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中国元帅徐向前 | 上页 下页
三六


  徐向前初到大别山,部队确实很土。村庄都是破旧的草屋,人们衣不掩体。红军战士和普通老百姓外表没多少差别。

  没有军服,有的人也没有枪。农村比不上广东的东江,队伍比不上广州起义的红军。徐向前又和当年刚到广东一样,语言又成了交往中的大难题。他原想,湖北人讲话会比广东话好懂,哪知一进大别山区,仍是个不会本地话的“外乡佬”。最先会见他的,是鄂东北中共特委书记徐朋仁。这位年龄26岁的黄安人,从1926年就领导农民运动,他当过教员,读书识理,讲话有条有理,算是文人呢。他首先欢迎徐向前,接着介绍情况,最后说特委决定徐向前暂任红31师副师长,对外称“副司令”,并说司令员吴光浩牺牲了,但至今没把这消息传出去。

  吴光浩,是威震大别山区的赤色英雄。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3期。徐向前在黄埔军校不曾见过他。听徐朋仁说,他从黄埔军校出来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当过连长、营长,黄麻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任鄂东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司令。在黄安、麻城地区只要提起吴光浩大名,连五岁的娃娃都会知道。由于他从黄麻起义、木兰山游击一直是工农革命军的首领,深受部队信赖,他牺牲的消息若传下去,军心士气会大受影响,说不定有人会马上拉出去找敌人拚命。地主、豪绅和民团,都怕吴光浩,若得知他牺牲的消息,敌人也会乘机兴风作浪。徐向前完全理解。

  这时红三十一师,号称有四个团,实际上是四个大队,每个大队五六十人,四五十条枪。不少战士扛着红缨枪,提把大刀,有的连刀矛都没有,徒手兵一个。一个个都和当地农民一样,破旧的衣裤,脚登草鞋或打着赤脚。徐向前高兴而来,面对现实,心中不禁有些发凉。又是一次临危受命啊!一年前,在东江大山里,叶镛师长被俘牺牲,他接替师长,收拾残局,最后几乎全师覆没,被迫撤出东江地区。现在,吴光浩同志刚牺牲,对外、对下层还保守着秘密,又让他来顶替指挥。当副司令也好,副师长也罢,为革命事业,名义他不计较,可是这局面怎么坚持?

  幸得师党代表戴克敏是个热心人。他只有23岁,黄安本乡本土人,1925年加入共产党。他住过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领导过黄麻起义,当过工农红军鄂东军和第七军的党代表,算是经过风雨的人。他对吴光浩战死极为伤心。徐向前这位黄埔军校正牌军人一来,戴克敏高兴得孩子似的。从早到晚,陪着徐向前说话,介绍部队的情况。徐向前对他的话听懂大半,能揣摸几分。两个人说不通了,就用笔在纸上写几个字,如人名、地名、难懂的词。

  开头几天,戴克敏陪着徐向前到几个大队转。只向大队的干部介绍了这位新来的副师长,向下说是中央新调来的同志,叫“余立仁”。

  徐向前到红三十一师不久,6月底,赶上了“李罗会剿”。

  广西军阀罗霖率独立第四师两个团3000多人,和河南土匪武装李克邦暂编第二旅一个营,另加反动民团红枪会1600多人,南北夹击,妄图把红三十一师一举消灭掉。敌人来势汹汹,徐向前只好“避强击弱”,率领着一部分红军和敌人兜圈子;同时,发动群众和各区自卫队日夜袭扰敌人,使敌人大部队天天扑空,夜夜受惊。徐向前选准敌人弱点,连着进行了五次战斗,每一次都把敌人打得措手不及,终于把“李罗会剿”彻底粉碎了。红三十一师打了漂亮仗以后,战士们才得知,吴光浩师长早在一个月前就牺牲了,他们来了位新师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徐向前到大别山施展军事才干的“头一把火”,烧毁了“李罗会剿”。战士高兴,群众称快,欢天喜地庆祝胜利夺麦收。徐向前和战士们一块下地,帮助百姓割麦。

  人们听说徐司令是从大地方来的,黄埔军官学校出身,认定他会写会算,会带兵打仗,只怕不会干庄稼活。哪知这位新长官,拿起镰刀,腰一猫,唰唰几下,一个麦杆就捆起来了。他一边挥镰割麦,一边说说笑笑,动作像老农一样熟练。党代表戴克敏更加从心里对新司令敬重起来。他在一次会上说:“革命军人要能文能武,能工能民,像我们徐司令一样!”

  麦收刚过不几天,8月中旬,蒋介石命令刘峙亲自出马,组织湖北、河南两省的军队,发起了“鄂豫会剿”。这位刘将军,曾是黄埔军校的少校战术教官,徐向前该称他“老师”。他不但教徐向前等人伍生学战术,还和徐向前等一块东征打过仗。此人是纯而又纯的“黄埔系”,蒋介石的亲信。任过团长、师长、军长,是战功赫赫的名将。他参加过北伐战争,率军攻打过武昌城、南昌城。1928年1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革命军缩编,第一军编为陆军第一师,刘峙为师长,并兼任徐(州)(州)“剿共司令”。这位黄埔的老教官,此时还不曾想到,他当年的学生徐象谦跑来大别山,成了他的对手。在刘峙统一指挥下,复斗寅的十三师从鄂西奔鄂东;李克帮部和河南的民团顾敬之部由北向南堵击,皖西的五六师由东而西行动,四面包围,分进合击,第一步把红三十一师一举消灭,第二步分区“清乡”、“搜剿”。

  历史发展往往是“学生要比先生强”,不然,历史会倒退或停止不前。徐向前面对他“老师”刘峙的部署,采取了“与敌周旋,避强击弱”的作战方针。率领部队在内线打转转。在白沙关、鹅公山、磨角楼几个地方,抓住战机,突然吃掉敌人一部,然后跳出外线。这时活动在豫南的红三十二师跳过鄂东北来,两支红军会合后,互相配合行动,把敌人搞得不知东南西北,摸不透红军虚实,整天疲于奔命,跟着红军转圈圈。红军和百姓如鱼在水中游,白军行动如鱼离开水。刘峙的指挥部,看到的一份报告有这样的一些话:“红旗红枪弥山皆是,人声、枪声彻夜不绝……军队每到一处,宿营无地,问路无人……”

  徐向前和他那支小红军,在人民群众的海洋中游动了两个多月,把敌人从肥拖瘦,从瘦拖病,从病的拖垮。最后刘峙只得草草收兵。所谓的“鄂豫会剿”,就此完结。这是徐向前这个学生第一次打败“老师”刘峙。

  10月初,第三次“会剿”又来了。兴许刘峙认为“杀鸡”不必用“牛刀”,对付小小的红军用不着兴师动众。这次由驻河南信阳的徐源泉四十八师从北向南,由驻湖北的夏斗寅十三师由南而北,突飞猛进,速战速决。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徐夏会剿”。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