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刘伯承 | 上页 下页
二四


  莫斯科、红场,这是本世纪20年代世界无产阶级最向往的地方。刘伯承的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他怀着对十月革命的崇敬,怀着对人类未来的憧憬,怀着拯救祖国的沉重使命感,到达了莫斯科城。

  至于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刘俊泰,还有那位元配夫人,刘伯承毅然与他们脱离了关系。1969年刘俊泰死于四川乡间。

  社会上曾传说,刘伯承的儿子是国民党的大官,父子俩曾对阵沙场,儿子打瞎了老子的眼睛等等。这些传闻流传甚广,据说一些海外报章也以讹传讹,描绘得颇有声色,但都是好事者们杜撰出来的故事。1989年4月13日,薄一波在回忆刘帅的文章中,专门提到这件事,当可作为信史,现摘录于下,以正各方视听:

  “关于伯承同志怒斥他的一个儿子的事,记得也是在‘十二月事变’前后听他讲的。事情发生在‘八一’南昌起义以后。伯承同志经由香港到了上海,后来又去了苏联。他抵达上海不久,他在老家时出生的一个儿子找到了他的住处,同时还带去一个花枝招展的女人。伯承同志早已知道他的行为不端,马上引起了警觉,当即问其来意。对方回答说:我准备结婚,需要一笔钱,希望能尽力相助。伯承同志说,我一不做官,非达官贵人,二不经商,非富商大贾,而是连年奔波,戎马疆场,手头并无积蓄,这是其一;其二,即使我有钱,也不能给你,你早已成年,应该正道直行,自食其力,而不应放浪形骸,靠别人的荫庇,那样就会害了你自己。他那个儿子一听,厉声说道:那好,我们就走着瞧吧!说完拂袖而去。伯承同志就对他的夫人说:这家伙肯定要去告密,我们必须马上转移。果然不出所料,不久敌人就来了,但是扑了个空。这件事不仅说明了伯承同志的机警过人,也充分表现了他大义灭亲的革命正气。”

  【14.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却服了一只眼睛的中国人——
  一个名叫“阿发那西也夫”的军人。】

  1927年隆冬时节,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着古老的俄罗斯土地。在莫斯科城东北角,有个叫费尔道渥的地方,十月革命后曾改称为“红色兵营”。这里就是苏联红军军官的摇篮——高级步兵学校。

  这年冬末的一天,学校小礼堂坐满了苏联红军学员和各界来宾,会场的气氛特别热烈,欢愉,真挚。十多名先期到达的“老”中国留学生,情绪激昂,起劲地鼓掌,欢迎刚从祖国来的同胞。

  会议开始,学校政委米哈伊罗夫中将微笑着站起来,兴奋地致辞说:“亲爱的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刚刚庆祝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又刚刚开过十四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同志的联共中央路线取得了胜利,托洛茨基和季诺维也夫被开除出党,这下我们要好好过一个圣诞节了……今天,我和大家一样,感到非常荣幸,又有十多位中国同志来到我们学校,一起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说,学习现代新型的军事科学。新学员当中,有几位是参加南昌暴动的勇士,他们为国际无产阶级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的到来,是学校的荣幸。下面,我们欢迎阿发那西也夫同志讲话。”

  阿发那西也夫是刘伯承同志的俄文学名。他戴着浅蓝色眼镜,身穿一套合体的红军军服,肩章上缀着两枚闪光的校形徽章——这是苏联红军将领的标志。在掌声中,刘伯承落落大方地登上讲台。他用地道的川东话风趣地说:“我们是被老蒋(蒋介石)赶出来留洋的,也算是来开‘洋荤’啦。”几句开场白,引得满堂笑语。“我们到列宁的故乡,是专门来请教的。学校是按列宁同志的指示创办的,曾荣获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旗帜。能到这里学习,确实是最大的荣幸。我们要苦心钻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说,掌握军事科学知识,以便早日回国开展武装斗争。”

  当翻译人员将刘伯承的讲话译出以后,学员中立即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国际无产阶级团结的掌声,是国际无产阶级共同战斗、谋求解放的心声。

  到1928年秋,参加东方大学军事班学习的学生和高级步兵学校第二班的学员也转到莫斯科步兵学校,编成中国连。其中有黄秋。青、陈林、方复生、李修业、万永城、罗绍、林凯等人。一直到30年代初期,我党还陆续从工人和红军干部中选派骨干到高级步兵学校和其他学校学习。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国际无产阶级,特别是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人民,以宽阔的胸怀,无私的精神,伸出了援助之手,接纳和培养了一批中国军事骨干。这些同志学成回国后,除极少数人中途变节外,大多数同志在中国红军部队担任领导职务,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应该公正地指出,在20年代到30年代,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是非常值得称颂的。我党军事人员在苏联留学的这一史实,理所当然地应载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刘伯承所在的高级步兵学校是按照列宁的指示,于1918年11月21日以俄军奥朗宁巴乌姆步兵军官学校为基础创办的。这所学校在初办时期称为工农红军指挥人员高级步兵学校。在苏联国内战争年代,高级步兵学校为苏联红军部队输送了数千名红军指挥员和政工人员。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该校继续培训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红军指挥员。1921年,该校改名为“第三国际工农红军指挥人员高级步兵战斗学校”,以列宁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军事骨干。1922年5月10日该校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国际无产阶级的称赞,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授予旗帜一面。1924年,该校又改名为“共产国际高级步校工农红军指挥人员步兵战术进修班”。

  这所学校在苏联红军内享有较高声誉,对苏军部队建设有相当影响。该校设有射击委员会和条令小组委员会,在研究分队战术和射击学理论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该学校还担负了多种新型自动射击武器的研制工作。苏联国内战争以后,这所学校又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充实教学力量,并编写和出版了数百部战术、射击学和部队训练方法方面的科学著作及教学参考书,试验出多种新式步兵武器的样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该校的许多毕业生后来成为苏军中的领导骨干,分别担任指挥师、军、集团军及方面军的高级首长。其中有苏联元帅A·M·华西列夫斯基,H·N·克雷洛夫,P·H·马列诺夫斯基、C·K·铁木辛哥、Q·H·托尔布欣,空军主师K·A·韦尔希宁、A·A·诺维科夫等等。

  刘伯承到校时,该校校长是斯莫林上将。当时,中国留学生较多,其中有我们共产党派去的,也有国民党派去的,还有冯玉祥部队派去的。校方专门为中国留学生编了一个班,后又成立了一个中国连,下分三个排。连长是一位朝鲜同志,排长王智涛、田德修(吉合)、彭文畅。刘伯承被分到第十六班,这个班的党支部由唐英任书记,刘伯承、张西民、陈林任支部委员。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