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朱德传 | 上页 下页
一四〇


  几天后,朱德又为《新中华报》撰写代论《扩张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指出:百团大战虽然是胜利的游击战争的战役进攻,但它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他号召全体指战员和政工人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做到部队给养部分自给,只有这样,敌后抗日武装才能继续坚持,才能扩大已得的胜利。中共中央军委其他领导人都赞扬了百团大战的巨大胜利。

  全国各地各界人士也交口赞誉。象卫立煌这样对八路军友好、坚持抗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曾命令在晋南的中央军向白晋、同蒲两路南段积极进攻,以配合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蒋介石也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但他又害怕由此更扩大共产党、八路军在全国的影响,在十月十九日由侍从室通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百团大战“此项名词及有关之新闻,以后应绝对禁止登载,希即饬遵。”由于百团大战充分显示了八路军的力量,日军随即从正面战场抽调更多乓力到华北,加紧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根据地遇到严重困难,有人对百团大战以至华北早期抗战的战略方针是否正确提出疑问。一九四五年五月三十日,朱德在中共六大作关于军事问题的结论时,回答这个问题说:华北抗战一般地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因此,抗战初期八路军只有两三万人,到一九四〇年已发展到几十万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反磨擦斗争也是正确的。至于百团大战,在战术上是有成绩的,部队打仗也打得好。问题在于当时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单独战胜敌人,在敌人进攻,我们防御以至退却的时候,却用我们的力量去阻止敌人的进攻,成了攻势阻御,这一点是错了。另外,在百团大战中有几个比较小的战斗带有攻坚性质或正面防御性质,这也是不该打的。

  尽管百团大战正在激烈地进行,尽管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提出了“击敌、和友”的方针,国内的政治局势却越来越险恶了。

  这种变化,直接受着当时国际形势急遽动荡的影响。九月二十六臼,德、意、日在柏林签订协定,正式结成三国同盟。他们要求国民党政府放弃抗日,加入他们的同盟。英、美两国也愿以种种条件争取国民党政府加入他们的同盟。与此同时,蒋介石还继续得到苏联的援助。这使蒋介石自感身价陡增,得意忘形。毛泽东在十月二十九日有一个分析:“在七、八月问蒋介石确曾准备于重庆失守时迁都天水,准备亲苏、和共与某些政治改良,至九月已动摇,至十月乃大变,这是德意日同盟与英美对日积极化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以为时机对他有利,可以为所欲为,于是便下了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决心。

  正当百团大战后期反“扫荡”战斗还在继续时,十月十九日,也就是蒋介石密令对百团大战的新闻“以后应绝对禁止登载”的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穗致电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军长叶挺,以最后通牒的形式,限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各部于电到一月内全部撤至黄河以北。这就是皖南事变前震动中外的“皓电”,是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信号。

  一九三九年春,中共中央已委托周恩来同新四军负责人商定“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方针。但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对向北发展的方针始终犹豫观望,迟迟不作有力部署。在国民党顽固派积极活动时,毛泽东、朱德等十分担心新四军特别是军部的安全。九月六日,中共中央军委电告新四军领导人:“据重庆周、叶报告,确悉军令部已向顾祝同发出‘扫荡’江南北新四军之命令,请叶、项、胡服准备自卫,皖南尤须防备。”十月八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又向他们指出:“我们意见军部应移动到三支地区,如顽军来攻不易长期抵抗时则北渡长江,如移苏南尚有可能,也可移苏南。向南深入黄山山脉游击,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是最不利的。”但是,项英仍强调困难,不准备将主力北移。十月十二日,毛、朱、王再次向他们指出:“因蒋是站在反日立场上,我不能在南方国民党地区进行任何游击战争”,有的部队就是这样在东江失败的。道理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项英仍不听劝说。

  当新四军问题变得愈来愈严重时,朱德正在第三五九旅视察工作。十一月三日,急于寻找朱德的毛泽东致电第三五九旅旅长王震,请他转告朱德:“有事待商,拟派汽车来接,请准备回延。”如此急迫地需要朱德回延安商议的,就是新四军北撤问题。这时,离何、白“皓电”规定的新四军和八路军一部北撤时间只有十几天了。如何回答“皓电”,涉及对整个形势的估量和斗争的策略。经过中共中央认真研究后,以朱、彭、叶、项的名义在十一月九日复电何应钦、白崇穗,驳斥他们在“皓电”中的无理命令和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攻击,尖锐地指出:“国内一部分人士,复正在策动所谓新的反共高潮,企图为投降肃清道路。内外勾煽,欲以所谓中日联合剿共,结束抗战局面,以内战代抗战,以投降代独立,以分裂代团结,以黑暗代光明。其事至险,其计至毒,道路相告,动魄惊心,时局危机,诚未有如今日之甚者。”为了顾全大局,朱德等在复电中仍表示新四军在江南的正规部队将遵令北移。这就是得到国内中间分子广泛同情的“佳电”。

  可是,正当新四军军部和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后移师北上时,一九四一年一月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然遭到预先埋伏在这里的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多人的包围袭击,这就是同室操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一月十三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联名发表通电,向全国揭露皖南事变真相,要求国民党军事当局“立解皖南大军之包围,开放挺等北上之道路。撤退华中之剿共军,平毁西北之封锁线,停止全国之屠杀,制止黑暗之反动,以挽危局,以全国命。”但是,国民党当局仍一意孤行,悍然发布通令宣布:“着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即予撤消,该军军长叶挺着即革职,交军法审判,依法惩治,副军长项英着即通令各军严缉归案讯办。”

  国民党军事当局发言人还同时发表谈话,诬称新四军“叛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言人就皖南事变发表谈话,历数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各地制造反共磨擦事件的种种事实,揭露他们有计划地在皖南围歼遵命北移的新四军的阴谋,指出:“过去内战之悲惨局面,又有重演之势,三年半全民抗战之英勇业绩,有中道而废之可能。歼灭皖南新四军之无耻罪行,不过是整个阴谋计划公开暴露之一部分,仅仅是亲日派阴谋家和反共顽固派以内战代抗战,以分裂代团结全部阴谋公开实行之开端。”

  当时,党内外一些人认为国共合作快要破裂,内战可能全面爆发。但日本侵华战争正在继续,大敌当前,全国上下普遍反对内战,要求团结抗日。

  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坚定有力而仍把民族矛盾放在第一位的克制态度,在政治上坚决反击,在军事上严守自卫。一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继续坚持在长江甫北的敌后抗日战争。同时,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提出解决皖南事变善后事宜的办法。

  经过中国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同时,由于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不得人心,遭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强烈谴责,使它不得不放弃反共的军事进攻计划。日本侵略军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并不希望把新四军和八路军全部调往华北,在一月下旬,在正面战场上发动新的猛烈进攻。这也迫使蒋介石不得不放弃他的反共战争计划。一月二十八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对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行动方针作了指示:统一战线原则不变;注意收集皖南散失力量,加强指导;积极布置皖西、鄂东及河南方面的游击战争。

  以后,一九四三年国民党当局又乘共产国际解散之际,企图再次发动反共高潮,进攻边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朱德在七月四日致函胡宗南,指出:“自驾抵洛川,边境忽呈战争景象。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我兄己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于道,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此抗战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必至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陷国家民族于危亡之境,并极大妨碍英美苏各盟邦之作战任务。”

  六日,他又致电蒋介石、何应钦和军令部长徐永昌,呼吁团结,要求制止内战。中共中央指示,将朱德致胡宗南电等文件印成小册子,向边区附近的国民党军队散发。国民党当局看到中国共产党已有准备,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终于维持到抗战胜利,没有破裂。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