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朱德传 | 上页 下页
三〇


  10.领导湘南起义

  三九隆冬,大雪纷飞。在岭甫大瑶山的茫茫林海里,正行进着一支部队,作为部队前导的军旗上直写着:国民革命军第一百四十团。谁能想到这支有着整齐装备的“国民革命军”正是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余部。

  一九二八年一月五日,朱德率领从广东仁化西移的部队来到广东乳源县(今属乐昌县)的杨家寨子。

  杨家寨子是粤北山区的一个小镇,在逶迤险峻的南岭的南侧。从这里翻过一座大山,就到了湖南。镇上的三百多户人家都姓杨,杨家寨子便成了这个村镇的名字。在万山丛中,这是一块不多见的平坝。所以,远近乡邻又叫它大坪杨家。

  给起义军带路的是龚楚。他是广东乐昌人(1925年加人共产党,1935年叛变投敌),曾在北江地区搞农民运动,带领广东农军参加过北伐战争,后来又带领农军参加过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失利后,他回到家乡乐昌县。

  朱德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我们脱离范部,从韶关北上,计划去湘南找一块根据地。这时龚楚已来到我们部队,便由他引路带我们到了宜章县的杨家寨子。宜章县农会主席杨子达,当时就住在杨家寨子,他对我们进驻这个寨子也起了重要作用。”在杨家寨子还有一个不久在智取宜章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人物,就是胡少海。胡少海,又名胡鳎他家是湘南宜章县的富户,父亲是宜章的豪绅。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五,乡亲们都称他为“五少爷”。他虽然出身豪门,但上学读书时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放弃厂“嗣承祖业”的士绅少爷生活,投身于民主革命,在程潜部李国柱旅当一名下级军官。后来进了程潜办的“建国援鄂军讲武堂”,毕业后在程潜部任营长。“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他遭到怀疑,只得带领部分湖南籍士兵,离开部队,躲到杨家寨子,以贩马作掩护,领导着一支农民武装,打富济贫,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后来,同中共宜章县委的杨子达、高静山取得联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工作。

  朱德率部来到杨家寨子,目的是由此进入湘南。在湘南发展革命活动有两个重要的有利条件:第一,这时南京政府同原来盘踞两湖的唐生智部的战争正在进行。唐生智本人虽已通电下野,南京政府组织的“西征军”已占领武汉,但唐的余部三个军退入湖南,“西征军”正分路进逼长沙、岳阳,大战即将爆发。双方对峙的兵力集中在湖南北部,一时都无力顾及其他方面,湘南空虚。桂军黄绍眩部也正同粤军张发奎部在粤西相持。这正是发动起义的大好时机。第二,湖南的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时期基础很好,北伐军首先从那里经过。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曾写道:“农民运动发展区域之中、南两路,因农民起来形势甚猛,地主阶级招架不住,其武装势力大部分投降农会”。大革命失败后,地主进行反攻倒算,农会受到严重摧残,但潜在力量还很大,原来在国民革命军和城市中的不少湘南籍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在政变发生后被迫返回家乡,在本地工农群众中已做了许多工作,容易一呼而起。这又是发动湘南起义的良好群众基矗这以前不久,中共湘南特委已制定《湘南暴动计划》。朱德率领的部队到达杨家寨子后,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就赶来了。他详细地向朱德、陈毅、王尔琢汇报了宜章的敌情:城内没有正规部队,只驻有邝镜明的五百名民团,同外界没有通讯联系。这是有利条件,但宜章是座石头城,易守难攻。如何拿下宜章,打好湘南起义的第一仗?朱德动员大家献计献策。

  讨论时,有的人认为民团不堪一击,主张强攻;有的人建议引蛇出洞,把敌人诱出城来歼灭;有的人提出组织一支小分队,装扮成赶圩场的群众,混进城去,来个里应外合;还有的主张兵临城下,把宜章围个水泄不通,限期令对方投降。朱德耐心地听完大家的意见后,提出了智取宜章的方案。他讲了四个有利条件:一是军阀正在湘北酣战,湘南地区敌人势力比较薄弱;二是时近年关,地主豪绅逼租逼债更加厉害,贫苦农民和地主豪绅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三是起义军经过了补充和休整,战斗力大大提高;四是胡少海出身豪门,参加革命后没有公开地参加过本乡本土的阶级斗争,身份尚未暴露。因此,他提出由胡少海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一四〇团团副的名义,率领一支先遣队进驻宜章,布告全城:本军奉范军长之命移防宜章,保护乡里。稳住宜章的上层统治者后,大部队随即跟进。为了不让反动头目逃脱,要胡少海以“宴请桑梓父老”为名,对准备捉拿的人都送去请柬,并在宴前设下埋伏,以便一网打荆一封盖有第一四〇团关防的公函送进宜章县衙门。县议会大厅里,县长杨孝斌和县参议长、团防局头头、警察局长、商会会长及各界士绅,聚集一堂,商讨如何迎接即将入城的“国民革命军”。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