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朱德传 | 上页 下页
一一一


  朱德在这种关键时刻是十分坚定的。他一夜没有睡,在九月二十二日凌晨三点致电张国焘等,说:“国焘同志电悉,不胜诧异。为打通国际路线与全国红军大会合,似宜经静、会北进,忽闻兄等不加同意,深为可虑”;“静、会战役各方面均表赞同,陕北与二方面军也在用全力策应,希勿失良机,党国幸甚”,并提议在漳县再召开西北局会议,“续商大计”。同天,他又排除阻挠,致电党中央和在陇南的二方面军贺龙、任弼时、刘伯承,用毫不含糊的语言告诉他们:“(甲)西北局决议通过之静、会战役计划,正在执行,现又发生少数同志不同意见,拟根本推翻这一原案;(乙)现在将西北局同志集漳县续行讨论,结果再告;(丙)我是坚决遵守这一原案,如将此原案推翻,我不能负此责任。”朱德还发出电报通知参加过岷州会议的西北局成员兼程赶赴漳县开会。天一亮,他立刻骑马奔往漳县,一天内赶了一百二十里路。

  九月二十三日,西北局会议在漳县附近的三岔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再次召开。朱德在会上几次发言,坚决维护岷州会议关于北上的决定。他平时讲话一向很平和,这次却同张国焘展开激烈的争辩。他说:“第一个战役计划和第二个是有很大区别的。第一个计划是有利的。”“所以我坚执第一个计划。现在即决定第二个方案,对整个形势不能抓住,会合要迟,联合战线受影响。”他反复阐明,四方面军北上同一方面军会合,对整个形势是有利的。

  他向张国煮提出一连串尖锐的责间:现在迅速北上,可以不经过同敌军决战而实现会合,“可能会合为什么不会合?”岷州会议的决定是由西北局成员集体讨论作出的,张国焘当时既然表示服从并签了字,为什么到漳县就完全改变了,不经过西北局重新讨论就改变计划?张国焘即使是党的书记也要根据决议来工作,这是关系到组织原则的严重问题,应当弄清楚。张国焘蛮横地说,他是书记兼总政委,调动部队他完全负责,经他决定了可以不经朱德同意,当他不能执行职权而别人要调动军队时,他要提出抗议。由于张国焘宣传他所以主张西进,是因为这时黄河容易渡过,又可以避免同强敌胡宗南在西兰大道上决战,将来仍可以达到会合的目的,等等,会议最后通过了张国焘的西进方案。朱德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表示他坚持岷州会议原案,要张国焘对这个改变负责任,并把这个决定报告中央。他斩钉截铁地说:“若强我们赞同是不可能的”漳县会议后,张国焘立刻命令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西向洮州进发,准备在兰州以西的永靖、循化一带北渡黄河,进入甘肃西北部。

  九月二十六日,党中央致电四方面军,告诉他们:“确息:胡宗南部到略阳,本月底其后续部队将到齐。四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垄静、会、定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而一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二方面军亦可向北移动钳制之”,指出四方面军“若西进到甘西只限制青海一面,尔后行动困难。”这一天,张国焘向中央连发四封电报,语气已经软下来了。其中,和朱德、徐向前、陈昌浩联名在十二时发出的电报中称:“我们决定四方面军即应行动,先机抢占永登一带地区,……现已按此调动,不便再更改,务祈采纳。”值得注意的是,这封电报在最后说:“关于统一领导,万分重要”,“我们提议请洛甫等同志即以中央名义指导我们。”这是张国焘第一次表示他放弃同陕北党中央保持“横的协商关系”而接受党中央领导。在同日二十时发给贺龙、任弼时等并党中央的电报称:“此次西渡计划决定,决非从延长党和军事上统一集中领导观点出发,而是在一、二、四方面军整个利益上着想,先机占领中卫,既可更有利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西渡打通远方,又能在宽广地区达到任务,此心此志,千祈鉴察……如兄等仍以北进万分必要,请求中央明令停止,并告今后行动方针,弟等当即服从。”在同日二十二时发给中央的电报称:“请重看甘时电,如兄等认为西渡计划万分不妥时,希即令停止西渡,并告今后方针,时机急迫,万祈鉴察。”同时又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电,称:“四方面军已照西渡计划行动,通渭已无我军,如无党中央明令停止,决照计划实施,免西渡、北进两失时机。”这时,张国焘已接到西进先头部队反映:从老乡处了解到现在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渡河计划难以实现。张国焘感到进退两难,骑虎难下,因此,表示尊重党中央意见,再作最后决定。

