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徐向前 | 上页 下页
八一


  第三,为促进山东两支主力部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采取了干部和战斗骨干互相交流的办法。第一一五师2000多名战斗骨干调到山东纵队;山东纵队为保证第一一五师完成繁重的作战任务,一次就拨给他们3万多人枪。两支部队互相交流,并注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达到了迅速提高质量、增进了解,共同战斗的目的。

  第四,造成武装力量大发展的气势。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利用群众的抗日情绪,不择手段地在各地扩展实力,短短几个月,就在山东拉起民团、游击军之类五花八门的队伍达10万之众,为积极反共做准备。徐向前对此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一方面,八路军和民主政权发动群众积极报名参军,另一方面注意争取和收编愿意抗战的杂牌武装,在人力上与国民党“拔河”,到1940年上半年,山东纵队由2.5万人猛增到5.1万人,第一一五师1940年初为5.8万人,到9月份就发展到7万多人。

  第五,对山东纵队实施整编整训。将所属部队正式编为五个旅,四个支队,可谓迈开了正规化的步伐。

  第六,千方百计改善八路军的物资供给。除向前刚到山东时,由于政权建设是个薄弱的环节,7万大军的物资供给极匮乏。后来,由于有了政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筹粮、筹款、做军衣做军鞋支援八路军,供给比过去改善了。但当徐向前亲眼看到人民群众宁愿吃糠、吃野菜糊糊也要保证部队供应时,他为山东的百姓的精神感动了,他号召部队:不能与民争食,部队所需的粮食、物资,尽可能地取之于敌。

  由于徐向前等领导人对山东部队的质量建设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这支部队实践了他们提出的“主力兵团正规化;地方武装基干化;游击队组织化;自卫团普遍化;党的领导绝对化;战斗力顽强化;行动积极化;生活艰苦化;纪律严肃化”的响亮口号。民主政权的巩固,武装力量的壮大,为粉碎日寇的“新扫荡”奠定了必胜的保障。所谓“新扫荡”,是与日军战略进攻时的“扫荡”比较而言的,徐向前将其特点概括为:

  敌人把后方转变为前线;
  “扫荡”是不平衡的;
  敌人以堡垒形成巩固的点和线;
  “扫荡”次数增多,时间短促;
  以“游击战”对游击战;
  实行烧杀与封锁政策;

  强化汉奸政权,利用汉奸、特务进行破坏,等等针对敌人“新扫荡”的特点,徐向前指挥部队采取游击战、破袭战、麻雀战和伏击战等灵活多样的战术手段,狠狠打击了敌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胜利,孙祖战斗就是生动的一例。

  1940年3月14日,敌据点铜井有从沂水、莒县方面增来之敌,朱位也有增敌。铜井之敌当夜幕降临后开始向依汶出动,朱位之敌附之南下,占岸堤,袭击我沂水五区区政府和游击队后,折而东进,铜井故占依汶,袭击安保庄后,两路敌人约400余人于15日上午10时在牛王庙会合休息。徐向前一面分析送来的敌情报告,一面注视作战地图,认为敌人下一步可能继续向岱庄、孙祖“扫荡”,尔后再转回铜井据点。徐向前认定这是一次伏击歼敌的极好时机,于是星夜调第二支队一部北上,同时集中了第五支队的交通营,在兵力上形成了优势,埋伏地点选在孙祖与铁峪一带。16日战斗打响,经两昼夜的游击战,共毙伤日军二百余人,缴获一批马匹、车辆和武器弹药,打了一个胜仗。

  类似孙祖这样的战斗打了多次,诸如:1939年6月的苒山战斗;1939年7月的大郝家埋伏战,1939年8月的梁山伏击战;1939年9月的冶源战斗;1939年10月的五井战斗;

  1939年11月的泰山反“扫荡”战斗;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的总破袭战;1940年3月的白彦战斗;1940年4月的抱犊崮反“扫荡”战斗等等。至于零星战斗几乎天天都在进行。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军民从1938年下半年到1940年上半年,共进行大小战斗2000多次,毙伤俘日军松井山村中将以下近2万名,伪军2.5万余名,破坏公路1.2万公里,铁路500公里,击落敌机3架,击毁敌舰一艘、汽艇7只,击毁汽车86辆、火车头36个、列车车厢162节。这些胜利显示了山东军民的顽强战斗意志,使日寇的“新扫荡”屡遭惨败。

  〖29.重返延安。毛泽东派徐向前出任抗大校长。新校长办校有方〗

  沂蒙山区的初夏,缺水的大地降了几场中雨,田野里麦浪滚滚,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丘岭披上了绿装。战火夺去了无数战士和老百姓的生命,夺取了无数绿色的生命,但坚强的中国人民,辽阔的中国大地,并没有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征服,仍在顽强地战斗着。

  徐向前在临沂至孟良崮之间的青驼寺指挥所,接到中央的电报通知,要他回延安准备出席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他在齐鲁大地战斗了一年多,这里的战友,这里的百姓,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同他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向朱瑞和黎玉同志交待完工作,于1940年6月7日带着一个警卫连、一名医生,走出青驼寺,踏上了重返延安的战斗旅程。

  何以称之为“战斗旅程”?从山东沂蒙山区到延安,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坐上汽车、火车,不过三五天的事,要是坐飞机,就更快了。可是在抗日战争的年代中,这一段路程可不容易。

  徐向前和他带领的50多人,经过200多天的艰难跋涉,于1941年元旦前夕才到达延安。为了参加党的七大,来自几个抗日根据地的代表中,竟有几十人没有到达延安就在同日伪的遭遇战中,长眠在漫漫旅途中了。徐向前一行一路走下去,经常与敌人遭遇,在枪林弹雨中冲过一道道封锁线,用老帅自己的话说:“走得并不顺当!”

  经过几天的行军,徐向前和护送他的警卫连进入了新泰地区,津浦铁路从这里穿过,铁路两侧明碉暗堡林立,鬼子的巡逻队严密监视这条大动脉,过铁路就是过封锁线。夜深了,徐向前一行在老交通的引导下,选择敌人的薄弱处开始通过封锁线。警卫连按前三角战术展开,将徐向前置于绝对安全的“空心”部位。尽管特别小心、快捷,还是被伪军发现了。敌人的探照灯光柱扫过大地,接着就是一排排子弹射过来,一部分战士在连长的指挥下护送徐向前飞速跃过铁路,指导员指挥战斗分队向敌人猛烈还击,把敌火力全部吸引过来,边打边交替向前跃进,尾随前头分队迅速向山区转移。惊恐万状的伪军并不知虚实,追了一段后才发现离开铁路和根据地仅几百米了,便慌忙后撤,生怕被八路军吃掉。

  徐向前到达泰安县境时,将护送他的连队干部叫到身边,对他们说: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沂蒙山区的抗日斗争需要你们,我身边留一个警卫班就够了。连长、指导员不肯回去,坚持要送徐向前到延安,直到徐向前下了命令,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返回。

  继续向西行进,在肥城地区,碰上敌人“扫荡”,前进受阻。

  徐向前决定同鲁西部队一起投入反“扫荡”斗争。他们时而甩掉敌人,时而又突然向鬼子的薄弱部位狠狠地打一家伙,打打转转,转转打打,一打一转就是二十多天。当时正是雨季,敌人在泥水中拖得精疲力竭,只好退回据点。徐向前开始向梁山地区进发。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