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徐向前 | 上页 下页
九一


  会后,部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攻坚训练。干部和战士各有训练重点,干部基本上是学战术、练指挥,但也要懂得技术;战士基本是学爆破、攻城等技术,练实际操作,但也要懂得战术。

  军事训练搞得热火朝天,政治教育也搞得生动活泼,新式整军运动大大提高了干部战士的阶级深情。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解放临汾的物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一场大仗恶仗即将打响了。

  徐向前所部首先派出侦察员和情报小组,对城里城外的地形和敌情进行侦察。并利用情报小组多次给敌人送去解放军北上,准备攻打太原的“情报”,以假乱真,稳住了敌人。侦察得知,在城外,敌人依托村庄、高地,筑起明碉暗堡,由纵横交错的交通壕,步炮掩体相联,组成四道环形防线,每道防线上均筑有高达7米左右的双层水泥主碉,周围有集团工事、铁丝网、暗道、鹿砦和雷区;环城的外壕是利用旧护城河改造而成,深20米,宽30米,外壕距城墙20米,城上守敌的手榴弹可居高临下直投到壕沟的外沿。在城内,敌人进一步加固了古城墙,高14米、厚10至30米的城墙,将市区严严实实地围在里面。城墙上面可并行两辆卡车,守敌物资、人员的机动十分方便,城墙的上中下三层分别设置了火力点,可对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实施全天候火力控制。城墙的内侧,则是环城内壕,集团工事、炮兵阵地。城里城外的火力相互交叉,交通壕互相贯通,构成坚固的纵深防御体系。守城总指挥为阎军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晋南总指挥梁培璜,指挥2.5万人马。敌人为固守临汾,长期顽抗,大肆抓兵、抢粮,聚积武器弹药和生活保障品,并在内部进行反共宣传,实施特务控制。在阎锡山看来,临汾是攻不破的“铜墙铁壁”,是阎某人的“马德里”。

  根据地形和敌情,徐向前组织制定了攻坚临汾的作战方案。其作战部署是:太岳1个旅在赵城、洪洞一线控制同蒲路,防敌北窜,相机打援;位于汾河以西的吕梁部队一部,牵制城西守敌;八纵位于城南,十三纵位于城东,太岳部队位于城北,扫清外围,三面攻城。如晋中之敌来援,则以一部兵力围城,防敌外逃,然后调动主力北上打援,野战歼敌后回师再克临汾。

  如晋中之敌迟疑,一切攻城准备已完成,即拟一举攻克临汾,再向晋中发展。并预定3月10日发起总攻击。徐向前成竹在胸,于3月6日清晨将此作战部署上报军委。

  初春的晋南,阳光明媚,轻风宜人。连续几天几夜的战前准备,使本来身体比较虚弱的徐向前,感到十分疲劳。他坐在院子里草垛旁的躺椅上,边晒太阳边批阅文电。中午时分,参谋送来情报:据太岳军区情报处临汾城内情报小组报告,蒋介石突然发来急电,要把他的嫡系胡宗南二十旅空运西安。6日清晨,敌人派来一队大型运输机,在临汾城南的庙宫机场降落,已将旅长尹赢舟及约一营人运走,明日还要继续空运。徐向前看完情报,脸上的疲容荡然无存,脱口而出:“不好,敌人要跑!”他拿铅笔在上面重重地写上4个字:“失之过迟!”随即吩咐参谋处长梁军,马上给部队下达紧急出动命令,并向军委报告要提前攻打临汾。

  临汾守敌虽然号称2.5万之众,但真正能打仗的要算三十旅了,把这块硬骨头留下来啃,既可牵制敌人、配合西北野战军保卫党中央的战略目的,又能使部队真正取得“攻坚”经验,完成培养过硬的“攻坚”兵团的任务。于是,徐向前立即签发了部队提前出动的命令:八纵全部立即出动,以急行军于明晨天亮前赶到临汾城南抢占机场;太岳部队全部出动,以急行军,于明晨到达临汾城北,与八纵以向心合围的态势逼近城郊;十三纵完成河西歼敌任务后,迅速移河东向临汾城郊压缩包围;吕梁部队控制汾河以西,监视敌人和担任打援。

  指挥所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无线电台“嘀嘀哒哒”地发报,参谋人员急忙整理文件、装具,随时准备前移。下午3点多钟,徐向前要通信参谋接通八纵王新亭司令员,但因王已上路,联络不上。他心急如焚,立即写一手令:“不能让敌人跑掉!

