驶进机场。下来一位戴眼镜的军人,他的动作有些老态,还有些一瘸一拐,他与前来送行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和群众代表,一一握手话别,然后登上一架民航机。

  他就是西南的刘主席——刘伯承。

  这是刘伯承又一次离开家乡,离开养育过他的故土,离开他无限眷恋着的巴山蜀水。

  1910年,怀着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愿望,18岁的刘伯承与好友一起,从万县搭轮船顺江而下前往上海,寻找“仗剑拯民于水火”的真理;

  1914年春,已经投笔从戎、开始了军旅生涯的刘伯承,在讨袁战争失败后,从家乡开县逃往上海,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继续组织反袁武装,积极致力于国民革命运动;

  1924年10月,在护国、护法、讨贼战争中英勇拚杀,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苦苦求索的川中名将刘伯承,离开犍为县,取道贵州、湖南,先后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运动,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并受党的秘密派遣,回四川发动了震惊全川的泸州、顺庆(今南充)起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