  二十七日,中央回电明令停止四方面军西渡。电文说:“(甲)迭接二十六日两电,敬悉一切,并有如无党中央明令停止,决照西渡计划行动等语,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详细慎重的讨论了这个行动问题,特将结果奉告如下:(乙)中央认为:我一、四两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保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的危险”;“四方面军仍宜依照朱、张、陈九月十八日之部署,迅从通渭、陇西线北上,不过半月左右即可到达靖远、海原地域”。同日,中央又来两电,前电介绍敌情,指出“四方面军现有充分时间进入隆静会大道,敌无阻止可能”,后电介绍拟与南京谈判问题,又嘱:“万祈决策北进共图大业,免使再分难合,各陷不利地位,至祷至盼。”这一下,张国焘再也没有拒绝北上的借口了。同一天,朱德和张国焘、徐向前联名电告中央:“(甲)为尊重你们的指示和意见,同时据考查兰州西渡河须时较长。有可能失去占领永登一带的先机之利。(乙)决仍照原计划东进,以出会、静,会合一方面军为目的,部队即出动,先头约六号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九月二十九日,中央来电对四方面军决定回师北上表示“十分佩服与欢慰”,并告诉他们策应的部署。同日,四方面军总部下达了北进静、会地区的命令。三十日,红四方面军分作五路纵队,自岷州、漳县等地北进。

  十月二日,一方面军前来接应的部队占领了陇东的会宁城。五日,四方面军第三十军重占会宁南面不远的通渭,全军迅速通过西兰公路,向会宁挺进。

  盼望已久的会师日子终于来到了。

  朱德率领总部在十月九日到达会宁。他见到党中央派来的一方面军部队时十分激动,同红一师师长陈赓谈话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还同在九十里外界石铺的红二师政委萧华通了电话,萧华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听到这熟悉而亲切的四川口音,使我真兴奋得要跳起来,给我打电话的,正是我们敬爱的朱德总司令。我是多么想念他呀!总司令首先关切地问:“毛主席好吗?周副主席好吗!”,“这次电话,打了足足有半个钟头,真不知有多少话要说。”

  十月十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致电朱德总司令和全体指战员,热烈祝贺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境内大会合。

  二十二日,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等率领下,也胜利到达会宁以东的静宁县东北的兴隆镇、将台堡同一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师。至此,全体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革命开始出现新的局面。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使蒋介石受到很大震动。他下令以十几个师的兵力由南向北追击,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将它消灭在黄河以东地区。十一月十八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赶到河连湾迎接二、四方面军。二十一日,朱德和周恩来、彭德怀等统一指挥三个方面军合力作战,经过一昼夜激战,在陇东环县以北的山城堡地区给追击的国民党军主力胡宗南部以沉重打击,歼灭一个多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这次进攻。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山城堡举行三个方面军团以上干部的庆祝胜利大会,朱德在讲话中兴奋地指出:三大红军西北大会师,到山城堡战斗结束了长征,给追击的胡宗南部队以决定性的打击。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我们要在陕甘苏区站稳脚跟,迎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第二天,由朱德领衔,和张国焘、彭德怀、周恩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徐向前、陈昌浩等联名致电毛泽东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报告:“三个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听了中央军委代表及各红军领袖的报告之后,一致在党中央和军委的正确领导之下,领导全体指战员坚决实现军委的战略方针和每个战役任务,……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及军委的坚强领导之下,在三个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胜利会合、一致团结一致努力之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定能够成为全国人民团结的中心”,这标志着全体红军终于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危害,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十一月底,朱德和周恩来、张国焘同行,率领红军总部抵达陕北保安(今志丹县),同中共中央会合。他受到党中央和根据地军民诚挚而热烈的欢迎。

  他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了分离后的情况和同张国焘斗争的经过。毛泽东对朱德同张国焘的斗争给予高度评价,说他斗争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十个字,确实是对朱德一生,特别是他在充满着惊涛骇浪的这一年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常人的思想品格所作的最好概括。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整整两年时间,朱德经历了红军长征艰难曲折的全过程。从一方面军突围转移,到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再到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最后在西北实现三大主力的大会师,他作为红军总司令,始终挺立在这支钢铁队伍的前列。在革命濒于绝境的危急关头,他坚定不移地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在张国焘分裂红军后,他身陷逆境,却能如中流砥柱,稳若泰山,维护革命队伍的团结,化险为夷,终于完成把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在一起的历史使命。这是他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又一伟大历史贡献。

  长征胜利结束后不久,朱德对他这种艰苦备尝的经历,留下的却是如此轻松、生动的回忆:“在长征中间,身体很强健,路上就没有病过了,多半是夜间走路,白天睡觉。有事马上就办。我只有一个担子,一个人一匹马,一个马伕,四个特务员,每天差不多是走一半路,骑一半马,人还是觉得很爽快,不感觉如何愁闷。”

  “我的脑筋也是与身体相同。问题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处处想得到,也想得远。就是怎样困难,也解决得开。从来就没有认为什么是没有办法,相当地有点乐观主义。

  当过草地的时候一大家都认为是极困难的了,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黄的花,都很好看,几十里地都是,还有大的森林与树木。草又是青青的,河流在草地上弯弯曲曲的,斜斜的一条带子一样往极远处拐了去……牛羊群在草地里无拘束的自由上下,也是极有趣的。也许因为自己带着乐观性吧。

  逢到极困难事情,一旁人看起来极复杂十分难解决了,但是我们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一样。他也就变得好些,不那么慌张了。当为一个领导者,愈是困难,愈要镇静。……所谓履险如夷,也还是平平常常就过去了。愈危险,愈需要冷静、平淡,就容易把问题处置得很恰当。”在极端复杂而困难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乐观、冷静的态度,做到履险如夷,这是朱德十分可贵的品格。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