  我们的两条腿,一定要跑到敌人飞机前边,不能叫敌人逃走,最好是在敌机降落以后发起攻击,缴获它几架飞机。”并立即派两名参谋坐上他的美式中吉普去追部队。在车子开动前,徐向前再次叮嘱道:“必须在部队宿营以前把命令送到,亲自交给王司令员!”中吉普卷起路面上的黄土,像腾空的巨龙一样飞驰而去。徐向前随即坐进一辆十轮卡车的驾驶室,向临汾进发。

  王新亭接到徐向前手令后,在行军途中拟定了作战方案,一面交给两位参谋回前指复命,一面命令二十四旅于七日凌晨首先向南郊机场发起攻击。指战员们在信号弹的闪光中向机场猛烈开火,两架运输机被击中,但由于没经验,不会封锁跑道,其余几架运输机没等停稳,就又仓皇滑行上跑道起飞。

  机场一片混乱,敌人几个校级军官爬上吉普车就向市里逃命,后面几百名国民党官兵像放羊似地尾追其后。机场很快被我军占领,胡宗南的空运计划彻底落空了。攻打临汾的炮声,敲响了守城敌人走向灭亡的丧钟。敌守城总司令梁培璜,是个死硬的反动军官,他一方面凭借坚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火力坚守待援;一方面对属下实施法西斯式的管控。他在高级军官的会上宣布“八杀”的命令:奉令进攻迟延不进者——杀;奉令赴援迟延不进者——杀;未奉令放弃守城者——杀;邻阵被攻有力不援者——杀;邻阵被陷不坚持本阵地者——杀;主官伤亡次级不挺身而代行职务者——杀;滥行射击虚报弹药,阵前无敌尸者——杀;谎报军情企图卸责者——杀。守城敌人在梁培璜的军法高压下,只能顽抗到底。徐向前对前指人员说:临汾是个“硬核桃”,决心不大,牙齿不硬,就甭想咬碎它。

  战役第一阶段是扫清外围、形成三面攻城之势。经过一周的激战,夺取了城外的大部主要阵地。徐向前的指挥所随即前移20华里,进驻东堡头村。部队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城垣附近实施猛烈突击,但由于敌人依托集团工事和密集的火网,迫使我军无法前进。在这最困难的时刻,徐向前出现在进攻部队的前沿。他一边用望远镜观察,一边听取攻城部队指挥员的汇报。他深感这场攻坚战要比原来预想的更复杂、更难。临汾城池呈“吕”字形,上部的小“口”朝东,没有设关,不仅有密集的居民建筑,而且有坚厚的高大城墙护卫;下部的大“口”座西,背靠汾河,其西、南、北三面设有城垣、城门,设有城关。城西紧靠汾河,大部队无法展开;城南为开阔地带,敌人设防严密,形成体系,使进攻部队很难接近城垣;城北地势较高,有登城阵地,敌守备薄弱,但开阔地深广,部队无法隐蔽接敌;只有东关是攻城部队实施突破的有利地段。可惜,敌人设防时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将战斗力比较强的第六十六师放在这里扼守,是“卧牛城”的主要防御方向。

  经再三研究,徐向前最后决定改变从东、南、北三面攻城的作战方案,把城东与城北作为重点攻击方向。命令以十三纵向东关突击,力争消灭守敌第六十六师主力,并策应城北部队攻城;以八纵第二十三、二十四两旅位于城北北门及以西地段,主攻兴隆殿等要点,以太岳部队4个团位于北门以东地段,主攻日本坟等要点。战斗打响后,两支部队注意协同,在攻击过程形成合力,破垣入城;以八纵第二十二旅及太岳部队两个团,位于城南助攻,牵制和迷惑敌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